如何形成语文课的真诚对话

2015-07-12 07:53谢志萍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师生文本情感

谢志萍

谢志萍,教师,现居江苏宜兴。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应该是平等的。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教学互动,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师生互动”意味着师生相互尊重、相互构建,真诚对话,它既是一种教学行为,更是一种教学境界和精神氛围。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个性得以张扬,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促使教学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和谐境界。

一、构建和谐互动过程,倡导师生真诚对话

平等始终是一种介入对话的姿态。当教师作为平等的对话者,传递自己的理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时候,对学生的影响和感召是巨大的,具体来说:

1.教师先要用心去浸润文本

教师首先是文本的读者,是阅读的主体,要反复不断的触摸文本,深度参与,去思考、质疑、查阅、创造,而绝不停留在抄写教参、教案集上已设计好的内容,做“传声筒”。如读了童话《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直跌宕在内心深处的是:我们的生活中也有那么多温情脉脉的细节,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用我们自身的行为去爱身边需要关爱的弱小者、不幸者。教师要用自己与文本的心灵对话形成一个独特的教学视野,以独到的阅读见解带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更好的预测学生阅读的立体性、生成性和创造性,易于互动进行。

2.师生平等介入与文本的对话

师生平等对话,是对传统语文教育反思的结果,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进步。这种“平等对话”,并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你问我答,它意味着师生共同参与、倾听、表达、探讨、沟通、评价、欣赏,强调的是师生心灵的相互沟通,围绕文本进行情感的交流,理性的碰撞,共同分享对话的收获。

要真正的实现平等对话,教师要放下架子,尊重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流,把课堂还给学生,并着力构建对话过程,如设计有价值的平等对话的话题:“谁愿意和老师合作读课文?”“哪句话让你心动?”“假如此刻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办?”“你有哪些感想急于告诉大家?”

教师要学会倾听,以欣赏的积极态度去面对每一位学生的表达,以极大的热忱和耐心去感受其内涵,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不吝惜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如“你感悟得很深,说得多好!”“你的语言很有文学色彩”“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真诚地投入是教学的催化剂,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进行“头脑风暴”般的思维互动,对话才能持续深入,教学过程才能成为师生生命力得到共同焕发的过程。

二、追求弹性预设,展现课堂生命的自由

教学设计,追求教师的权威性,教参的标准化,过程的规定性、细节化,即无视学生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面,简单、封闭而主观。这种状态导致呆板僵化,并由此衍生出繁琐、被动、了无生机的课堂,这样强行灌输的刚性设计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亟需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情为依归,以相继诱导为手段的优化的设计。教学设计应该是一种弹性预设,预留下更多的空间给学生,展现课堂生命的自由,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位优秀教师在执教《明天不封阳台》时一个环节的设计:

师:让学生质疑前出示了质疑的方法:A我们有分歧,组内意见不统一,请你帮我们裁决。B我们有困难,组内无法解决的疑惑,请你帮助我们。C考考大家吧,组内意见一致,认为问题很有价值,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生1:为什么要封阳台?

生2:你能体会作者对以往的一切有什么样的情感吗?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生3:(1) 为什么要封阳台?那是一只怎样的鸽子? (2) 那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4:明天是否封阳台这件事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思绪?阳台是否永远不封了呢?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思维得到了有益的启发,小组探究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

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设计应当充分的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真正达到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弹性。

三、采用多种有效手段,丰富学生的情感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讲究策略,使教学触及到学生的情感世界,从而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建构学生完美的人格。

1.情景演绎,以情激情

情景的创设,可以把文字背后丰富的信息还原、呈现出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形象;还能为学生提供一种良好的暗示与启迪,接通学生平时的经验和感受,唤醒学生内在的情感,从而丰富和陶冶学生的情操。

我在上《散步》时,课始利用多媒体播放《让爱住我家》的歌曲,并以一组又一组动物与人类的亲情图片呈现在大屏幕上,渲染气氛,导入课文,画面、音乐同时欣赏,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了成功的铺垫。又如在教学《安塞腰鼓》 一课时,我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将“安塞腰鼓”这一艺术表演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大家用心去感受这充满气势、充满生命力量的鼓声和舞姿,吸引学生沉浸到这种独特的艺术氛围中,真正受到心灵的震撼。在接下来的朗读中,学生把全部的激情都融入到了课文当中,效果极佳。

创设情景的方法很多,如背景介绍,视听结合,结合生活实际提问,教师语言体态感染,启发学生联想等等,都可以使学生缘景入情,有效的引发唤醒学生的情感。在实际的教学中,情景的创设往往是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比如语言手段,其实任何一种情景的创设都离不开语言参与。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根据教学的实际,积极创设生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景,激发、丰富学生的情感。

2.自主参与,体验情感

可以说,文本就是一种生命体验的载体,一个文本就是一个情感世界、生命世界。阅读教学中情感的发现、交融、生成和提升,都必须经过学生自身的体验来实现。而且,体验是一个人内在的、生动的、特殊的、自己的情感和生命活动的过程,它不能简单的给予、灌输,只能亲自参与。正如鲁迅在《社戏》中所说:从那以后,再也吃不到那夜似的好豆,再也看不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阅读体验也是如此,它还是一种对文本的自我的建构。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实施体验策略,如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在朗读吟诵中体味作者的情感,以达到心与心的相通。入情的美文美读远胜于苍白的解说,入境的体味远胜于枯燥的肢解。又如角色扮演、引发联想和想象等等,都不失为自主体验情感教学的好方法。

3.迁移外化,表达情感

所谓迁移外化,就是使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倾吐出来,并得以拓展、深化。我们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如个别发言、对话讨论、辩论、朗读等都可以达到这一效果。既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又可以得到相互的交流,既能提高学生对情感的理性认识,也有助于学生形成个性的情感表达方式。我们也可以借助书面的文字对情感加以表达。当然这最好能在课堂内形成,到课堂外去实施,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设计:假如你是本文的作者(或文中某一角色),当你……时,你会怎么做(想),请你写下来。类似的设计可以使学生的情感既得到外化,又得到深入和拓展。

渗透在语文新课标中的人文思想的教育,正是语文课在新课标理念的感召下的“丰富的人文内涵”的基点和归宿。

[1]陈玉秋: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韦志成: 《语文教学情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3]张晓梅、张英宏编著《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猜你喜欢
师生文本情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情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