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花园娱乐空间与都市现代性

2015-07-12 17:57孙爱霞
理论与现代化 2015年4期
关键词:屋顶花园大华器物

孙爱霞

“现代性”一直是天津城市化进程的内核,它既体现于器物美学层面,也体现于精神文化层面。在天津城市化进程中,有过这样一个娱乐空间——屋顶花园,它是人人知晓的露天娱乐场所,在民国中后期风靡整个津城。每当夏季到来,屋顶花园尤为津城市民追捧:“薰风已动,天气渐热,于是屋顶花园乃应运而起。……每当夕阳落山,游人如蚁,拥挤杂沓,真有举扇成幕,挥汗如雨之势。”(1930年6月14日《北洋画报》所刊吴秋尘《屋顶花园时代》)最早出现的屋顶花园,是法租界大华饭店的屋顶花园,据1928年5月30日《北洋画报》所刊斑马之《记大华屋顶》云:“津埠向以歌台舞榭、楚馆秦楼,最称繁盛,然烦嚣非吾人所堪。电影院虽较沉寂,顾郁塞亦多不快。自去岁大华饭店经营屋顶花园,津人始得一消闲胜地。当时仕女如云,盛极一时。”继大华饭店之后,中原公司、惠中饭店、天祥市场、新明戏院、春和戏院、大华饭店、国民饭店、起士林饭店、劝业场等商场、饭店、戏院,均开设过屋顶花园。

屋顶花园的出现,为津城市民提供了一个新的消闲娱乐场所。这样一个娱乐空间的打造,既建构着器物美学层面的现代性,也建构着精神文化层面的现代性。

一、屋顶花园与器物美学层面现代性

作为一个被商人打造出来的娱乐空间,屋顶花园容纳了当时诸多现代性元素,具体说来:

屋顶花园在装修设计方面,采纳运用了当时诸多现代性器物。例如电灯,“电灯”是屋顶花园最为重要且普遍的设施,各种灯光技术被运用到屋顶花园的装修中。中原公司屋顶,四面共设一千六百盏电灯,共有蓝绿紫三色。用开关控制转动,闪成瀑布状的流纹,形成壮丽的“电灯瀑布”。大华饭店屋顶则以各种新奇的灯饰取胜:“环楼安置花样翻新之油绿篱笆,篱笆上遍安小电灯,红绿黄白,各异其色。……场前音乐亭,白如雪洞,中有流苏长垂之灯一盏,作浅蓝色,两架灯,皆蓝紫间。……灯衣下垂,作乳头形,又似花蕾,其色娇艳。”又如无线电,这种西方科技文明史下产生的现代性器物也被运用到屋顶花园里。1927年6月25日《北洋画报》所刊《消夏胜会记》有云:“朋辈邀往大华饭店屋顶啜茗,清风吹袂,竞使人有‘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之感,其时舞侣翩跹,总计凡十五对,座客尤满。殆舞场散后,群趋客室,听无线电中传来之北京第一台义务戏。京津相距二百四十里,而同时聆曲,如在咫尺,广播broad-cas-ting之力,洵可惊叹。”由这段记载可知,市民对于无线电技术及其效果充满惊叹,足见屋顶花园经营者采纳运用现代性器物的成功。

水门汀砌成的跳舞台、香槟、刀叉等现代性器物,亦悉数于屋顶花园出现。如1927年6月1日《东方朔》刊登的吴秋尘《大华一餐记》云:“步步高阶地到了屋顶花园,无非是些夹竹桃、石榴树、洋绣球之类,满台阳光,晒得人头痛。横一根电线,竖一根电线,成双成对,不知拴了多少电灯泡子。想来夜里的灯光,也许会比白天的太阳还更亮些。四周远望,附近街道,了如指掌,戒酒楼正在面前,一带街市,都还幽静。园中的藤儿藤椅,都山积在跳舞台上。方方的跳舞台是水门汀砌成,不知是不是也可以当溜冰场用。……在餐台上见到黄色钢目板精印卡片式的价目表,晓得早餐是一块五,晚餐是两块,宵夜是七毛五。……外国太太,又问可以不可以香槟Bath。……从十二时半进餐,直吃到两点钟方休……刀叉声中,只听得一片好、好、好声……”跳舞台、香槟、刀叉都是西式器物,被屋顶花园的经营者运用到设计、营销里面,这本身就是一种“现代性”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体现。

作为一个娱乐空间,屋顶花园容纳了当时诸多的现代性器物,其本身也成为器物美学层面现代性的一个标志。因此可以说,屋顶花园既建构又体现了器物美学层面的现代性。

二、屋顶花园与精神文化层面的现代性

屋顶花园不仅建构、体现了器物美学层面的现代性,也建构、体现了精神文化层面的现代性,即改变了市民传统的消闲观念,影响了市民的消闲方式。

屋顶花园最重要的一个功用就是作为跳舞场,于是跳舞、观舞成为民国中后期天津市民一种重要的消闲方式。1928年5月26日《北洋画报》刊发的吴秋尘《大华屋顶开跳舞记》记录了前来跳舞之人:“若夫来此跳跳者,看跳跳者,除洋人之脸记不清楚之外,中国人来者,似乎一大半都是去年的诸公诸母。‘别来无恙,在这个年头,已大不容易。照旧还是‘好花堪折直须折的精神,依然存在。跳跳蹦蹦,不失其赤子之心,则尤难能可贵。初看跳舞时,曾对于年幼者,发生‘这么点小孩就跳,什么时候跳到老。对半老太太,发生‘这般年纪,还跳些什么。”由这段文字可知,在民国中期的天津,跳舞者的年龄跨度已经很大了。换言之,跳舞已经被不同年龄段的人所接受。去屋顶花园的人,并非都是跳舞的,有很多是观舞之人。如1928年8月11日《北洋画报》所刊斑马《夏夜观舞记》:“余近日颇喜观舞……遂于九钟先就近到春和屋顶,男女甚多,但除音乐场外,不见西人。……旋又数点微雨,前席诸君,多有后移者,已而一轮涌现,景物转妍。……余乃决计再乘兴一探大华之胜。登其楼头,乐声悠扬,中西男妇,起舞者甚伙,……已而摇盘抽彩,余座旁某君,得香槟酒一瓶,章君得糖一大桶。……及十二钟有半,乃又偕赵君返春和。登其绝顶之凉台,放眼一观,则群众熙来攘往,亦正在大摇其彩。……摇彩毕,再舞,二男合舞,与二女合舞者甚多。至一钟有半,则不能舞者,亦上场学步矣。更有于舞群中,双手持一藤椅,登场舞蹈者,亦可谓极舞场之大观矣。”斑马作为《北洋画报》记者,反复往返于春和戏院与大华饭店两个屋顶花园的跳舞场,足以说明观舞也成为一种新的消闲方式。又如笔公《禁舞运动之尾声》中描述观舞之人:“即国民饭店,自设露天跳舞池以来,其沿电车道之墙上,亦‘挂满‘民众,偷看妙舞,如蛾附火,如蚁附膻。”为了观舞,不惜跑到墙壁上,足见跳舞、观舞在当时的天津已经成为市民广为接受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

在屋顶花园出现之前,天津已有跳舞场,而且有关跳舞还曾引发一场论战。徐世光、华世奎、赵元礼等十余位旧文人以捍卫传统伦理道德为出发点,联名要求禁舞。但他们的禁舞要求遭到了舆论界反对,如诛心《禁舞运动平议》有云:“至于交际舞,实为公共娱乐之最适当者,不但活动身心,而且众人皆可乐之。……至开口便说‘男女授受不亲、,此种初世纪的老腐败的话,居然也搬出来唬人,试问男女果然授受不亲,则人们究竟如何的出来?”在这场论战中,屋顶花园的出现以事实例证支持了反对禁舞的一方。因为屋顶花园位于各个租界内,即便中国当局下禁舞令,也不能作用于此。最终,这场论战以反对禁舞一方胜利结束。这样一场思想论战,可以看做是传统旧的思想与现代性思想的一次正面交锋,而反对禁舞一方的胜利,则为市民改变思维观念,接受新式的消闲娱乐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于是,屋顶花园所代表的现代性消闲生活方式,更加为津城市民所接受,如1937年6月23日《语美画刊》所刊《屋顶花园》一文云:“在这溽暑将要逼人的天气,打算想法子避免是很容易办到的。不说那海滨避暑、别墅乘凉,单说普通人花上两角大洋便可消受的所在那末屋顶花园便是应时的好买卖。……从各屋顶看,津市享乐的人士,幸福确是不小。”

屋顶花园代表了一种现代性的消费休闲模式,它的存在改变了市民传统的休闲模式,如“手持芭蕉扇,拏着小机櫈,坐在河边上大哼其梆子腔”的休闲方式,使得市民能以较低费用的入场券体验不同于传统的、具有现代性的休闲模式。从这一点而言,屋顶花园改变了津城市民传统的思维观念、休闲模式,建构、体现出精神文化层面的现代性。

(作者系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文学博士)

猜你喜欢
屋顶花园大华器物
身如器物
器物之心
买车
幸福开走了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屋顶花园
器物之心
王大华书画作品
装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