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海燕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100-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仅就“自主学习”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走出认识误区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把“自主学习”简单地等同为“自学”甚至是“自由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的、有主见的学习,又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能自我调控的学习。其突出的特点是主体性、独立性、超前性等。自主学习并不等于绝对孤立的学习,既不是放任自流的学习,也不是自由散漫的学习。主动学习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和本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主体的作用,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当然由于初中学生受身体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的自学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自我评价的能力还不强,所以初中阶段的“自主学习”应是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获取知识、能力,及时给予他们积极的正面的肯定,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坚持学下去。
二、促进自主学习的策略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
教师要善于创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日的教育教学,要善于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学生才能以良好的心态主动地投入自主性的学习活动。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要怀着一颗童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把学生当做平等的人,少用命令式语言,多用商量的口吻,激励性的语言。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以愉快、轻松、主动地自主学习。
(二)抓住契机,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
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上的学习方式。可以说自我意识越强,自主学习的效果越好。初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的急剧发展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发生了变化,初步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教师要尊重他们的这种愿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想”自主学习。
(三)传授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敢学”、“想学”是自主学习的心理基础,而“会学”则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产生成就感,更加自信的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去。反之,如果仅凭热情不讲方法,一味蛮干,学习效果会不尽人意,学生极有可能放弃自主学习。教师要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方法远比知识重要”,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自主学习。
(四)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内在动力的源泉。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这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因素。学习内容只限于一本教材,这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实行三级管理制度,就是为了让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教师要积极展开校本课程的研究,使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开展自主学习一定要避免学习内容的单一,要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怀有兴趣,充满期待,这样学生才“乐”于自主学习。
三、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的初步尝试
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
(一)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
开学伊始,组织学生联系实际,各自谈谈学习哪些内容?学习的内容有什么意义?能达到哪些目标?用什么方法学?学生的发言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可结合讲解《语文课程标准》,使学生初步了解初中语文学习10条总目标及阶段目标。特别重点讨论哪些目标可以自己独立完成。比如:可以通过自己查字典的方法掌握3500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推荐阅读的名著。这是从大处着手的自主学习目标。具体到每篇课文学习时,可以通过“自读——质疑”环节收集整理大多数学生关心的问题,以此来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这样的学习目标是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自然会积极主动的学习。比如在教《社戏》时,绝大多数同学提出为什么小说结尾说“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在理解课文时,教师可以把这个问题细化为:豆本身特别好吗?戏本身特别精彩吗?请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再去自读相关段落。仔细阅读以后,学生不难发现与此相关的人(小伙伴、六一公公等村里人)是那样朴实善良;与此相关的平桥村自然景物是那样清新秀美;与此相关的事(“月下看戏”、“偷豆”)是那样的愉快、充满乐趣。正因为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所以豆好吃,戏好看。到此,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豁然开朗了,这正是本文的主题:作者对小伙伴的喜爱和对农村生活、劳动人民的热爱。这就是师生要共同制定学习目标。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能帮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这不正是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吗?
(二)指导学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自主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要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自主学习的目标确定以后,教师要进行方法上的指导,保证自主学习能够顺利进行,并调控自主学习的过程。比如,选择哪些工具书?在哪里找到自己不会的生字词?怎样在笔记本上积累词语?常用的阅读方法有哪些?并指导学生列出详细的自主学习计划。具体学习某一篇课文时,教师可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学法指导。例如,学习说明文《叫三声夸克时》,教师可介绍画图表,摘取关键词搞清事理关系的方法。教师先示范如何画表格,然后让学生画出表格,自己去读去找关键词,理清关系,明白物质结构的构成。又如,学习文言文,教师可让学生运用“单字扩词连话”的方法来准确理解文言文。
(三)师生共同评改(或评价),不断反思调整
自主学习的过程虽然依赖于学习者的自我调控,但初中学生的自我控制的能力还不强。教师不能完全放手,要及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引导学生自我小结,自我反思,找出不足,及时改正,教师同时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做出评价,不断调整他们的学习。
在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作业批改中来。如作业做好后,先让学生对照参考答案进行批改,找出问题,及时改正。特别是作文批改,教师和学生共同拟定批改标准,明确批改方法;然后让学生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他们互相批改,互写评语;最后小组推荐一二篇佳作向全班同学,课堂上大家共同评改,这样一来,学生对别人的作文兴趣较浓,看得很认真,认真圈画错字、病句,精心写评语。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批改别人作文的同时自己作文水平也得到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较好地实现自主学习?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因为这不仅是学习方法上的简单转变,不同的教育观、人才观决定了不同的学习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主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注重人的发展的教育思想。
(责任编辑 楚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