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 王琴
摘要:随着克拉玛依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深入与调整,大农业地区牧草基地建设面积的不断扩张。作为“牧草之王”的紫花苜蓿,已经成为牧草基地建设的主力军。而仅仅是种植面积的扩张及产量的提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加大重视各方面因素对品质的影响势在必行。浅析克拉玛依大农业地区不同灌溉方式对苜蓿杂草率、含水量及蛋白含量等常用检测指标的几点影响,希望对以后的大田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苜蓿:灌溉方式:检测指标:影响
众所周知,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称,不仅产品品质高富含粗蛋白及动物所必须氨基酸,而且产量高、易种植、好管理,适合大面积种植,尤其是随着克拉玛依大农业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饲草料基地建设面积也不断扩张,苜蓿种植成为牧草产业发展的排头兵。现克拉玛依大农业地区种植苜蓿面积已达到万亩以上,栽培管理按照灌溉方式区分主要为三种:滚移式喷灌栽培、指针式喷灌栽培及滴灌栽培。据多年的种植经验发现,不同的灌溉方式对苜蓿的总体品质尤其是常规检测指标存在一定影响,今年根据采收茬次,对不同灌溉方式、土质相同地块、相同品种苜蓿进行取样,检测苜蓿杂草含量、水分含量及粗蛋白含量等常规指标并记录进行初步分析,为以后更大面积苜蓿推广种植积累经验。
1、杂草率含量检测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
在三茬苜蓿生产中,第三茬苜蓿杂草含量均高于前两茬,第一茬最低;杂草率最高值为第三茬的5-3西(滴灌)地块,最低值为第二茬的5-5北(滚移式)地块;平均杂草率含量最稳定的为5-5北(滚移式)和10-1东(滚移式)地块,差异最大的为12-1西(指针式)和3-4西(指针式)地块。
2、水分含量检测分析
由图2可以看出:
在三茬苜蓿生产中,第三茬苜蓿水分含量大部分均高于前两茬,第二茬相对较低;水分含量最高值为第一茬的5-5北(滚移式)地块,最低值为第三茬的9-5西(滴灌)地块;5-3西及9-5西(滴灌)地块也是平均水分含量最为稳定及合理的地块,而差异性最大的则为5-5北和10-1东(滚移式)地块。
3、粗蛋白含量检测分析
由图2可以看出:
按照灌溉方式不同,蛋白含量根据茬次的不同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均值滴灌
>指针式>滚移式;在三茬苜蓿生产中,第二茬粗蛋白含量大部分均高于另外两茬,第三茬相对较低;粗蛋白含量最高值为第二茬的5-3西(滴灌)地块,最低值为第三茬的5-5北(滚移式)地块;唯一收获第四茬的5 3西及9-5西(滴灌)地块粗蛋白含量也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仅次于第二茬。
4、总结
由以上三个图表可以看出,不同的灌溉方式均有自身的优势,但是确实也对苜蓿的实际检测指标产生一定的影响。滚移式喷灌栽培可以很好的控制杂草的生长,但是水分控制差异性较大,若收割苜蓿长期存放霉变的安全风险较高,且粗蛋白含量较低;指针式喷灌栽培指标控制相对稳定,均能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但是杂草含量差异性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草的总体品质;滴灌栽培指标除极个别外大部分比较稳定且处于较优的水平,尤其是粗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另外两种灌溉栽培方式,经过合理的灌溉及收割时间调整它也是唯一可以收获四茬的栽培模式,且滴灌是目前最好的节水灌溉方式。所以,在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克拉玛依地区,发展饲草料基地建设,大面积推广种植苜蓿等牧草,以不断改进和掌握滴灌栽培技术为前提,滴灌栽培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