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光辉 (河南理工大学 454150)
在我国,工科院校被誉为“培养工程师的摇篮”,其更注重自然、科学和科技的教学与研究,更注重培养专业和技能过硬的“工程师”式人才,人文素养的培养略显薄弱。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工科院校的教学内容,但其在工科院校仍处于起步阶段,其生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本文中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和思考,对工科院校的艺术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
在当代社会中,“艺术教育”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和内容。狭义的讲,“艺术教育”可理解为对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教育。各专业艺术院校正是如此,戏剧学院培养出编剧、导演和演员,音乐学院培养出作曲家、歌唱演员和器乐演奏员等;广义的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专业艺术工作者。在当代社会中,人的生活与艺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联系,如读小说、看电影、听音乐、欣赏绘画等。因此,广义的艺术教育是以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首先,在工科院校开展艺术教育是由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决定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她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其次,艺术教育是弥补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不足的重要手段。受当前我国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影响,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课程几乎形同虚设,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甚至有部分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没有艺术教育的相关课程。在我国,工科类学生普遍缺乏基本的审美意识,在工科院校进行艺术教育,可以弥补基础教育阶段对于学生美育方面的缺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再次,艺术教育是为工科院校培养全面发展、具有综合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工科学生特点是集中思维能力强,分散思维能力相对较弱;专业能力扎实,宏观把握能力相对较弱;实践能力强,创造力相对较弱。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陶冶情操,拓宽知识面,开发形象思维能力,一个人要全面发展,不能缺少技术教育也不能缺少审美教育。
(一)艺术教育在工科院校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地位尴尬。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黄会林教授曾说过,“我无法想象,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却依然缺乏艺术气质和人文修养。”由于对艺术教育价值的认识偏差,高校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在工科大学尤其明显。当前在我国的大部分工科院校中,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更像是一种形象工程,大多是按照要求设置有美育课程而已,缺乏系统科学的课程安排,更无法实现大学生美育的各项教学目的,艺术教育的教学及其效果显得无足轻重、可有可无。
(二)工科院校教师及学生的特点一定程度上对艺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科院校的教师多是从艺术院校毕业的,在初期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工科院校与艺术院校的区别,如学校缺乏一定的艺术氛围、教师缺乏学术研讨的途径和机会、学生普遍缺乏基础的艺术修养等,会造成在艺术教学中出现瓶颈、难以突破。工科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为艺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工科院校的学生之所以选择工科专业说明他们更喜欢工科,艺术不在他们的兴趣和学习内容之内,如何实现艺术教育在工科院校的教学目的需要教师的研究和努力。
(三)艺术文化环境和氛围是影响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因素。一个学校的艺术文化环境和氛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与文化氛围相辅相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是艺术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学生在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实现艺术教育的目的,艺术教育的过程和成果又是构成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氛围的重要内容。
(一)明确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地位。要想改变当下艺术教育在工科院校的尴尬境遇,首先要找准定位。艺术教育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全国各大高校已逐渐普及,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要接受艺术教育,学生在熟识自己专业的同时也能了解艺术。艺术教育在工科院校的价值在于为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而准确的定位需要自上而下科学系统的教育体系的支撑,我国教育体系当前已对美育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如能结合教学实践和教学规律,形成相应的具有指导性的教学理论和一系列配套的教学评价机制,则工科院校的艺术教育将会越来越规范、科学和有效。
(二)教师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专业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相应的教学内容。工科院校与艺术专业院校的授课方式有所不同,教师首先要认清教学目的,相对于艺术生专业理论知识和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工科院校非艺术生更多的是以普及大众艺术基础知识为目的,了解一定的艺术理论知识,培养艺术兴趣,提高欣赏能力。其次要转变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不能照搬专业艺术学院小班式的教学方法,要具体针对非艺术生公选大班上课的特点做出相应调整,加强理论教学的丰富性、趣味性,甚至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做出相应调整,做到因材施教。
(三)克服其他外部因素,如艺术文化氛围、教学科研条件和资金等。首先,学校应在开设艺术教育课程的同时,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划拨专项资金,用于保障艺术教学的正常进行和艺术教育者的科研创作,这是前提和保障;其次要充实艺术教育师资力量,加强艺术教育学术交流和专业教育培训工作,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教育培训,积极组织开展学术和教学实践经验的交流;第三,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层要设计组织和谐统一的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规划和文艺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艺术文化氛围。
“忽视艺术,就是忽视人生;忽视艺术教育,就是忽视教育本身;忽视艺术与艺术教育,就是忽视了教育对社会进步与繁荣的责任和义务。”只有具有一定艺术修养,才能宽容各种艺术中那不拘一格的思路,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有一颗更宽厚博爱的心灵。工科院校的艺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之路任重道远,需我辈艺术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探索。
[1]王家斌,王鹤著.《雕塑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
[2]杜向阳,来兴显著.《结合理工科学生的特点 讲好唯物辩证法》.西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版),第21卷,第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