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万军
教育的艺术在于振动学生的“心弦”
窦万军
教育的目的是启发。要达到此目的,学生在受教育时必须心动。如何让学生心动。教师必须和学生在心灵上要有交流、要能和谐共振。要达到共振,教师的教育频率和学生的接受频率一致才行。这样,教育才能有效。
固有频率;心弦;学情;教育频率
抗战时期,西南联大教授潘光旦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启发。所谓启发就是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思考及领悟。如果对方没有引起联想而有所思考及领悟的话,那么,就教育没有达到目的。当然,创新能力也无从谈起。
对于弦乐器,大家知道,当相邻琴弦调节到音高一致时,弹拨其中一根琴弦时,相邻另一根琴弦通过空气传递必然发生共振现象。这是因为两弦的固有频率相同,能量就发生了传递。在乐器校音时,常常应用该方法。同样,学生心中也有一根“弦。”教师在教育、在传递知识时,相当于教师波动了自己的心弦,如果学生感到兴趣时,学生的心弦必然与教师的心弦发送共振,那么教师的教育内容才能传递给学生。学生的心智才会健康成长,这种教育才能有效。否则,教育便是宣传(抗战时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提出的教育理念,后同意潘光旦的教育理念-教育的目的是启发。)宣传成了灌输-现代教育的诟病。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教师的教育“弦”和学生的接受“弦”的固有频率一致呢?做到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所谓学生的心弦即“固有频率”,就是指学生的基础知识、平时兴趣爱好、偏好及厌学原因等,一句话,就是学生的学情,也就是学习基础和情趣。教师只要对学生的学情有所了解,就能找出学生的兴趣点、基础点。也就是找出了学生的心弦的“固有频率”。
要了解学生的学情,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和沟通。例如学生崇尚什么,喜好什么,熟悉什么。比如喜欢音乐,喜欢谁的音乐,为什么?比如课外喜欢读些什么?喜欢上什么课,上谁的课,为什么?等等。了解这些,有助于教师加以改进、学习、借鉴、引导、沟通及转化。有的学生喜欢教师的朝气,有的喜欢教师的幽默,有的欣赏教师的风趣,有的喜欢教师的丰富...了解学生的喜好,对照教师自己的不足,形成自己的风格,有利于师生共鸣。
一般来说,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有限,世界观有限,学习能力有限,注意力集中有限。即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限。也就是学生的固有频率范围有限。学生的固有频率范围不易改变。教师要想振动学生的心弦,必须能调整自己的频率,就像收音机选台一样,每个电台的频道是固定的,但是我们可以选定任意频道。就是改变选台电路的频率,与选定电台信号的频率一致,才能发生谐振,才能放大选定电台的信号,信号的能量才能转成电路的能量,微弱的信号可以脱颖而出,才能听见选择的电台信息。
所以,作为电气专业的教师,如能把社会科学、艺术及人文等知识注入电气知识。专业知识就能艺术化、人文化、情趣化。学生的兴趣才能倍增。可见,教师要想与学生思想共振,必须有较为广阔的频段,才能游刃有余地找出与学生相近或相等的频率进行载波,传递出自己的有用的信号。这样,学生才能有效的吸收信息。教育目的才能达到。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追求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美丽的教学艺术、深入浅出的教育能力,而且要找到学生的兴趣,达到共振学生心弦的目的。才能在教育中演奏出美妙的弦律,才能在教育中使师生共同享受教育的艺术,学生在艺术中进步、在艺术中成长。
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教师在教育中选择的教育方法就会得心应手,共振就会容易些。有利于教师的“选台。”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很重要。
学生的生活阅历、业余爱好,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如果学生出自农村,教师用农村的生活中的事例比喻讲解,学生理解会容易些。如果学生生活在城镇,教师再用农村的生活中的事例比喻讲解,学生理解会非常吃力。因此广博的生活阅历,对于知识的理解是有所帮助的。
同样,学生的业余爱好,不但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也能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在传授《电力电子技术》课之前,笔者首先介绍了现代战机的自动控制系统特别是火炮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第一代传动系统是机械传动,就是利用机械齿轮系的传动;缺点是重量较大,准确度低,反应慢,仅适用可视距作战。第二代传动系统是液压传动,主要利用油泵和油马达进行传递动能;重量比机械传动要轻,战机可以多挂载武器,传动效率也比较高,但漏油及机械磨损问题影响了传动的精确度。第三代传动系统是电力电子传动,其传动效率最高,传动系统重量最轻,易实现数字化,是当代最先进的传动系统。我国的四代战机就是采用电力电子数字化传动系统,战机性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使我国的国防防控进入了数字化时代。电力电子技术恰恰是电力传动技术的基础。通过介绍了电力电子技术的先进应用。不断使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专业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对我国的国防事业也特别关注,增加了他们的业余爱好。
总之,教师要有宽广的载波频率,才能容易找到适合学生的固有频率,引起学生的共振。才能把有效的信息载上发出,学生才能收到有效的教育信息。教育才有效果,学生才能正确成长。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壮大自己、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弹奏出美妙的育人乐章。
[1]刘志红,刘志崎.基于专业化发展的高职教师继续教育思考[J].继续教育,2014,(2).
[2]孙怀远,廖远华,扬丽英,丁立军.基于“多元化”教学目标培养“应用型”高职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5).
[3]杜红梅.师爱的魅力[J].教书育人,2014,(2).
(作者单位: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窦万军,男(1964-),江苏省徐州市人,硕士学位,副教授。研究领域:电气技术、电子应用技术,已发表省级以上教育及专业学术论文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