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国富
摘 要: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建设工程,是治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对保护生态环境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该文对榆阳区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介绍,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主要包括:完善退耕法律法规建设,加强退耕还林宣传;加强领导,有步骤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等。为榆阳区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推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退耕还林;存在问题;解决对策;榆阳区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2-15-02
退耕还林是指在水土流失严重、粮食产量低、不稳定的的沙化耕地,以及生态地位重要的耕地,退出粮食种植,改种树木或种草。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1]。退耕还林是我国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中涉及面最广、投资额最大的一项工程。“十二五”时期,是榆阳区深入实施退耕还林建设的重要时期,榆阳区政府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作,把“奋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快王益生态安全屏障”作为发展战略任务,自2002年实施的退耕还林以来,榆阳区取得了重大成果。为了摸清榆阳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政策的执行现状等,笔者进行详细分析,发现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思想认识不到位 自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特别是近几年,西部地区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惠及了整个西部地区人民群众,但却明显加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和工作任务,而且补助的资金是直接发放给了农户,影响了地方政府的工作积极性,致使一部分领导在思想认识方面有偏见:认为退耕还林是林业部门的事,与乡镇政府无关。因此,在退耕还林的规划、设计及配套实施等方面不够重视,而且工程大部分经费由地方政府想办法从财政支付也不到位,从而影响了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开展。另外,部分农民认识上也存在偏差,他们简单地认为退耕还林是让农民拿出土地,国家出钱栽树造林,从而,导致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栽种、补种和管理工作不到位[2]。
1.2 补贴资金不足,缺乏长期补助机制 在退耕还林区域,土地是农民维持全家主要的经济来源,农户也响应国家的号召实施了退耕还林,而且退耕还林也得到了一定补贴,但是由于退耕还林工程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栽种的林木大多还处在未成林或幼林阶段,短时间内没有明显的经济收益。加之退耕户大多缺乏其它增收门路,而且解决广大退耕户长远生计问题的长效机制又未建立,随着补助政策的陆续到期,若停止钱粮的补助,势必会影响到农民的生活问题,致使部分农户没有真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退耕还林的工程中去,甚至有些农户又将重返耕种。这样以来,退耕还林成果则难以巩固[3]。
1.3 重视退耕造林,轻视管理,缺乏监督机制 由于实施退耕还林任务、时间比较紧,有些地方规划设计质量不高,而且部分退耕地块零星分散,地理区域条件又差,若树种选择不良,则苗木长势就会受到一定影响,加之山区交通不便,造成部分退耕地管理维护不力,经营粗放,有的地方是树也栽了,几年过后仍是那个样,甚至有些已死亡或被杂草吞没,造成大量的退耕地处于自然发展状态,达不到退耕还林的理想效果[4]。
1.4 相关配套法规政策落实不到位 退耕还林相关配套法规政策落实不到位,不仅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而且也不利于退耕还林的顺利实施。目前,国家制定的相关退耕补助标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部分地区管理不当,补助兑现环节存在违法违纪现象,如将过期的粮食以次充好,发放给农民;弄虚作假、虚报“退耕还林业绩”,以冒领取补助款;甚至还存在挪用、截留、套取和贪污行为,严重影响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5]。
1.5 退耕还林工作经费不足 目前,虽然政府部门颁布了相关政策,除了国家投资外,要求地方政府每年按2元/667m2标准给予工作经费。但对于西部贫困县来说,也是无力支付工作经费。而且每年都要进行检查验收、规划设计、配套技术、耕补助兑现等系列工作,既增加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又缺工作经费,所以,在基层开展起来比较困难[6]。
2 发展对策
2.1 完善退耕法律法规建设,加强退耕还林宣传工作 退耕还林是一个长期生态工程,因此,政府要尽快完善其法律法规建设。通过法律手段来保障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不断完善各项政策,保护林业资源,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使退耕还林工程在法律的保障下持续实施。要加大退耕还林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森林法》、《退耕还林条例》等法律法规,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充分了解国家在退耕还林方面的政策,使广大人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积极投入到退耕还林工作中。
2.2 制定后续产业发展政策,继续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实施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因此,国家应继续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地方政府要多方筹资,调整造林种树,及时优化树种结构;结合县域经济特点,规模化发展后续经济林产业,让土地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要设立退耕还林下资源开发的专项资金,引导和鼓励农户在已退耕还林的地中进行林果、林药、林草、林菌等的混合种植,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增加退耕还林农户的经济收益。此外,还要鼓励企业到农村投资。国家对企业给予贴息贷款等,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退耕还林工程。
2.3 强化补助资金管理,加大补偿力度 基层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强化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的管理,严禁弄虚作假、虚报冒领、截留挪用。通过行政手段干预,督促相关部门对退耕还林粮食和补助款发放情况进行公示,并对发放情况进行严格监督,以确保补助款及时兑现。在补偿标准方面,应根据当地物价情况实行浮动补贴机制,不断加大补偿力度,以保证农民的利益,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实施。
2.4 加大投资力度,提高退耕还林补助标准 政府要积极引进企业和先进技术,积极筹集资金,不断加大退耕还林工程的投资力度,而且退耕还林补助标准也要根据社会的发展,物价的上涨情况和退耕地的周边粮食产量适当提高,保护农户利益不受损失。
2.5 建立退耕还林绩效考核机制 制定退耕还林工程绩效考核指标,重点研究经济林、生态林的效益,以及对后续产业发展进行评估。主要集中在林果产业、生态旅游、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对干好的要进行适当奖励,以提高农户的积极性。另外,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和管理也纳入各级政府年底综合目标考核,落实管护责任,积极推进集中管理,以合同的形式明确责任,并将政策兑现与管理成效挂钩,实现责任和权利的有机统一,以推进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进行。
3 结语
退耕还林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因此,只要在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支持下,从农村实际出发,调整改革思路,切实保持人民群众利益,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脚踏实地推进退耕还林相关工作,就能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大幅度提高榆阳区植被覆盖率,减少自然灾害频发,恢复并建成牢固的绿色生态屏障。
参考文献
[1]赵玉涛.对当前形势下退耕还林的若干思考[J].水土保持研究,2010,17(4):276-278.
[2]高国雄,张国良,刘美鲜,等.国内外退耕还林研究与实践回顾[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2):203-208.
[3]张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对策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3):135-136.
[4]冯艳红,李延涛,陈李根.退耕还林工程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园艺,2011,19(2):95-96.
[5]高凤杰,张柏,雷国平,等.退耕还林过程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1,27(2):233-239.
[6]赵玉涛.退耕还林工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7(2):63-65.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