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伶俐
【摘要】结合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学困生对英语学习丧失兴趣的令很多教师头疼的问题,本文拟从注重学困生学习兴趣激发、注重对学困生心理辅导和注重正强化手段运用等方面出发,探讨改进和转化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学困生 改进与转化 策略
相信大部分初中英语教师都有这种感受:在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学生往往都表现的兴趣盎然,但往往用不了一个学期,学生就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一部分学生由兴趣浓厚到开始厌倦,进而放弃英语学习,成为学困生。这可以说是我们大部分英语教师都面临着的一大令人头疼的问题:学困生无法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改进与转化困难。对此,结合个人的一些经验与思考,笔者有以下几点想法和建议:
一、从兴趣出发,从学困生的学业水平出发,是改进与转化学困生的前提
人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活动中慢慢培养与发展起来的。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实际,要照顾到学困生的学业水平,并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加入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浅显的教学活动,当然,更要注意这种趣味的延续性,做到课堂以兴趣开始,以兴趣延续,至结束犹存,惟其如此,方能保持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我学习与借鉴到的主要方法有:
1.角色扮演法。绝大部分学生有天真活泼的天性,特别容易进入角色。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根据教学内容,让学困生多走上讲台,进行角色简单的会话表演。这种方法的运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给了学困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学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兴趣盎然。
2.游戏教学法。初中生基本还处在好动爱玩,喜欢新奇有趣事物的阶段。教师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组织一些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英语小游戏,教学效果将是相当显著的。
3.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中的兴趣点。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特点,教师应善于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去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笔者基本上在每个单元的Comic Strips和Integrated Skills部分的教学中都安排了对话表演活动,并规定学困生要给自己安排好角色,哪怕讲简单的两三句话,必须积极参与到表演中来;在学习7A Lets celebrate和Food and lifestyle两单元时,我重点介绍了中西方节日和饮食等习俗差异,内容不但有趣,而且基本用简单的口语,以充分照顾到学困生们,这大大激发了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有些学困生甚至找了些课外的相关介绍来与我交流,令我喜出望外。
4.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在各科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解决了这一个个困难,学生就能慢慢掌握该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兴趣也会逐步稳定。绝大部分学困生就是因为没有顺利解决这些困难,问题日积月累,导致越学越困难,慢慢失去了学习兴趣。
二、适当的心理辅导,是改进与转化学困生的基础
1.注重学习动机的培养。缺乏学习动机是学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的学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被学习动机的不足所抑制。因此,要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是关键。
2.注重消极情绪的排除。学困生往往都存在某些情绪和情感问题,这些情绪、情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又反过来严重影响与阻碍他们的学习。
三、运用表扬奖励等正强化手段改进与转化学困生
著名心理学家巴普洛夫提出了“阳性强化法”(Positive reinforcement Procedures)或称“正性强化法”,即运用正性强化原则,每当孩子出现所期望的心理与目标行为,或者在一种符合要求的良好行为之后,采取奖励办法,立刻强化,以增强此种行为出现的频率,故又称奖励强化法。适时的采用表扬与鼓励等正强化的手段,不仅可以促进后进生成绩的改进与提高,更能够帮助他们形成自尊、自信的心理状态,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对于班级中的学困生,多数教师都因其成绩的不理想,而对其其他方面的优点视而不见,早早的给他们扣上了“差生”的帽子。这种评价的“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学困生长期在班级中处于劣势地位,自卑心理明显,常处于压抑、苦闷等消极心理状态中,他们常以冷漠和无所谓的态度来掩饰自己对失败的畏惧。其实,在他们内心深处最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许多学困生对学习已经失去了信心,如果能在哪门学科中得到较多的肯定与鼓励,他们显然会对那门学科表现出更强烈的学习兴趣。因此,对于这样的孩子,如果我们继续采取训诫或者惩罚的措施无疑是在做无用功,倒不如换一种思维方式,采取表扬奖励之类的正强化手段,使他们的成就感和归属感得到满足。笔者班级的小曹同学,就是因为笔者在课堂内外对她一次次的肯定与表扬而慢慢重拾起了学习英语的自信与信心,并已经基本摆脱了学困生的帽子。
因此,教师的正面评价对学困生们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随便说学生笨,不要打击他们,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千方百计地鼓励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由学困生变成中等生,甚至优等生。
学困生的转化与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我们教师们有计划、有步骤、有策略的逐步去转化他们,慢慢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学业水平,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具备更强的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更充沛的知识储备,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
[2]吴庆鳞.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