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薏萍,蔡丽英
(阜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安徽阜阳 236041)
聆听音乐之美育幼儿审美之趣
——审美视野下的幼儿音乐欣赏教育
王薏萍,蔡丽英
(阜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安徽阜阳 236041)
幼儿音乐教育是以培养幼儿完美人格为目标的艺术教育活动,幼儿在音乐中感受美、创造美。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净化、丰富幼儿的心灵,将审美意识灌注于幼儿心间,让幼儿从音乐中感受到幸福与快乐,提高审美情趣,进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音乐聆听;审美意识;审美情趣
音乐是培养美感的艺术手段之一,能陶冶人的情操。“音乐是时间过程中展示的诉诸听觉的一门艺术,他的基本手段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构成有特定精神内涵的音响结构形式”①王宏建:《艺术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第125页。。幼儿时期,人的大脑在飞速地生长,给予其优质的聆听环境,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声音和谐的感知,从而达到对美的感知。通过音乐教育可以逐步使幼儿提升对音乐、对自然、对社会等各方面美的欣赏能力,从而塑造完美人格,“音乐教育首先应从人性发展的开端、从人之初的教育做起”②刘丹:《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启示》,《教育探索》2012年第5期。,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幼儿音乐教育
幼儿音乐教育是指通过有组织的节奏和旋律,启发幼儿的思想感情和心智,使幼儿初步了解乐音的基本知识,以塑造幼儿良好品性,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幼儿音乐教育主要包括歌唱、舞蹈、打击乐器演奏以及音乐欣赏,而其中的音乐欣赏是培育幼儿审美能力最重要的路径。“音乐能够表现和激发的主要是人对于主客观现实的情感反映和体验。而从音乐欣赏中获得的感情体验是一种最直接的体验,无需经过一个理解与认识的过程。”③王懿颖:《学前音乐教育》,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页。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一首优美的旋律能打动幼儿对自然美的感知;一首活泼的旋律能引发幼儿活泼生动的情趣;一首安静的摇篮曲也能帮助小朋友进入睡眠。音乐能让各种美生动的呈现于眼前,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认识美、体验美、创造美。
(二)幼儿的审美认知
音乐的美在于它有和谐的音响,起伏的音调,沁人心扉的音乐语汇。人对音乐的天性敏感使人能很快融入其中,通过倾听音乐中的旋律、节奏、音响效果达到最为直接的美的感受。正如贺拉斯所说:“我们不是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们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的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其融美于心灵的习惯吗?”①《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第62页。
审美认知是审美过程的第一步,而音乐最显著的特点是直观而形象的,它运用旋律、节奏、速度等要素刺激作用于幼儿的大脑,用最为便捷而又愉悦的方式促进幼儿大脑的开发,这是其它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
(三)在音乐欣赏中感受美
《狮王进行曲》选自组曲《动物狂欢节》,由法国作曲家圣·桑创作。这首名曲具有幽默、戏谑的色彩,音乐惟妙惟肖地表现了狮王的形象,很适合幼儿欣赏。起初是引子部分,钢琴从弱到强的颤音和弦,好像是狮王出场的前奏。弦乐从低到高,节奏越来越紧凑,力度也更加强。到最高音之后,迅速向下刮奏,气势磅礴有力,狮王未到风声已起。
接着钢琴奏出模仿军号的音调,这种音调整齐、规范,而军号的特点是代表着等级与威严,充分表现了狮王出场时的霸气与王者气质。
下面的曲调浑厚低沉,顿音沉重有力,形象地表现了狮王威武的神态和步伐。鲜明的音乐基调及缓慢的节奏特点,能直观地将狮王的形象映入幼儿的脑海中。使幼儿有了初步的音乐形象认知。
培养幼儿审美认知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音乐节奏及“节奏训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使幼儿感受节奏美,并体验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表现功能”②周革新,宋二华:《幼儿音乐教育的价值与策略》,《学前教育研究》2012年第3期。,而音乐聆听相对而言是直接而深入内心的,音乐能体现情感、能振奋人,幼儿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感知到真、善、美,从而启迪心灵、完善人格。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并能上升到国民素质教育的范畴,才能塑造一代人的艺术修养。
通过不同的途径,立体化的聆听、欣赏音乐达到美的体验,产生审美情趣,“通过音乐不仅熏陶了幼儿的审美感,而且有助于幼儿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③贾晓星:《浅谈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加强对孩子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黄河之声》2010年第10期。,从中获得对事物理性的理解。在进行幼儿音乐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语言、动作。“为了引导儿童更好地了解音乐、了解音乐文化、了解艺术,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形式多样,包括唱歌、欣赏歌曲、感受音乐、演奏歌曲,舞台剧,儿童与音乐进行对话等。”④宋丽荣:《俄罗斯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及启示》,《黑河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一)视觉空间的设计
视觉材料是配合音乐而设计与音乐主题相符的道具、图片、音像资料,这些材料形象具体,便于幼儿感知和理解,在材料的选择上要与音乐主题相一致。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掌握,更有助于孩子思维空间的拓展,想象力的丰富。“音乐教育活动设计的好坏,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成败。”⑤马号:《浅谈幼儿音乐教育的特殊性》,《音乐时空》2011年第12期。
如歌曲《小燕子》,可以将活动室布置成春天的景象,“杨柳成荫、绿树红花、小鸟、燕子在自由的飞翔着。”如《小白船》是一首抒情歌曲,欣赏时,可以通过影相资料放出歌词中的事物。“蓝蓝的天空里,漂亮的白船在摇啊摇,桂花树下小白兔在自由自在的游玩。”从而增强孩子们的兴趣,提高欣赏活动的效果
(二)语言材料的组织
语言材料是指具有艺术形象的有声文学材料。如故事、诗歌、童谣等等。在语言材料的选择上,要从音乐作品的风格出发,不仅语言与音乐相一致,音调、节奏、音色等因素也要与音乐相一致。生动有趣的语言参与欣赏活动,能使幼儿联系已有经验,产生新的联想,展开想象,从而激起幼儿对所欣赏的音乐产生兴趣。
如讲解《狮王进行曲》的故事,所配的故事应具有童话的性质,在讲述和朗诵时,注意用不同的音色来表现各种不同的动物。描述森林里的景象时用轻柔的音色,缓慢的语调;而狮王出现时应是紧凑的语调以及浑厚的音色。小兔子、狐狸等动物都需要用不同音色及音调来区分开。而比如欣赏肖邦的《梦幻曲》时,所配的故事不仅本身内容应具有梦幻的性质,而且讲述和朗诵时,也应十分注意保持和渲染这种梦幻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主动、多角度地组织材料进行教学,也要充分调动孩子的主动性。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来表述所听音乐的感受,再配以教师的引导,孩子的想象力可能会天马行空,作为教师要鼓励,即便离主题相去甚远,也不可以完全否定幼儿的故事。音乐不是刻板而单一的,“音乐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儿童从自己内心出发来玩和奏,而远离一切妨碍的因素。词和音必须同时从有节奏的玩和奏中即兴的产生。”①奥尔夫:《关于对儿童及业余者进行音乐教育的想法》,《音乐》1932年第6期。
(三)动作行为的表现
1.动作行为表现的范畴。幼儿生性好动,通过跟随音乐做动作,使幼儿参与到音乐进行的过程中去,是幼儿最为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在选择动作时要侧重于反应音乐的性质,动作要与音乐的节奏、风格、内容、情感相一致。在音乐欣赏的活动中,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地选择动作,根据听到的音乐特点,可以选择或欢快的、或温柔的、或轻盈的动作,有些小朋友听到音乐后会不由自主地摆头、拍手等等,这些都属于动作表演的范畴。
2.根据乐曲风格选择动作。一首乐曲在每个人听来会有不同的感触,不同的情境,欣赏相同的曲目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与感受。要接受并鼓励幼儿或许与众不同的音乐情感体验,因为这是幼儿思维创造的最初萌芽。听音乐到动作表现音乐,这是大脑听觉思维指挥大脑运动思维,能让幼儿的脑力、智力都得到锻练。如《狮王进行曲》,用动作模仿来表现吹号、狮王行进、狮王吼叫、小动物奏乐等动作。在模仿中感受到乐趣,感受到狮王的威严。通过和其它小动物的对比,如:兔子的可爱、长颈鹿的优雅、熊猫的慵懒等等,来感受自然界中美好的和谐,拓展幼儿的思维,无形中丰富了他们的情感。可分角色表演:由教师担任狮王,全体儿童各自担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跟随音乐进行游戏。
3.动作行为表现的意义。幼儿对音乐美有了充分的内心体验,并掌握了表现音乐美的初步技巧,他必然渴望用他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乐美的感受和理解。柏拉图说过:“受过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的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确的加以厌恶;但是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它们,很快把它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的性格也变的高尚优美。”②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第62页。从认知到体验是一个过程,幼儿有着丰富的肢体语言,他们往往可以手舞足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相对于成年人,幼儿更愿意付诸以直接的行动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从而真与美的引导有了积极的意义,让幼儿的审美体验有了正确的方向,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是有利的。
审美的过程总结起来为三个部分:审美认知、审美体验与审美创造。“音乐欣赏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丰富幼儿欣赏音乐的经验,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③杨晓:《民族民间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民族音乐》2010年第5期。,在音乐欣赏中,理解与美化幼儿的思想美、行为美、心灵美。为此,要探索更多的感官参与开放式的音乐欣赏活动。
(一)音乐欣赏与思想美的创造
幼儿音乐作品中有童话的幻想,有欢快活泼的小品,有赞美老师、赞美优秀品德的歌曲。如果说语文课中幼儿思想美的创造,更多的是教师的教,家长的促。那么音乐的殿堂里更多的是在快乐中潜移默化地深入内心,这样的学习不仅快乐且更容易牢记于心。正能量的情感,脑中的优美画面作用于幼儿的思维。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知不觉地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教育,精神境界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可以说这种作用和特点就像和风细雨之于禾苗,使之茁壮成长。
(二)音乐欣赏与语言美的创造
要鼓励幼儿通过音乐的创新学会创造美,可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自己特有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这便有了语言美的创造。因此,无论在何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中,教师都应该鼓励儿童大胆地想象、积极地表达、主动地创造。利用音乐本身的审美艺术氛围,提高儿童对音乐的敏感性和表现力,使幼儿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表达的过程中,贯穿到其它各方面创新能力的发展,达到幼儿对各事物之间的联系的感知,使幼儿语言的逻辑能力、组织能力得到提高。
(三)音乐欣赏与行为美的创造
从思想到语言再到行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思想支配着语言和行为。当精神层面得到了美的净化,言行必然也会与之相一致。正如托尔斯泰所说:“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的目的,于是在自己心里重新换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表达出来。”①贾晓星:《浅谈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加强对孩子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黄河之声》2010年第10期。所以音乐能改变一个人行为举止、气质修养。幼儿歌曲中的歌词都具有鲜明的特点:文明礼貌方面的、行为规范方面的、尊敬师长方面的等等。在演唱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就记忆在脑海中了。所以奥尔夫所认为音乐不是教师教,而是自然于心的。笔者认为幼儿从音乐聆听中所启发的行为方式同样是在一天天潜滋暗长的。
多年来,在幼儿音乐教育中过分强调了知识与技能,幼儿园的音乐课往往等同于唱歌跳舞课,音乐欣赏长期得不到重视,在教学中忽略了幼儿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错误地把技能当成了音乐教育的全部内容。感受和技巧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当对音乐不能有感受与体验时,音乐那扣人心弦的动人魅力就不复存在了,谈何审美与创造?久而久之,在枯燥的技能训练中,幼儿将失去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幼儿音乐教育关乎到社会的发展、人的认知和情感意志的发展。让幼儿在音乐中受到美的熏陶,在音乐集体活动中达到交往的心理与情感的需求;美化和丰富幼儿的心灵,让音乐真正地灌注在幼儿的内心,从音乐中感受到幸福与快乐,促进儿童健康、全面的发展。
Enjoy the beauty of music to educate the children's aesthetic taste
WANG Yip ing,CA I Liying
The children music education is an artistic activity aim ing to cultivate children's perfect personality.Children can experience and create beauty in music.When appreciating music,children'souls will be purified and enriched,aesthetic consciousness will be also planted in their hearts.That children are directed to feel happiness and delight,improve their aesthetic taste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ir growth in a healthy and delightful way.
listening to music;aesthetic consciousness;aesthetic taste
G61
A
1009-9530(2015)05-0069-04
2015-03-24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幼儿教师音乐能力的职前培养路径研究”(JG12156);阜阳师范学院国培校本研修项目“幼儿教师音乐能力的职前培养路径研究”(FYGP1405);阜阳师范学院科学研究项目“淮河流域民间儿童歌曲音乐特性研究——以安徽省为例”(2015wbzx03)
王薏萍(1981-),女,阜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领域:幼儿音乐教育、声乐等。蔡丽英,女,阜阳育英幼儿园教师,主要研究领域: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