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价值本身透视苏轼在北宋书坛的崛起

2015-07-12 09:21黄晓青山东大学艺术学院250100
大众文艺 2015年15期
关键词:法度书坛唐人

黄晓青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250100)

从艺术价值本身透视苏轼在北宋书坛的崛起

黄晓青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250100)

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社会生活、对世界的一种认识。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情感因素是艺术形象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主要原因。任何艺术都经历着“初创—高潮—衰亡”的发展规律,书法艺术从诞生一路成长到唐朝的鼎盛期后,该如何使其继续保持生命力而不走向衰败和死亡,是北宋书坛将要面临的一项严峻考验。苏轼意识到情感因素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他所引领的以抒发己意为特点的“尚意”书风,为北宋书坛带来生机,创造了继唐朝之后书坛的第二座高峰,也确立了苏轼在书坛的重要地位。

苏轼;书法;艺术价值;情感

一、从艺术发展的视角看:苏轼在北宋书坛的崛起是书法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西方美术史之父”瓦萨里曾在他的书中写道:“如同人的身体和其他事物,艺术也有一个诞生、成长、衰老和死亡的过程。”1这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唐代可谓是书法的鼎盛时期,宋初的书家多没能脱离唐人余风影响,面对书坛的靡靡不振,宋人陷入深深的焦虑中,人们迫切需要有一股甘泉灌溉即将干涸的土壤。

随着欧阳修“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其模仿他人,谓之书奴!”的提出,人们开始意识到想要在继承晋唐人书法中,走出一条有宋人独特面目的道路,创新是关键所在。把欧阳修所提出的创新精神诠释的最为透彻的当属他的学生苏轼。“唐人以身言书判取士,故人人能书”2,在苏轼看来,以书取士是唐代书法兴盛的主要原因,但在以统治阶级审美意识为主导的情况下,为投其所好,书家必然会束缚自己的个性。时代变化,评书标准也应有所变化,没必要墨守成规,只有打破古法才能创新。他认为,打破古法最主要的途径便是突出书家的主体意识,要“以我作古”,敢于创造,抒发“己意”。苏轼身体力行,通过自身实践,成为了成功的在书法作品中融入作者主体精神的典型案例。在他的带领下,北宋书坛形成了新的审美风尚—“尚意”之风。这种全新的艺术风貌,对宋代及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宋人书法在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苏轼便是其关键所在。

二、从艺术内涵的视角看:北宋书坛对苏轼的推崇在于苏轼对新书风的倡导

王水照先生曾评价苏轼说:“苏轼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位罕见的全才,是人类知识和才华发展到某方面极限的化身。”3作为一个天才般的存在,苏轼在诗、词、书、画、建筑等各方面都展现出他的惊人才华。那么,在书法方面,他是怎样带领北宋坛逐步登上继唐人之后的又一座高峰的呢?

由上文可知,苏轼认为,想要摆脱唐人的束缚,最佳途径就是要勇于抒发“己意”,大胆创新。强调对“意”的追求,使书法创作的目的不再只是为了宣扬教化,而更多的是用来宣泄书家自身情感。由此带来的审美标准也由最初的注重点画形式变为对作品表现出的创作主体的精神情感的关注。如苏轼《论书》中所言:“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4,这里把“神”“气”放在的最前面,明确表达了他在书法欣赏中对神采、气韵的重视。这两点也恰恰是书法家情感的外现,正是这种审美情感,使人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够完全迷恋,感到兴奋、满足或是说陶醉。然而想要在书法创作中自然的融入个人情感,则需要有一种高度自由的创作心态。

首先,这种“自由”在苏轼的书法创作中表现为心态上的转变。宋人书论中曾多次出现“乐事”“有趣”等字眼,人们大胆不计工拙的通过书法来展现个人情趣的行为,可以说是心灵自足的一种游戏。如苏轼所言:“作字要手熟,则神气完实而有余韵,于静中自是一乐事”。5

其次,这种“自由”表现为对成法的大胆突破。苏轼在执笔上用单钩法“腕著而笔卧”“握笔近下”,且认为“知书不在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其法度,乃为得之。”6要尽力虚化笔在手中的感觉,是之达到随心境情感自由运转;在用墨上“研磨几如糊”,喜用浓墨;在运笔速度上也因墨浓而“行之迟”;在结体上变唐人中正为肥扁,黄庭坚曾戏评其字有“石压蛤蟆”之感。苏轼的这一系列创新之举无非是想告诉大家在创作时,不要被外在的形式所束缚,用字把作者的内心思想情感充分表现出来,才能达到书法的最高境界。

第三,“自由”还表现为书法创作时的不刻意,即“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宋朝的文人几乎都在追求一种潇洒雅逸、清高脱俗的境界,这种“不俗”表现在艺术创作中,就是要做到率真自然,即达到“心忘其手手忘笔,笔自落纸非我使”的随心所欲和不刻意追求雕琢的创作状态。如在《寒食诗帖》中,作者从最初的泰然自若到后面的纵情挥洒,整幅作品就像一张心电图般清晰的向我们呈现了他的情绪波动。然而,最能体现苏轼书法自然脱俗的,是他的简札书信,如灵动活泼的《啜茶帖》,气息疏朗的《一夜贴》,沉着安稳的《久留帖》等,每一幅作品都有自已独特的气韵。黄庭坚评价苏轼的书法说:“东坡简札,字形温润,无一点俗气”7,我想这对当时的文人来说应是最高的赞美了。

第四,“自由”需要“有法”作为其前提。“法”与“自由”的关系,一些西方的思想家曾有过比较明确的论述,洛克曾指出:“自由固然要受法律的约束,但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同理,想要在书法创作中获得最大的自由,就要达到下笔即在法度中,法度为我所用的境界。做到这点,在苏轼看来除了要有一定的天赋外,还要通过积学来完成。就像他所强调的“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鋌,不作张芝作索靖”8,只有大量的练习,使法度为我所用,才能获得法度中的最大自由。

综上所述,苏轼用自身的理论和实践告诉了人们,想要让宋人书法在唐人的影响下有新的生机,就要走与唐人不同的“尚意”之路。虽然苏轼一生的书法学习都游于晋唐人之间,但他却能自出新意,不践古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苏轼用个人的独特魅力引领了北宋书坛的审美取向,对宋代及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注释:

1.瓦萨里.意大利艺苑名人传.湖北美术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37.

2.孔凡礼点校.《苏诗文集》第五册,中华书局,1986:2179.

3.《王水照自选集》,《走进“苏海”—苏轼研究的几点反思》.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93-395.

4.5.6.许伟东著.《苏轼题跋》卷四.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257,269,250.

7.水赉佑.《黄庭坚书法史料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46.

8.许伟东著.《苏轼题跋》卷四.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223.

黄晓青,1990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系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2013年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现就读山东大学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法度书坛唐人
唐人路上 花瓣飘香
国学赏析
中国唐人御工坊 中国唐人琴苑
基于CFRP上边梁的纯电动汽车顶部抗压性能研究
畏法度与能自律
当代书坛二十家
多元性解读文本要有“法度”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一花引来百花开姹紫嫣红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