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领世界冠军”杨金龙

2015-07-12 12:09◎张
时事报告(职教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喷漆调色钻研

◎张 燕



“蓝领世界冠军”杨金龙

◎张 燕

“不靠天,不靠地,我的未来靠自己。”凭着这句座右铭,来自杭州技师学院的90后小伙杨金龙,摘得了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的金牌,填补了国内选手在该领域从未获得奖牌的空白。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团长张立新评价说:“这和奥运会上许海峰射下‘第一金’的意义几乎一样。”

“比赛持续了4天,总时长加起来有20个小时,我每天早上8点就要到达比赛场地,下午5点才离开,其中最长的一个环节连考5个小时。在比赛规定时间里,要完成喷涂、调色、点修补、图案设计等6个项目,身边都是各国高手,这对体能和心理都是极大的考验。”在得知自己成绩的瞬间,杨金龙激动地流下了泪水。从农村娃到世界冠军,杨金龙用自己的勤奋、精益求精和钻研精神,成就了自己,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杨金龙来自云南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上初中时他就想学一门技术,早些工作为家里减轻负担。2009年,杨金龙报名到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汽车维修,由于成绩不错,第二年便转到杭州技师学院学习汽车喷漆与整形。“这是一个又脏又累还苦的专业。”那个时候,许多同学和老师都劝他换个专业。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金龙坚持自己的选择。

此后,杨金龙不怕苦累,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练习上,“主要是练调色、喷漆这些基本功。就拿调色来说,通常一种颜色有一个固定配方,但是送来修理的车大多磨损严重,颜色早已改变,这时就需要人工加入其他颜色,勾兑出当前的色调。你得把握那个比例,不停地对比,再不停地改良。”他说自己曾连续9小时都待在训练场,就为调出一模一样的颜色。

更难能可贵的是,杨金龙还善于钻研。有时候他自己琢磨一个钣金或者喷漆的问题,能在寝室想一天。再比如汽车打磨,在学校里,老师通常教的是用砂纸打磨机,虽表面均匀但边角细节难以兼顾。精益求精的杨金龙容不得这样的“瑕疵”,于是他花了4个月的时间专门练习手工砂纸打磨,掌握手工的力道和节奏,最后效果都赶上机器打磨了。像这样练习基本功、钻研技术难点,让杨金龙感觉很充实,“每天都有新的东西去学习和钻研,很有价值。”

勤奋刻苦练就了杨金龙扎实的基本功,也让他在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2012年,杨金龙获得了中等职业院校汽车维修和涂装项目大赛浙江赛区一等奖、全国大赛二等奖的好成绩。

尽管久经沙场,但杨金龙感觉自己的心理素质还不够好,每到比赛时就很紧张,影响发挥。“我经常上网查资料,看看如何克服心理素质差的问题,老师也会安排我多参加一些国内外的比赛,只要多练习多经历,自然就不会紧张,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训练,我终于有所改变。”他自己也总结出了许多经验:“合理利用时间,大脑随时保持清醒;学会快速调整心理状态,说做就做,说休息就休息;多去了解各项比赛的规则,保证比赛时遇到问题不会慌张;比赛前对工具、设备和材料的检查一定要仔细,尽量保证比赛时不要出现问题。”

2015年6月加入国家队备战世界技能大赛后,杨金龙每天的练习时间在8小时以上几乎没有节假日。他要完成18小时的极限训练,也需长时间待在室温高达45摄氏度的烤房中。正是由于不断地强化体能和心理素质,才换来了比赛时的“正常发挥”,夺得一枚宝贵的金牌。经过这次大赛,杨金龙正式迈入汽车喷漆领域的世界顶级高手行列。但他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技术水平,如今,他正投身于对汽车彩绘技术的研究中,“国外的汽车彩绘已经做得相当好了,但是在国内,能做这个的很少,我就想自己研究,学成这门技术。”

获奖回国后,许多公司的高薪聘请几乎“挤爆”了杨金龙的邮箱,但他选择回到母校做一名教师。在他看来,目前国家政策对于技术人才越来越重视,社会对这方面人才需求也比较大。杨金龙希望能通过教师这个职业,把自己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经验传递给更多的人,他的梦想就是让自己的学生为国家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资料卡片

世界技能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是世界技能组织成员展示和交流职业技能的重要平台。比赛项目共分为6个大类,分别为结构与建筑技术、创意艺术和时尚、信息与通信技术、制造与工程技术、社会与个人服务、运输与物流,共计46个竞赛项目,大部分竞赛项目对参赛选手的年龄限制为22岁。2015年,中国代表团在制造团队、焊接、汽车喷漆、数控铣、美发5个项目中获得金牌,实现了金牌零突破。

猜你喜欢
喷漆调色钻研
难题
乐在钻研中
汽车维修自动喷漆解决方案
智能喷漆机器人系统
4K制作背景下电视剧后期调色探究
两位画家
因式分解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调色师?
竟然有可以食用的喷漆!
汉字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