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困生绽开笑脸

2015-07-12 01:54朱永红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3期
关键词:学困生作业老师

朱永红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108-02

博乐市第六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2%的学生来自外来务工家庭,这些孩子多年来随父母漂泊在外,父母为生计而忙碌,常常忽视对孩子的关心。尤其对孩子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缺乏足够的了解,而这些孩子由于常年身处异乡,有较深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产生比较突出的学困问题。作为一所以流动人口子女为主的学校,我们每位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用自己的爱让这些流动的学困生的脸上也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呢?

一、关爱、欣赏和等待,激发学习热忱

卢勤老师曾经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孩子成绩很差,家长会上,各位老师都是毫不留情地批评其母亲:“你的孩子肯定有多动症,在板凳上坐3分钟都坐不了,全班40名学生,你儿子就排在39名……”母亲羞愧地低下了头,心如刀绞。回到家里这位母亲忍着心痛对孩子说“孩子:老师表扬了你,说你原本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钟,现在能坐3分钟了,别的家长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只有你进步了。”那天晚上,孩子破天荒吃了两碗饭,并且独立完成了作业,睡觉前母亲又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只要细心些,一定能超过你的同桌。第二天,孩子起的比平时都早,接下来的几天,写作业都很认真,学习也自觉多了,后来,母亲又说:“孩子,老师对你很满意,说你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转眼几年过去了,当母亲接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她激动地哭了……”一个美丽的谎言,一个神奇的结局,这就是给孩子多些鼓励,孩子就会还你一个惊喜和神奇。

孩子成为学困生的原因之一是得不到老师的赏识。相对来说,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听不到老师的表扬,大多是批评,挖苦的语言,学困生对老师的教诲常以回避和抵触情绪对待。所以他们的成绩和优生距离越拉越大。我们对待这样的学生,必须学会关爱、欣赏和等待。我们首先要学会运用期望效应,尽量避免负面期望的产生,为此,我在实践中,尽量使用表扬和激励,少使用批评。处处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和自己是朋友,始终不吝啬溢美之词,以积极的眼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例如,经常组织大家一起玩“拉一把”游戏,让每一个学困生感觉到班级是一个家,我们不会丢下任何一个家庭成员。当老师用理解的心情去关爱学生,以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以成长的视角去关注学生的时候,学生一定会成长的快乐和优秀。

二、展示自我,树立自信,给学困生安上成功的翅膀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才会自乐、自爱、自信。就像特级教师魏书生的做法,在转变学困生中,启发学困生回忆自己曾经的辉煌时刻,告诫学生要经常向自己输入成功的意念,感受超越自己的乐趣。教师要不断挖掘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们敢于在不同的活动中自我推荐,毛遂自荐就是自信的表现,是肯定自己、相信自己。俗话说:“天生我材必有用”。让学生有适当的“自以为是”,要敢于拿“己之长”比“人之短”,这样比就会比出自信、比出精神、比出干劲。当孩子们取得一点成绩时,教师一定要组织开展成果展示。因为孩子们最开心的莫过于自己的成果被同伴认同,我们一定要改变以往挑选优秀作品展示的方法,让每个孩子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作品展示在学习园地上,可以是书法作品、优秀日记、好作业、手抄报等,展示的作品可以随时更换,只要自己认为好的、值得同学们欣赏的都可以展出。这样下来,孩子们的自信心会大大增加。

三、积极关心学困生的成长,促使上进

对学困生的基本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措施。比如有些学生因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而成绩差的,要耐心、细致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明确作为一名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好文化知识。这是关系到自己未来美好前程的大事。同时要及时检查他们的作业,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注意听讲的习惯、作业认真按时完成的习惯、读书背书等等一些习惯。而对于那些智力相对迟钝、反应不太灵活的学困生来说,让他们抱着“笨鸟先飞”的态度。告诉他们只要愿意下功夫,做到多练多读,相信一定会取得预期效果。而对于那些顽皮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而言,要有坚持打“持久战”的决心。比如上课时,多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多提一些问题,一旦发现他们走神立刻提醒集中注意力;作业时,也应把大部分时间给他们边看边指导,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这样不但能提高他们作业的质量,还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正不良习气。

四、关注学困生的情绪,培养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要经常及时地了解学困生的情绪状况和心理感受,努力抓住学困生的具体想法,努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有一些学生,在学习上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产生很大的困难。对这部分学生,重点应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多给他们一些学习机会。例如在课堂上,留一些简单的问题给他们回答,哪怕是答非所问,也要充分地肯定他们主动回答问题的勇气,以诱导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不懂就问的习惯。只要是他们提出的问题,教师一定要耐心地讲解,或者指定班上的优生帮忙直到弄懂。精心设计一些学习活动让学困生能积极参与进来。如有的学困生成绩相对落后,但字写得端正。在班里进行书法比赛,给这些学生大显身手的机会,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参加课外活动时,老师与这些孩子们做知识性的游戏,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游戏,让活动成为知识的园地,以培养他们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从而自觉地学好文化知识。

五、创造学习氛围,培养学困生的学习能力

民工子女由于流动性的特点,他们在学业上一般基础都比较差,学习成绩平平。为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享受公平教育,我们六中的每位老师要有很强的培优补差意识。在专业成长规划中,我们每个人都写到了培优补差,对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有一个深入的了解。针对学困生基础差的特点,精心制定一套相应的辅导内容,每次辅导都要总结得与失。尽量做到使每个学困生都能听懂,学会尽快赶上其他同学;教学中尽量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做到讲解精辟、透彻;课堂上适当让学困生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对其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加以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打消厌学情绪;在作业方面,对他们单独留一些基础性的习题作业,主要是课后习题,既要趋向于易做,又要有合适的量;让学优生自愿与学困生结成“一帮一”对子。利用活动课或课下时间进行作业辅导,经常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成长与变化,尽可能地协助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另外,在班里开展“结对子”的活动,动员学困生主动去找一个或几个自己信得过的优秀生担任自己的“小老师”来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从而认识到要想成绩好就要勤学好问。同时鼓励优秀的学生主动帮助学困生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困生的成绩,也让优生认识到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种美德。

总之,转变学困生是非常艰辛的,只要我们肯动脑筋想办法,付出劳动多辅导,怀着满腔热忱地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做良师,又做益友,相信这些孩子一定会像朵朵鲜花,生机勃勃,竞相开放!他们的脸上一定会绽开灿烂的笑容。

(责任编辑 曾 卉)

猜你喜欢
学困生作业老师
六·一放假么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