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秋 (四川传媒学院 61000)
中国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
——匠人精神的回归
陈梦秋 (四川传媒学院 61000)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市场上产品的更新更加迅速。当物质的丰盈的同时,却产生了许多问题,如造假、抄袭、劣质等等,而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匠人是精神的缺失。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产品的调查发现、分析匠人精神的现状,研究匠人精神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匠人精神;艺术与技术;融合;发展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是一个以农业、手工业为主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民勤劳且富有智慧,创造了让世界为之瞩目的许多手工艺制品,比如彩陶、青铜器、陶瓷等,而一直以来我们也因此而自豪。可回顾近代历史,却发现中国再难有震惊世界的创造性产品了,就个人的观点而言,我认为主要是由于技术与艺术达不到创造性的和谐统一。可能会有人有这样的质疑:如今我国具有世界领先的科技,也有一批享誉国际的艺术家,可是中国怎么还是挂着“中国制造”的名牌无法翻身呢?
由于经济发展过快,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文化意识等受到了多方的冲击。近年来,工匠逐渐成为一个较为低阶层的工作,被称为“蓝领”,而在古代被轻贱的商贾却被视为大老板、有钱人被人追捧。中国人的信仰、文化被历史的车轮碾压殆尽,这个社会开始浮躁、拜金、纸醉金迷,对于“匠人精神”弃如敝履。
可许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匠人主要在于技艺的精通,而鲜少有惊人的创造,那我们不应该尽量避免在作品中体现匠气么?所以大家对大师崇拜,对那些具有创新的概念、想法报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而忽略了要到达这个境界所需要经历的长时间的知识和技艺的沉淀。如果这些大师不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磨练自己的技艺,去开拓自我的视野和见识,那怎么可能将自己的创意转化成笔下生动起伏的曲线,胸有成竹、挥洒自如呢?人们往往看到了别人的成功心生羡慕,却未见其磨难重重,悬梁刺股的努力。都想寻找捷径一夜成名,而摒弃那最为珍贵的匠人精神和毅力。
近年来工业设计又被划分为两个领域,一个是机械工科类的工业设计,一个是艺术文化类的产品设计。这个划分看似非常的合理,但是却无形中将我们技术与艺术间的距离拉得更大。从自身的体验中,我发现艺术类的同学往往对技术、制造的领域不擅长,在设计中很少考虑这些因素,在设计过程中大多从自我的角度出发,进行大胆的创新,天马行空,而忽略了要将理念转化为产品的一些基本因素。当我在看到一些同学在实现其创意过程中,不断遭受工匠师傅的否定,而不得不将自己的作品改得面目全非的时候,我不禁思考:将艺术与技术分开的教育会导致一个怎样的局面?虽然我国在发展工业设计的时候,不断的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比如包豪斯的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工厂制、校企联合等教育模式,但目前为止,起到的作用还较小,至今工业设计还未能成为中国创意的支柱型产业。
中国需要匠人精神的回归!匠人不是贬义,匠人精神更不是那毫无创意、一层不变、木讷的代名词。日本、韩国都特别推崇“匠人精神”,要求在做事的时候达到精益求精,让自己的作品在每一个方面都至臻完美。这个精神深入日本、韩国人民的生活中,从日本人做寿司、拉面的时候,我都能深深的体会到,他们不仅仅是名厨师,更是位创造师、雕琢师,他们将摆在自己面前的每一份食物都当作自己的作品,精心烹制,并且姿势优雅,穿着得体,丝毫没有我们平日印象中厨师会有的那份油腻、脏乱的感觉。
邱永汉先生在谈到中国人和日本人不同的国民性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日本人是匠人气质,中国人是商人性格”。“匠人”在日文中又叫“職人”,也可是“职人”,意思是有手艺有职位有技术的人。在日本作为匠人最典型的气质,是对自己的手艺,拥有一种近似于自负的自尊心。这份自负与自尊,他们对于自己的手艺要求苛刻,并为此孜孜不倦、不惜代价,但求做到精益求精,无可挑剔。而目前中国人缺少的就是这份执着和毅力,需知达到人生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理想不是光靠走捷径、耍滑头就可以实现的,更需要的是一份匠人的精神。
中国的工业设计必须崛起,当我们的市场不再依靠汽车住房带动的路桥建设和造城运动所形成的公共规模消费来拉动GDP的增长之时,我国的内需,国民支出要靠什么来拉动?就目前世界形势来看,美国、日本、德国、英国、香港地区的GDP构成中,居民个人消费支出都占到了五成以上的比例,占有GDP构成比例的统治地位,而中国却不足百分之五十。这样的一个市场现状告诉我们,中国人消费的产品太少,换一句话说,能吸引消费者愿意花钱去购买的产品太少。并不是我们缺少技术,缺少具有审美的双眼,而是缺少将两者慢慢完美融合的匠人精神。
近年来注意到这个问题的设计者也越来越多,中国产品也在慢慢进行转变,比如最近市场上较火的锥子手机,他的创始人罗永浩曾说:“我小时候想做过木匠,所以我有一些工匠情节,要打造一些Physical的东西出来是我比较沉迷的。”所以锤子手机这个国产货带着罗永浩的工匠精神问世了,无论该产品的销量如何,我所欣慰的是,国人也逐渐认识到产品对于品牌的重要性,也开始进行认真的设计了。我们不再认为中国产品只有山寨,没有标签,为国外品牌代工,它们慢慢开始崛起了。
将设计融入技术,将工匠精神融入设计,这才是中国未来的工业设计应该走的道路,这也是振兴我国工业设计的必经之路,虽然已能预测路途中的艰难险阻,但只要坚持着这份执着、毅力、情怀,中国的工业设计必能有一番大作为。
[1](日)秋山利輝(作).陈晓丽(译).匠人精神.大塊文化,2015.
[2]申赋渔(作).《匠人》.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5.
[3]亚力克·福奇(作).陈劲(译).《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