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勇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021-02
小学生是人生阶段中最为天真烂漫的时期。他们在学校里的主导活动是学习,因而他们在集体中的地位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老师之间的关系,学校、班集体对个人的要求和评价等构成小学生情绪的主要内容,都会引起小学生的复杂多样的情绪体验。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高年级学生更加关注自身形象,他们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明显增强,比较在乎别人对自己能力的态度反馈与评价,体现出对他人认可的特别需求。他们会不时经历情绪上的困扰,情绪表现为爱冲动、易波动。若不及时调整,将会使这些不良情绪变成严重的情绪障碍,从而阻碍孩子身心的健全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帮助学生正确调适情绪是十分重要的。
一、提高教师的自我情绪管理水平
在某种意义上说,很难想象一个脾气暴躁的老师能带出温文尔雅的学生,一个自卑消极的老师能带出一帮自信阳光的学子。所以老师在自我情绪管理方面显得比较重要。马克思说过:“只有心情愉悦才能创造,徜若感情被阴云笼罩,就连缪斯也感到苦恼。”面对天真学子的小情绪,你不是疾风暴雨式的批评,而是和风细雨式的谈心,那效果要好得多。就是说,你是否对学生有足够的爱?有了博大的爱,你才能关注学生的情绪,你才会充满同情地和学生一起找原因,寻找解决办法。才能充满热情地帮助学生探索更有效的学习方法,甚至,才能完善不够好的教学方法。
二、善于观察,及时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
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从细微处发现学生的不良情绪,并及时分析原因,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找出对策,及时疏导。小勇平时比较调皮,但不会主动去欺负别人。一次体育课排队时,他被后面的同学推了一下,于是他也开始回击。而这个举动引起了更多同学的不满,因此他便又去打其他的同学。教师如果仅从表面上对学生进行批评或者谈话,肯定无法帮助学生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原来小勇由于调皮,他经常被任课老师批评,在同学中没有地位,有些同学在下课时也不愿意和他玩。他想在班被得到尊重,又想显示自己的厉害,这样,便形成了不良的情绪。可又不能无缘无故去发泄,便借这个机会把气撒在同学身上。针对这一原因,教师先指出班内同学也有不对的地方,然后和他一起分析在班内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让他认识到自己平时要遵守纪律,争取得到表扬,与班内同学交往时,不斤斤计较,多帮助别人,必然会获取大家的信任,大家一定会喜欢他。以后,教师便有意识地抓住小勇的闪光点,进行表扬,过了一段时间,小勇在同学中也有了一定的地位,不再动手打人,人际关系比以前和谐多了。
三、心理辅导课,教会学生调适不良情绪的方法
心理辅导是一种自我教育活动,没有说教和灌输等显性教育的痕迹。它借助学生的个体经验,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氛围中获得亲身的体验和感悟,潜移默化地完成心理成长。无论多么精彩、多么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学生亲身的体验,只有体验才会让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感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里,教师要会用“情境创设”的技巧,利用故事内容、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语言的感染力、平等的师生关系、开放多元的价值判断、对个体独特性的尊重与欣赏等等诸多因素,创设教育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心、诉真情,让学生们运用自己学到的方法试着解决生活中烦恼的事,让学生各抒已见,大胆地说出心里话,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内心交流的良好场所,让学生体会情感交流带来的满足感。定期给孩子们上心理辅导课,进行心理训练,让他们学会调适不良情绪的方法,在生活和学习中恰当、正确地表达情绪。
四、积极评价,让学生远离不良情绪
高年级小学生已经十分注重教师及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工具作用,有目的地让学生远离不良情绪,让学生能时时体验到成就感。
1.课堂评价。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关怀、充满赏识。“良言一句三冬暖”,老师们走下讲台,转变角色,与同学们更近、更亲,充满激励和关怀的语言犹如催人奋进的号角,鼓舞人心;又如春风化雨,温暖人心。老师充满激情和真情的语言赏识评价,将帮助学生建立起比金子更宝贵的自信。当学生表现优秀时,迅速中肯地“即时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当学生表现欠佳时,充满期待地“延时评价”,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学生有时间、有余地调整状态,扩展思路,实现再思考、再创造。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妥善机智地“包容性评价”,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保持探索的兴趣。积极的课堂评价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随时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鼓励和尊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课堂参与度。
2.作业评价。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巧妙运用简短评语,能使学生清楚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短短的几字评语往往起到“拔动千斤”的作用。“不会吧!”“这是你吗?”“老师记得课上做过一个小实验,讲的是什么知识呢?”等评语,间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提高对自身要求。“方法太好了,可要有信心呀”“你肯定有高招”“你准行,老师相信你”,这些带感情色彩的简短评语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真切的关爱,从而对学习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
3.考试评价。当考试后对考试情况进行小结时,对考试成绩进行肯定和表扬,能激发学生成功欲望,如对考试错题进行分析,能帮助学生找到重新振奋的希望,防止考试后,因为成绩不好,而一蹶不振等消极现象发生。
五、家校互动,提升家长情绪管理能力
面对小学生经常发生的难过、害怕、生气等情绪问题,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如何解决。一些家长由于不会自我控制情绪,时常发脾气或者生气,甚至引发孩子产生一些不良情绪。
四年级学生小乐,每次心情不好时就会拒绝上学。开学后一个月里,小乐已经三次拒绝上学。这让家长和班主任感到十分无奈,不得已向心理教师求助。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取得小乐的信任后,说到自己为何经常发脾气且不来上课时,小乐回答“我觉得不上学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原来,小乐爸爸在家经常大声说话,也会发脾气,他觉得这样很酷,所以开始模仿父亲,闹情绪后不上学。因此,在解决孩子的不良情绪时,必须首先弄清学生的家庭背景,调查可能导致学生不健康心理的原因,主动与家长联系,帮助和指导家长学习情绪管理相关知识,树立正确地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孩子,为学生创设幸福、美满的家庭环境。
(责任编辑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