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娇美 (延吉市文化馆 133000)
刍议健身舞推广的意义、现状与对策
李娇美 (延吉市文化馆 133000)
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健身舞得到了大众人群的喜爱及得到前所未有的普及。如今健身舞已经发展成为融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的运动项目,一般而言,健身舞属于健美操的范畴,其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审美性及健身性。本文通过文献法对健身舞推广的意义进行了剖析,并通过问卷调查、观察法及访谈法等对延吉市市区的健身舞推广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几点对策。
健身舞;推广;现状;对策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加凸显,广场的健身舞盛况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证。依据体育运动学理论,当下所开展的健身舞属于健身操的一个分支,或者说是大众健身操的一个范畴。概括健身舞的特点,本文笔者认为其主要表现在运动的协调性、过程的流畅性以及动作的弹性上。正式这些特点铸就了健身舞可以让参与者不仅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身体锻炼、增强体质,而且还可以在参与过程中获取“美”的享受。那么,健身舞的推过的意义到底如何,吉林省延吉市城区的推广现状又如何,哪些策略可以帮助健身舞能够快速有效的加以推广?对此,笔者展开了系列研究,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剖析健身舞的推广意义,本文认为可以从生理层面、审美层面以及技术操作层面展开。
首先,生理层面上健身舞具有非常显著的生理锻炼价值。这是因为,健身舞的编排遵循着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通过不同的运动负荷以刺激人体内脏器官功能的提高,有效的促进参与者的呼吸功能和加速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功能,同时,长期参与健身舞的人群其神经系统的功能也会有明显的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也会逐渐提升。我们知道,人体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在中枢神经的支配下进行,通过神经中枢的调节可以让参与者的多部位肌肉同步活动,并且能够有效实现兴奋的强度、抑制的程度以及兴奋与抑制过程之间在时间与空间上高度集中。相关研究证明,长期坚持健身舞练习的人群,其身体内的血流量与血管弹性方面都较其它非参与者要高很多。
其次,健身舞的推广有利于参与者自我对美的塑造。我们知道,人人都希望自己有个好身材,尤其是女性。通过健身舞的练习,可以使不良的体型、体态得到矫正和改善,从而形成优美的体型体态。如通过压肩、含展胸动作、俯卧撑动作的练习,可矫正扣肩驼背现象等。总之,经过持之以恒长期、科学、系统地锻炼,不同体型的人都能变得匀称、协调、美观、体态丰满、端庄大方。研究显示,长期从事健身舞练习不但能体现人体的外在美,而且能增加人的自信心。
再次,从技术操作层面来看健身舞更具有推广意义。原因在于健身舞的练习形式多样,运动量可大可小、容易控制,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也不高。因此,对各个年龄层次、不同性别、不同身体素质、不同技术水平的人都适宜,各种人群都能从健身舞练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从中得到乐趣。例如中老年人可选择低强度的有氧练习,达到锻炼身体娱乐身心、保持健康的目的;而对具有较好身体素质、有意进一步提高的年轻人来说,可选择难度较高、运动量较大的内容加以练习。
为了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延吉市城区健身舞的开展现状,笔者对延吉市市区的几个比较大型的广场(健身点)进行了问卷调查、观察以及随机访谈。其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75份,有效问卷60份,经整理随机抽取50份作为样本。其中,男性16名,占总人数的32%,女性34人,占总人数的68。在“健身舞有哪些好处?”的调查内容上,有78%的参与者能够说出健身作用,这说被调查者具有明确的参与动机。但是,在随机的访谈中发现很多参与者对于场地、时间以及内容上提出了很多要求。这说明,目前在延吉市市区高效推广健身舞上还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如此,一些参与者还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多培养一批组织骨干,从而丰富健身舞的内容及高效的组织。综合上述内容,本文认为延吉市市场的健身舞现状具体表现为推广比较到位、参与者积极性较高,但场地问题、锻炼时间问题以及相关领舞、编舞的人才相对较少。
首先,丰富宣传手段,加大推广力度。其他地区的推广经验告诉我们,对于健身舞的推广必须要在宣传的手段上下功夫,必须要不断地结合当地实情丰富手段,从而有效地提高推广力度。例如,通过发放锻炼指南手册,将健身舞对于参练者的好处一一加以文字化。也可以通过宣传讲解员,到社区或广场等地进行宣传活动。
其次,以比赛代宣传,激发参与兴趣。实践告诉我们,组长丰富多彩的比赛,会激发参与者的参与兴趣,同时也会起到宣传的作用。一些地区,往往会定期组织各社区进行健身舞比赛,通过以舞会友的方式加强相互间的交流。这些成功的经验是完全可以复制的,可以在延吉市市区开展的。本文笔者认为,组织比赛,其规模不一定非常的大,但宣传上必须要跟上,这样就会有效地推动健身舞的推广。
再次,强化骨干培养,夯实推广根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仅仅靠政府部门单枪匹马开展是行不通的,其必须依靠群众,必须依靠骨干。健身舞的推广也同样如此,在推广的过程中必须强化骨干培养,从而有效地夯实推广根基。在方法与途径上,可以借鉴其他已成功的经验,如“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通过将一些具有丰富编舞经验的大学老师、专家,请过来给我们的骨干进行培训,也可以选出一批骨干送出去,到高校或者舞蹈俱乐部进行短期培训,从而促进队伍的成长。
综上所述,健身舞一其自身具有的魅力,越来越得到参与者的喜爱,作为主管部门,如何高效地加以引导、组织以及培训,这是我们工作中必须认真思考的内容。
[1]史菁谊.广场健身舞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15(03).
[2]田程程.中国风健身舞的推广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5.
[3]马国珍.浅谈推广民族广场健身舞的重要意义[J].民族音乐,2014(04).
[4]崔宏愿.中国风健身舞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2015.
[5]赵伟科,赵刚,赵伟生.影响广场健身舞发展的多元因素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