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塔机行业在新常态下的发展智慧
——2014中国塔机行业发展研讨会胜利召开
Tower crane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ce in the new normal
本刊编辑部
2014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迈进,中国经济告别了高歌猛进,从高速增长期向中高速平稳增长期过渡,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在此背景下,国内建筑市场、工程机械市场均正在发生较大变化,建筑起重机械行业发展面临环境已经发生变化。建筑起重机械行业销售一改过去快速增长的势头,陷入市场保有量过剩、产品销售持续下滑、租赁市场竞争加剧的困难时期。塔机行业如何面对新问题,适应新常态,是我们业内人士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在“新常态”大背景下,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施工机械化分会主办、《建筑机械化》杂志社承办的“2014中国塔机行业发展研讨会”(第三届)于2014年11月24日在上海隆重开幕。抚顺永茂建筑机械有限公司为会议协办单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建筑施工企业设备管理负责人、各地建设机械协会负责人、租赁企业代表、塔机制造企业代表等120余人参加了会议。
本届大会以“新常态下的发展智慧”为主题,分析形势,总结经验,分享观点,探索行业的改革创新和发展之路,共同谋划“新常态”下的行业发展、塔机使用管理与共赢之策,相信对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一定会发挥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希望这些真知灼见能得到业内人士以及政府监管部门重视。
“2014中国塔机行业发展研讨会”有十一位专家或嘉宾围绕“新常态下的发展智慧”这一主题,从塔机事故分析、使用管理、技术发展、行业发展前景等不同方面充分交流和总结了经验,为塔机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积极献策。会议分别由《建筑机械化》杂志社长侯宝佳、《建筑机械化》杂志执行主编吴学松主持。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施工机械化分会会长 刘子金
建筑机械化杂志社社长 侯宝佳
2014中国塔机行业发展研讨会(第三届)会议现场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施工机械化分会会长刘子金在开幕词中表示:当前,尽管受宏观经济增长下行等多重因素影响,工程机械行业还处于暂时性“阵痛期”,面临较大考验。国家的“新常态”战略是中国三十年来粗放式GDP高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伴随着这样的转变,建筑起重机械行业必将从追求销量与低价竞争的“旧常态”转变为追求品质与服务的“新常态”;建筑起重机械租赁市场也必将从追求数量扩张与低价竞争的“旧常态”转变为以注重安全、服务品质与管理提升的“新常态”。
南宁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协会设备分会秘书长 李炽彦
会议研讨从一场超强台风给我们的警示开始。“威马逊”超强台风过后,海南、广西等一些建筑工地遍地狼藉,让一些有问题的塔机现了原型,暴露了塔机使用管理和制造方面的诸多问题。南宁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协会设备分会秘书长李炽彦等经过大量调查取证,总结了“威马逊”超强台风的教训与警示,值得使用单位和制造单位认真研究(原文见《建筑机械化》2014年第10期)。李炽彦秘书长在发言最后介绍:“威马逊”过后不久,14级强台风“海鸥”以几乎同样的路径袭击了海南和广西的部分地区,由于及时采取了防范措施,无一台塔机、升降机倒塌现象发生。说明台风并不可怕,关键要重视管理、强化质量与风险意识!
著名起重机专家 顾迪民教授
我国起重机钢结构计算的奠基人、著名起重机专家顾迪民教授为我们简明扼要地讲解了GB/T 13752《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修订中的热点问题,顾教授的解析,对于我们正确理解、执行这项历时四年多修订、即将报批的设计规范将有重要意义。
中建一局三公司设备租赁公司经理 董海亮
中建一局租赁公司经理董海亮以“建筑施工起重机械管理技术先行”为题,提出了建筑起重机械管理技术先行的理念,认为加强建筑起重机械技术管理势在必行。近年来政府和行业对建筑起重机械管理制定了很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标准,但建筑起重机械事故却有增无减呈上升势态,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各相关企业重生产、重效益而忽视技术,致使大部分管理者、操作者对建筑施工起重机械相应的技术规范标准不了解或了解不彻底、不深入,造成管理者、操作者技术能力低下从而引发诸多事故。董海亮经理在发言中提出“技术先行”的3点对策:①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不仅要加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同时更要加强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建筑起重机械的技术规范要领,让操作者清楚地了解错误的做法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提高管理人员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加强起重机械安装、拆卸专项技术方案编制及交底。③在塔机选型、布置前要根据工程情况深入了解预选择的各类塔机的详细技术参数,要充分进行多方面可行性分析,科学合理进行施工现场塔机的选型与布置。塔机在工程施工中合理的布置与定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施工组织设计的一个难点。塔机在工程中因布置不当、定位失误而造成的不良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轻者会造成生产效率低下,延误施工工期,拆除作业与设备退场困难,施工成本增大,重者会造成安全隐患,继而引发安全事故。
今后政府主管部门对建筑起重进行管理会越来越严,对事故的处罚也越来越重,希望我们建筑起重机械行业相关人士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推动建筑施工起重机械管理技术先行的理念。
达丰中国首席运营官 林翰威
达丰中国首席运营官林翰威先生与大家分享了他对新常态下的建筑起重机械租赁业发展的看法,分析了租赁市场面临的问题、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新常态下租赁行业的发展之路。根据经济学者的分析,经济新常态的未来发展应该是:速度下台阶与质量上台阶、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对于建筑起重机械租赁行业发展方向,林翰威先生认为:越是大多数人认为难做的市场,就越有真实力竞争的空间;服务价值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找寻新的高附加价值盈利模式,取代仅仅追求简单的设备数量规模扩张获利;非理性的价格战、非理性的资金战将会破坏整个行业的生态环境;“新常态”是中国三十年来粗放式GDP高速发展“旧常态”的历史性转变,这种转变是不可逆的,伴随着这样的转变,建筑起重机械租赁市场也必将从追求数量扩张与低价竞争的“旧常态”转变为以服务品质与管理能力现代化竞争的“新常态”,在此“新常态”下,唯有求新、求变、求好的态度与经营理念,才能携手开创行业的“新未来”。
中核华兴达丰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颂
中核华兴达丰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颂介绍了起重机械设备的精细化与信息化管理经验。从6个方面介绍了中核华兴达丰通过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打造品牌服务标准的经验:①建立并完善以客服中心为核心的服务管理考核体系;②建立真正有效运行质量安全管理体系;③强化技术管理从本质上保证塔机施工和使用的安全;④建立设备物资管理组织机构及层层监管机制保证设备调配精准有序;⑤确保基层员工队伍的服务质量和现场安全受控;⑥用信息化管理保障客户服务的高效率。
2013年以来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和长期恶性竞争的透支,中国工程机械租赁行业进入了寒冬期,以中低端为主的市场必然面临新一轮洗牌,在此环境下能够生存并迎接建筑机械租赁市场的春天到来的,必然是追求技术与管理上真正能够服务好的租赁企业,其具体的管理表现就是管理的精细化与信息化的结合,让客户得到安全和有效率的服务,共同创造价值。
中建三局二公司设备公司执行经理 龙传尧
中建三局二公司设备公司执行经理龙传尧和上海机施集团有限公司设备部经理应建华分别从使用角度介绍了超高层建筑动臂式塔机施工技术、上海中国博览中心大型塔机选用与安全管理,对我们以后从事超高层建筑施工、大跨度钢结构施工等类似工程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的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此造型独特、世人瞩目的地标性工程,其高度更高、结构形式更复杂,各专业交叉多,施工过程中对塔机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建筑高度的不断升高和吊装单元越来越大的双重作用,塔机的驱动形式逐步由电力驱动升级为柴油机驱动;由于施工场地的狭窄和周围障碍物的限制,塔机的结构形式开始由小车变幅的平臂塔机演变为动臂变幅塔机;由于塔机需要依附在核心筒周围,而核心筒的尺寸更为有限,塔机的回转半径必须尽量的小。因此,起重吨位大、尾部回转半径小、柴油机驱动的动臂式塔机在超高层施工中已成为主流垂直运输设备。吊装设备的选择与布置,根据建筑结构、起重设备和钢构件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工期、安全、成本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满足现场的施工需要,尽可能不出现施工盲区,以达到塔机的最优选择和最佳布置。龙传尧经理结合多个超高层建筑施工实践,介绍了大型动臂塔机的选型布置、安装拆卸的关键的技术。
位于上海虹桥的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作为世界规模最大的会展综合体,其钢结构施工具有施工场地大(展馆面积40万m2)、施工工期紧(9个月要完成8万吨钢结构安装)、施工作业环境复杂(工程施工时,土建、钢结构、安装几乎同时、同界面交叉作业、作业条件苛刻)、各种大型施工起重设备数量巨大(工程施工最高峰期300t及以上大型履带吊、大型行走式塔机、固定式土建塔机近百台同时施工)等难点。发言介绍了该工程A1展馆钢结构施工的大型塔机的前期策划及使用实施两个阶段的安全管理。
近年来,场馆类、高铁站房等钢结构施工多选用大型行走式塔机作为起重吊装主设备。由于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A1展馆施工作业环境复杂、作业条件苛刻,大型行走式塔机的装拆和作业使用均受到很大限制,为此施工方专门编制了160t汽车吊上二层楼面装拆塔机等专项施工方案以及塔机钢结构安装作业时与周围土建施工作业塔机的交叉作业协调的安全技术措施,为塔机的装拆、安全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措施保障。同时利用现有两台1200tm行走式塔机,将其行走装置的轨道间距为11m改造为18m,充分利用原塔机行走装置,塔机行走机构和主要结构不做大的改动前提下满足了塔机18m跨行走作业要求。
来自香港最大的租赁公司——香港东泰工程公司的王伟坚经理介绍了香港塔机租赁业的管理经验与司机培训制度。在香港,香港塔吊工程联会是当地塔机工程承建商的行业组织,每月召开一次例会,讨论各会员在塔机安装、顶升及拆卸上所遇到的问题,集思广益,共同商讨对策去解决困难,同时也会制定塔机工程的收费参考标准,避免出现恶性竞争。
香港对塔机工作安全要求非常严格。近40年来,香港塔机工人意外身亡人数少于15人。为提高操作员的安全意识、认知及实际安全操作的技术标准,香港政府规定起重机操作员均需通过测试。对于新入行塔机司机的培训,香港政府只授权一个培训机构——建造业议会。建造业议会提供一个为期40天的塔机司机培训课程,包括理论和操作部份。培训期间,学员每个月还可以拿到两千元(港币)的补贴;待课程完毕进行理论和操作部份的考核,考核通过后才会给予合格证书(一般有效期为5年),正式成为一名塔机司机。建造业议会推荐新塔吊司机到相对不繁忙的工地或项目,让新手可以逐步适应塔机操作。
在香港,所有建造业工地都会预留一部份作为建造业的培训经费,因此建造业议会的塔机司机培训计划是完全免费的,换句话说,只要有工程进行,建造业议会就会一直有营运和培训经费。
江苏省建筑安全与设备管理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李钢强
江苏省建筑安全与设备管理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李钢强做了“关于建筑起重机械一体化管理的再思考”的发言。李秘书长认为:由于当前我国建筑起重机械管理的监管不全面,有的地区提出了推行的建筑起重机械“一体化”管理,将租赁纳入安装企业一起管理。实行建筑起重机械“一体化”管理的好处还在于监管的方便,监管一家企业总比监管多家企业要容易得多。这可能是部分地区或有的管理部门提出建筑起重机械“一体化”管理的初衷。笔者不反对一些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而选择的建筑起重机械“一体化”管理模式,但一些行政主管部门使用行政手段推行建筑起重机械“一体化”却违反了《行政许可法》,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实施建筑起重机械管理呢?李秘书长认为: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抛弃旧的思维理念和做法,以依法治国的理念打造全方位的建筑起重机械管理新模式,以现代管理意识和手段促进我国建筑起重机械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以上会议发言有些直面“新常态”,提出发展思路;有些虽然没有强调“新常态”,但其核心思想和内容都是围绕“新常态”这个大背景,探讨了未来建筑起重机械的使用管理和行业发展之路。
不可否认,虽然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但经济发展总体向好,国家基本建设、城镇化建设仍有大量工程需要建设,工程机械行业仍是全球需求最强的市场,建筑起重机械最大的市场在中国,这是不会轻易改变的现实。但建筑起重机械使用管理中的问题也明显存在,不容忽视。“2014中国塔机行业发展研讨会”围绕新常态下的发展智慧,希望借此引导相关企业,主动适应中国经济和中国工程机械转型大背景下,积极探讨塔机行业发展与塔机的使用管理。“新常态”来临,改变的不仅仅是经济运行轨迹,也将纠正和颠覆长久以来影响人们的认知偏差与理念。“新常态”必须具有“新心态”。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施工机械化分会秘书长吴学松做了会议总结,并结合大量宏观数据分析了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塔机市场的影响,提出伴随着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到来,建筑起重机械行业(含制造业和租赁业)将逐步呈现以下多种新的发展趋势:
1)安全可靠远比价格便宜更重要,追求安全可靠将逐渐成为一种常态。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施工机械化分会秘书长/建筑机械化杂志社执行主编 吴学松
2)效益比销量和市场占有率更重要,盲目追求规模扩张的结果是慢性自杀。
3)塔机技术发展到今天,质量品质比“所谓的技术创新”更重要,技术创新应该首先保证产品质量可靠,追求质量品质的提高将成为一种常态。
4)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和推进,建筑构件在建筑业的应用比例越来越大,适用大型构件吊装的200~300tm塔机用量将会大量增加。
5)随着建筑施工中大规模地推行绿色施工,使用节能环保的建筑起重机械是大势所趋。
6)建筑起重机械租赁市场将从追求数量扩张与低价竞争的“旧常态”转变为以注重安全、服务品质与管理提升的“新常态”;建筑起重机械行业将从追求销量与低价竞争的“旧常态”转变为追求品质与服务的“新常态”。
让我们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迅速适应转型升级,以新心态应对新常态,以新举措创造新机遇,迎接中国建筑起重机械行业新的春天。
感谢抚顺永茂建筑机械有限公司及有关领导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期待2016中国塔机行业发展研讨会更加精彩。
会后参观
“2014中国塔机行业发展研讨会”的第二天,建筑机械化杂志社组织会议代表集体参观了Bauma China2014展会上的抚顺永茂、凯博机械、浙江虎霸、广州京龙、徐工塔机、山东大汉等制造企业展出的建筑起重机械产品,相关企业非常重视并为这些主要来自用户的代表参观团进行了产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