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浩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610101)
浅析声乐作品中歌词情感的表达形式
汪 浩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610101)
艺术作品都在追求着其自身的意境,声乐作品也不例外,好的作品往往会引发人们无尽的联想和想象,并将作者和听众内心的情感充分的调动起来,让人们基于该作品做更深层次的联想。作为歌曲的语义性创作者词作家的创作与诗歌的创作异曲同工,在歌词的创作中要着重强调歌曲曲调的意境,优秀的歌曲词作,最重要是将词义的表达建立在与曲调融合的已经上完美的表现,词作者犹如山水画的布局一样将各个象形,情感词通过巧妙的排列组合,使其有机结合,描绘出唯美动人、感人至深的情感画面,使歌曲的歌词与曲调完美结合,组成有机整体,从而使歌曲的创作有整体的美感,抒发出悠远,完美的整体意境。
歌曲创作;词曲意境;文化底蕴;情感表达
艺术作品都在追求着其自身的意境,声乐作品也不例外,好的作品往往会引发人们无尽的联想和想象,并将作者和听众内心的情感充分的调动起来,让人们基于该作品做更深层次的联想。声乐作品中好的歌词,可以用“一听就懂,回味无穷”来描述,好的歌词都有个共同点即主题简洁而鲜明,让听众达到一听就明了的效果。基于歌词好的主题,加上作者精湛的作词技巧,一首歌词必然会变得丰富而充实。歌词在情感意境的表达时,应使主题和情感的抽象自然的交融,而不是刻意的堆砌意象。歌词在用词上,不必刻意追求辞藻的华丽,很多时候质朴的语言反而能给人们一直亲切和悦目的感动。
作为歌曲的语义性创作者词作家的创作与诗歌的创作异曲同工,在歌词的创作中要着重强调歌曲曲调的意境,优秀的歌曲词作,最重要是将词义的表达建立在与曲调融合的已经上完美的表现,词作者犹如山水画的布局一样将各个象形,情感词通过巧妙的排列组合,使其有机结合,描绘出唯美动人、感人至深的情感画面,使歌曲的歌词与曲调完美结合,组成有机整体,从而使歌曲的创作有整体的美感,抒发出悠远,完美的整体意境。歌词完美表达情感意境的例子很多,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涛声依旧》,其歌词将主题表达得鲜明而生动。这首歌词的作者为陈小奇先生,他在歌词内描述的是一对久别重逢的恋人,内心既喜悦又对未来充满不安的心情。该歌词借用了古诗《枫桥夜泊》里的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歌词所描述的就是诗歌中的各种象形描述,同时赋予了景物新的情感意境,借助古诗里的愁苦哀思,巧妙表达所描述的主人公面对离合的悲和喜。
歌曲的歌词意境与情感都来源于现实的生活,声乐作品作为音乐作品中唯一具有语义性的音乐形象代表,其中的语义性歌词其来源依赖于词作家用听觉,用视觉,用嗅觉甚至用触觉所感受道德各种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形象,有生活现实意义的歌词创作能够使我们在演唱过程当中生动的,如临其境的去理解生活、想象意境、感知自然、感受美好。例如歌曲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歌词创作中,对社会主义的新农村生活有着深入的了解与认知,将欣欣向荣、幸福美好的乡土生活融入浓浓的乡音乡情,在歌颂家乡的同时对农村的新生活有着向往与赞美之情,对于未来的生活创作者融入了自身的理解,将对未来的展望与颂扬也融入歌词中去。使得歌词不仅在现实的描述中贴近自然,而且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展望也充满了憧憬与向往,成为难得的优秀歌词创作的典范之作。
声乐作品中,优秀的歌词创作也是歌曲演唱中歌曲文化底蕴的集中体现,在声乐作品的演绎中,究竟该如何精准的完美呈现声乐作品的文化底蕴呢?就笔者个人的观点而言,声乐作品文化底蕴的表达应该是歌词的诗化、理性的表达、赋予其新意,歌词本身精致细微,经得起锤炼和推敲,同时歌词必然应符合整体逻辑和创作的规律。
具体而言,声乐作品的文化底蕴体现,是词作者的生活阅历和对生活的感知力及其对生活情感的体现能力的表现与充实,是将词作者的歌词创作达到创作高度的同时具备了深入的情感与悠远的意境,让现实的生活体验融入自己的理解,将本体的风格和创作者独特的创作理念融入其中。将具有自身的独特的文化底蕴融入创作的歌词当中,会达到韵味悠长,形象生动的效果,从而成为经典之作,广为流传。纵观古往今来优秀的歌词作品,无不例外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的体现手法有很多,最常见的手法是巧妙运用古诗词,如《滚滚长江东逝水》(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其谱曲利用的是明代杨慎的《二十一史弹词》,该诗词本身是古诗词中的经典作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显而易见。
声乐作品中如何能完整的生动的表达出创作者赋予的情感呢?将现实的生活气息融入作品是最为直接的方式。正如乔羽先生在其诗词文集中的描述:“我一向不把歌词看作是锦衣美食,高堂华屋。它是寻常人家一日不可或缺的家常饭,粗布衣,或者是虽不宽敞却也温馨的小小院落。”对于乔羽先生来说,做好的作品莫过于淳朴的生活气息和泥土芬芳,很多人认为,其将浓郁的生活气息运用的淋漓尽致,他来自农村且饱读古书,所以在其创作的歌词作品中,充满了朴实的言语,将其所处的生活环境具象化,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歌词的道理,对生活朴实的描写,不局限于单纯的抒情,反而让歌词作品增加了几分亲切感和生机。
随着现代经济大发展和新闻媒体等的日益发达,声乐作品出现了新的特征:即时性。这个特点体现了声乐作品在审查过程中的宽松性和如今信息化程度的发展。当下发生的实时,刚发生不久就会有相关的声乐作品产生。比如,2008年四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全国上下沉浸在抗震救灾和对地震死难者的哀悼中,其间涌动出了一些抗争救灾的感人事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了大量的声乐作品讴歌救灾英雄、或鼓励受灾的群众坚强和重新崛起,这其中不乏感人肺腑的好歌词作品。现代声乐作品中歌词的另一个特点是互动性,一个人的力量在强大也是有限的。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人们的互动交流平台和媒介增多了,歌词中除了作词者的创意外,更多的结合了集体的智慧和心得的交流,因此很多优秀的歌词作品应运而生。现代声乐作品中歌词还具有传递性的特点,这也是受到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大家都希望好的作品得到更多人的欣赏,发达的信息技术使得这一愿望成为可能,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发展,对声乐作品的传播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情感的真实流露是优秀歌词作品产生的根源。
鉴于情感在声乐作品中的重要性,因此在了解一首作品时,重点是抓住作词者表达情感的初衷与表达情感的形式,歌曲的情感处理是声乐演唱者必备的演唱技巧。歌曲的演绎既需要具有熟练的歌唱技能,又要理解歌词内容,并且能在深刻体验词曲情感的基础上,融入个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情感,运用情感,从而引起共鸣,使观众得到美的享受。在歌曲情感表现过程中,必须深刻理解歌词,准确把握情感基调。
[1]严雪.音乐文学的新收获——《中国歌词选》评介[J].中国音乐,1984(01).
[2]林雅玲.歌唱中的情感表达[J].黑河教育,2011(01)
[3]张洪波.丰富声乐学生的音乐内涵[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
[4]李岚清.广泛开展群众歌咏活动大力推动先进文化建设[J].人民音乐,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