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福流广西百色学院
应用型大学下文化课教师角色转变的思考
肖福流
广西百色学院
摘要: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当前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突出实践能力、宽厚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为适应新形势,符合新常态,很多高校都在转型发展,作为培养人才主要力量的高校,面对转型对文化课教师的角色转换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怎样实现应用技术背景下实现文化课教师角色的转型,是当前正在转型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提升教师的应用素养,转变教师的观念等,是应用型大学下文化课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文化课教师;角色转变;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稳步发展,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的培养对高校的依赖越来越大,对高校教育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当前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突出实践能力、宽厚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为适应新形势,符合新常态,很多高校都在转型发展,而“应用技术本科培养的是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要体现职业需求导向和职业发展核心,因此,其“教什么”和“如何教”的确定方式就不能是由高校自己确定,而应该是由大学与未来使用大学毕业生的企业共同确定,因而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应该是校企合作、教产融合,联合培养[1]。”作为培养人才主要力量的高校,面对转型对文化课教师的角色转换变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当前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如何从理论型、学术性高校转变成培养具有突出实践能力、宽厚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应用型高校,怎样实现应用型背景下文化课教师角色的转型,都是当前正在转型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文化课教师的角色转变对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角色的存在是与教师所处的时代环境同时存在的,二者相互联系、互相依托,传统发展必然导致传统教师角色的局限性。
(一)文化课教师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教学模式下高校文化课教师的主要角色仅是新知识的讲授者、传播者。对学生来说,教师就像知识库,任务就是对教材知识的概括,选择自认为重要的知识讲授给学生,只传授给学生学术性知识居多,不与学生分享发现知识的过程,只注重向学生阐述知识,不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长久以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就仅仅是知识接受者和知识讲授者的关系,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感悟和思考,忽视了学生对新知识的体验和实践,是一种不对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占主要位置,学生对知识只能机械复述记忆,被动接受、被动学习。传统教学中文化课教师的角色是建立在主动与被动这一模式上的,课堂成为培养人才的主论坛,教室成为培养人才的主成所,教师讲授成为培养人才的主方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形成以教师为中心,都在教师的安排下学习成长,严重忽视学生的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二)文化课教师被是模仿的对象,忽视学生的创造性
传统教模式中,文化课教师就是新知识的传递者、新理念的塑造者,学生只是复述或机械的记忆老师所讲的知识,大学学习中学生都是在“学”老师,把教师当成自己模仿的对象,认为能模仿老师或复述老师所讲的知识就够了,出现大学本科毕业后又进高职学技术的现象,严重缺乏对知识的实践与应用,缺乏动手能力,严重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一)在教学方式上转变
“应用技术大学以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其显著特点是,一方面,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即专业设置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学生实际需求为导向,学习内容围绕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求设计;另一方面,以职业发展为核心,即根据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线路设计学习课程和学习方式,注重学生技术技能训练和创业能力培养所以教学模式也应该注重个性化和创新性[2]。”因此文化课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角色,不再以说教、灌输、复述、机械记忆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要主动转变教学方式,多采用启发式、引导式、体验式、实践式、感悟式、反思式、验证式等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给学生去体验知识、感悟知识、实践知识,张扬学生个性,留给学生去观察、体验、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只作为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和知识的点拨者。
(二)在教师主导上转变
文化课教师由传授单一知识向注重学生技术技能训练和创业能力培养转变,教学模式向注重个性化和创新性职能转变,培养具有突出实践能力、宽厚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复合型”的人才。教学中注重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意愿动手实践的愿望,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和在获得知识过程中掌握的技能,达到训练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综合能力,突出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姿态,全心全意关心、爱护学生,鼓励学生,督促学生动手实践,体验知识,增强学生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在师生相处中转变
老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可以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术的朋友,在注重学生技术技能训练和创业能力培养理念的转化下,教师更应该注重创造文化和谐,彻底抛弃“师道尊严”的传统师生关系,注重培养学生情感的,与学生平等相处,做学生掌握知识、训练技能、形成创新能力过程的真心朋友;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认识“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做学生认识“人才”的知心朋友;加强与学生沟通,准确把握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理论知识运用于指导技能训练的情况,做学生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指导朋友。
(一)更新教师理念
应用型大学“教什么”和“如何教”的确定方式就不能是由高校自己确定,而应该是由大学与未来使用大学毕业生的企业共同确定,因此首先要改变教师的理念,让教师充分理解应用型大学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理念的改变是核心,理念决定价值观,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价值观,做出什么样的行为。所以,要使教师转变就应该先从理念的更新开始。
1.知识理念的转变
所谓知识理念是指人们对知识、人才、社会的态度和看法。教师价值观几乎都由他的知识观来决定,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凸显具有实践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的人才,教师知识理念也应随着改变,应用型大学培养的是具有突出实践能力、宽厚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复合型”的人才,理论性、学术性知识要求不在是那么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就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做学生知识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实践练习的指导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培养创新能力。
2.教育理念的转变
应用型大学下对高校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要想与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相适应,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传统的教育观认为教师的作用就是传授学生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应用型大学的影响,这种教育观早已不能满足学生及社会需求。正确的教育观理念应是:教师要把学生当成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成施教的对象和学习活动的主体[3]。应用型大学下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高综合能力的实践性人才,所以高校教师要根据社会形势来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改变传统的教育目的,更新教育理念,对学生的教育中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社会需要优秀的实践性人才,而不是单有理论知识的书呆子。学校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场所,更是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港湾,教师要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重点基于学生恰当的实践课程,让学生们掌握技能,为将来适应社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应用素养
高校教师素养主要是指教师从事高等教育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行为规范的自觉养成[4]。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要想真正赢得学生们的尊重,教师就应该有广博的学识、深厚的专业技能、扎实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综合应用素养。所以,高校教师要多加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综合实践能力,只有老师自身的综合应用素养进一步提高了,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将知识理论运用实践训练。同时,学生敬佩一个老师不是因为老师的年龄有多大,而是因为老师的综合素质高,人格魅力强大,道德修养高尚。因此,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学生们的导师自己必须具备超强的综合能力,让自己的学生看到自己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并用实际行动感染自己的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培养更多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2].唐拥军.应用技术大学崛起之道:大学科技园[N].中国教育报2014(11)
[3]郭秀.树立社会主义新型的教师学生观[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3(01)
[4]徐玲,姚丽晶.高校教师素养的培育及评价[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04)
作者简介:肖福流(1976-),男,广西凌云人,广西师范大学毕业,广西百色学院教育科学系教师,硕士,中学高级教师,从事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