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坦 (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121000)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纵观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许多经典文学艺术作品中都将意象作为其创作核心,并以此实现艺术家精神内涵与审美价值的表现。换言之,意象是为了表达主观情况而存在的客观事物,具体来讲,艺术家进行艺术构思时,对主体对象的理解、以及审美价值、审美认识等各方面融入客观创作的对象,实现创作对象的再造,然后借助相应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观的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就是指意象。意象艺术是一个对主体对象通过艺术表现形式实现再造的过程,其体现了艺术家审美价值观以及对审美意蕴的追求,是艺术家主观意识与客观事物的统一。意象艺术具有虚拟性、感性、想象性以及情感性等特点,其在中国文化创作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从字面意思来看,意象油画有意象和油画两部分组成。为了充分了解意象油画,就必须明确其性质。站在绘画类型的角度来看,意象油画的本质就是油画,所以其具备油画所具备的基本特点,意象油画的创作也必须遵循油画创作的原理与方法。而相比于其他油画,意象油画显然强调了“意象”二字,因此可以说意象油画就是以意象为外延限定条件创作出来的油画作品。
就创作观念而言,意象油画旨在“物”与“心”的融合。站在创作主体的角度来看,意象油画更多的是强调对审美客体印象与感悟的提炼与综合。与西方本土油画相比,中国的意象油画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与文化特征融入到了油画创作中,使作品本身的民族特点十分明显。可见,虽然意象油画有着非常宽泛的边界,但却有着鲜明的特点,其旨在对中国人文化观念、精神内涵等方面的表现。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象文化在中国各个艺术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包括文学、戏剧、绘画、书法等等。在绘画方面,意象文化强调“计白当黑”“以少胜多”,事物的描写可以被放大夸张甚至变形,以意境来抒发作者的内心情感。意象文化讲究人与自然的融合。中国经典的的文学艺术作品中,不乏对意象艺术的表现,展现了东方审美情趣的精髓,而这一特点与中国意象油画中尤为突出。尽管油画起源于欧洲,但自其引入中国也有着百余年的发展,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使得中国油画艺术有着独特的魅力,其中意象油画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其不仅将传统油画创作的特点保留下来,同时融入了中国写意精神,进而使直觉情感的捕捉得以强化,提高了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自由性,使其更具活力。可见中国意象文化对于意象油画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
意象油画的产生在中国乃至世界艺术界都是一次巨大的突破。它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了以西方本土语言为主的艺术创作中,使作品表现了客观物象的同时实现了主观精神感受的表达。意象油画的特点十分鲜明,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可以说是将意象与油画结合到一次,更深层次的来讲就是融合了的东西方文化。在创作过程中,意象油画强调对审美客体直觉感悟的提炼,实现了人与自然相融合的状态。不管是思维方式还是造型原则,中国传统绘画的意象化倾向都是十分明显的,这与西方艺术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别,这一特点带到油画创作中去使得中国油画艺术实现了巨大的突破,毫无疑问是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的融合。油画源自西方,其本身具有的艺术特征倾向于西方文化,自油画流入中国已经有了近百余年的历史,当代中国油画在审美取向以及表达方式已经基本具备了民族性与本土化特点。如今,中国文化精神在许多中国油画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意象化倾向在许多油画艺术家的作品中有着明显的表现。
中国的意象油画并不只是一类简单的艺术形式,它是油画传入中国后随着客观发展规律而产生的艺术形式。意象油画是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特质,建立在中国本土文化的基础之上产生的绘画艺术,并不是将中西绘画艺术进行简单的混合。中国的东方文化精神是意象油画的内在核心,而在表现形式上其有着西方绘画艺术的特点。在审美特征上意象油画与中国画与西方油画都有着一定的差别,然而它又和二者的内在联系又十分密切。
就字面意思而言,油画的意象可分为两个层面,即意象表达与油画表达。也就是说,意象油画按照绘画类型来分的话其本质是油画,其具有所有油画所具有的特征与创作规律。而从另一个层面来讲,意象属于油画表达形式语言的一种,意象的中国特色十分鲜明。
与注重写实的西方绘画艺术相比,中国意象油画更多的是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一境界,艺术家在意象油画创作中就突破了对创作对象的再现,并将主观意识融入到作品当中,实现对形象的抒写性再造以及画面形式的构建,以此实现对意境的表现。文化内涵是区别中国意象油画与西方油画艺术最重要的因素,中国意象油画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作品更多是对中国人特有的文化观念以及审美价值观的呈现。
意象油画并不只是利用油画颜料,采用油画绘画手法而创作出来的中国画,其是中国文化精神、民族审美价值观的传承,也是展现中国文化包容度的艺术作品。东方意境在意象油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东方文化影响艺术家的具体表现。它在绘画对象的形状与色彩的表现上显得非常自由与灵活,更多是强调对绘画对象的体验与感悟的表达。
综上所述,在中国特有的文化环境之下,中国意象油画的发展方向十分明确,它将中国文化精神影响下的中国本土艺术风貌充分的呈现出来,在油画艺术的创作中融入了中国意象美学观念,强调意与形的融合,通过意来实现对形的表达。
毫无疑问,中西方文化艺术观有着很大的差异,西方文化注重将人与自然、社会对立开来,形成具有独立性的个体与鲜明的主客关系,而中国传统文化则讲究人与自然相互融合,强调“天人合一”“心物交融”。其次,西方艺术理论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其侧重点为对创作对象的客观描绘,即模仿,而中国艺术理论是建立在道德哲学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写意与主观表现是其艺术创作的侧重点,更多的是对主体人格力量的突出以及情感与精神的表现。再者,就理论形态而言,西方传统艺术理论是以客观事实为出发点,对逻辑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中国传统艺术理论是以个人主观意识与自我体验为出发点,精神传递才是艺术创作中的重点,要求通过“意”来表达“情”。
如今,油画在中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历代油画艺术家的努力之下,中国油画已经具备了自身独有的特质,实现了巨大的突破。而意象油画的产生就是中国油画发展的重要表现,油画艺术家将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融入到油画创作中,使其具有了独特的魅力与艺术美感。可见西方油画中国本土化的形成已经初步实现,然而在许多方面中国油画仍需要进行学习与创新,中国油画的发展空间仍是非常大的,现有的意象油画艺术也为中国油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油画引入中国至今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得到了中国油画艺术的认可与重视。然而一开始这一西方的绘画艺术并没有完全被中国绘画艺术家接受,更多的是对中西融合创作思想的尝试。以吴冠中的创作为例,他认为艺术与生活、抽象与具象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吴冠中的作品充分借鉴了中西绘画艺术的优点,并将其融合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可见他的创作对于中国油画的发展与思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必须承认我们在中国艺术的观念、内涵以及境界等方面的发掘与提升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有的油画家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不愿意进行学术交流沟通,在创作中仅仅凭借灵感和技术,创作出来的作品没有思想与灵魂,并且不注重当代人心灵与生存状况的联系,因此自然就无法得到认可。
众所周知,作品对表现语言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的风格,而不同风格的作品在这一方面显然有着明显的不同。油画作品也是如此,不同的绘画语言决定了油画作品的风格。正是受到这一特点的影响,在实践中意象油画所呈现的语言魅力是非常独特的,对意象的追求以及意象的画面形态是其精神的体现,这就使得意象油画与其他风格的油画有着一定的差别。意象精神以及意象油画外观的构成是建立在意象油画的形式语言基础之上的,意象油画是不能脱离形式语言而单独存在的。因此,为了跟进一步的了解艺术作品,使艺术表现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得以掌握,就必须针对意象油画的表现语言展开深入的研究。
中国画的作画是将用笔方法与用墨方法结合在一起来进行的,丰富的笔墨形态在纸上得以呈现,为观者提供了不同的视觉与心理体验。其中用笔方法包括勾、擦、点、染等,用墨方法包括干、湿、浓、淡等。笔墨形态干而毛就显得湿润滑滋,重而浓显得深沉凝重、轻而淡显得清新淡雅。不同的用笔方法为观者带来的体验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并使画家的细小的心境变化得以表现出来。而这对于意象油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常来讲运笔是表现油画颜料的主要方法,并且欣赏与表现受到笔触与肌理形态的影响也非常大。
尽管意象油画不是通过油画颜料来完成中国画,然而它仍然会运用到中国绘画中的笔墨精神与技法语言,一旦二者相背离,那么意象油画的实质精神就无法得到体现。其实正是受到中国绘画笔法与技法语言的影响,意象油画才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在中国画的造型观念中,意象造型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客观事物而言,画家强调的是将客观事物的“象”与主体感受融合到仪器,进而形成“意象”,同时通过“意”来进行“情”的表达。在意象造型中,取舍与夸张变形的手法十分重要。与其他油画相比,意象油画并非简单的复制与模仿,它将中国意象造型观念与意象造型的取舍与夸张变形的手法植入到造型中,使造型更具意趣。意象油画的主观创造是建立在对自然对象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而进行的,进而实现抒情表意。
中国传统绘画中,谢赫的“随类赋彩”实现了对传统中国画色彩运用的基本原则的概括。其值得是画家在对画面色彩进行处理时,仅对某类物象色彩的共性特征进行表现,而忽略物象个别色彩的表现。中国画的色彩需要画家充分认识并掌握物象多样化特征的规律,不管是事物还是认识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例如“青绿”在中国绘画色彩体系中并不代表某种具体的颜色,而是指具有相似性的色彩。因此,它就使自然的表象被突破,使画家心理意志色彩凝结的表现,其表现性质非常大,画家发挥与表现的自由度与灵活性也更高,实现了在自然中自身体验与情感的融入,使“随意赋彩”得以充分的表现。而意象油画的色彩运用与其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基于西方油画色彩特点,强调对中国画色彩运用的借鉴与学习,使时空色彩的限制被打破,根据实际需求来实现运用合理的色彩,例如主题、意境、情感以及色彩形式美感等。
以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为例,其运用了留白的手法,营造出寒意萧条的氛围,为观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就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造境。不管是思想观念、题材内容或是结构形式方面,造境都是为了表达对诗意的追求,其手段强调虚实结合,“计白当黑”,通过留白来达到反衬的作用。中国意象油画对造境同样有着一定的要求。结合构思立意,对意象进行自由组合,突出画面的诗意与境界。在意象油画中,中国画中的诗化语言是其重要的标准之一,其强调构思立意的和谐与优美,对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造型语言加以运用,使西方绘画焦点透视与真实时空的束缚得以消除。同时,在造境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画面中各个要素对人产生的视觉美感,包括色彩、笔墨、形体等。总而言之,作为油画艺术的一个分支,意象油画与其他油画艺术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意象油画的本质还是油画,因此在表现语言方面意象油画具有西方油画艺术的基本特点,但是其个性鲜明,受到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创作思维方式与审美追求的影响,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成为了意象油画的侧重点,而不是对三维空间创构的追求,其作品创作主要以感觉为主,通过“意”来表达“情”,其语言体系在具有一般油画艺术的特点的同时,又有着多样性与多变性。
综上所述,意象油画由于其特有的特点使其与其他油画艺术有着很大差别。意象油画在西方油画创作的基础之上,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创作手法,实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这也是其能够立足于油画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不断发展,对意象油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不断的学习与探索,在实践中提高对意象油画的认识与理解,加强意象艺术在意象油画中的运用,提升画面的形式美感,表达出更加深刻的精神内涵。
[1]邵建波.漫谈意象油画的意境之美[J].宿州学院学报,2010.25(4):87-89.
[2]成君.意象油画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借鉴和发展[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6):34-34.
[3]陶晶.油画语境中意象的思考——有感于《完美季节》油画系列[J].美术观察,2008(8):82-83.
[4]代世帆.新时期我国意象油画的艺术特征探析[J].艺术科技,2014(4):153-153.
[5]孙国伟.浅谈“意象油画”的文化背景与艺术特色[J].群文天地,2012(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