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荣
摘 要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在安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 安全 教学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056-01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安全课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那么怎样才能在安全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呢?单纯的德育道理,在青少年听来,往往感到枯燥,而在安全学科教学中,结合有关的教学载体,联系生活,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滴渗透,使之潜移默化,往往会事半功倍。关于安全课德育教育的渗透,下面,我就如何在安全课上融入德育教育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比如,为了上好一堂安全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善于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让学生得到德育。德育,不像语、数、英或史、地、生等专业课程那样直观明了,德育教学也不可能立竿见影地产生实际效益,这往往是造成学生在单纯学习德育时不太积极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改变这种局面,可以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中,融入德育。例如,向学生介绍网络安全时可以在传统的讲授法中穿插课件演示,增加直观性,增强学生的美感,以美育德,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又如,讲授到反恐防暴等相关知识内容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以及演练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及方法,从而达到德育目的。①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明白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地方,学校的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及消除校园重大恐怖事件的危害,保障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学持续,我们要认真组织与开展应对突发事件的演练活动,让学生有自救,自护能力,同时也能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救助别人。②通过小组讨论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增强群体凝聚力,树立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懂得在危险来临时互相团结、互相关心、互相帮助;③通过演练后的总结及要求学生作好防范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端正安全保护态度,提高安全保护能力,将学生的安全保护道德认识转化为安全道德行为,进而养成安全道德习惯,并内化为潜意识,形成安全道德品质。
3.善于挖掘教材的内容,激发学生情感,从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师必须认真执行教学大纲,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广泛收集素材,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但同时又必须注意可行性,必须考虑学生在心理上、生理上能够而且乐意接受。因此,在注意“有意”时又要注意“可行性”,使学生乐于接受。比如,在《第三十二课,介绍反恐时,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以爱家乡为基础的,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和规律,从小处入手,把爱国主义具体化、形象化,落实到爱家乡、爱社区、爱集体的具体行动上。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教书育人”,没有纯粹的智育,也没有纯粹的德育,二者是有机统一的整体,这也是教育的客观规律之一。
(责任编辑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