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兰(福建省永安市北门小学366000)
追求有效教学,让课堂充满活力
刘秀兰(福建省永安市北门小学366000)
“有效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有效是教学的生命,因此“有效教学”是我们作为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那么,如何追求有效教学,让课堂充满活力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有效把握教材,准确领会教材编排目的,然后据此组织科学合理、生活丰富的学习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在研读教材时,应该以“促进学生有效建构”为价值导向,从编者的视角、教师的视角和学生的视角三个方面去品读教材的每一个内容,并对教材做出扬弃与优化处理。如,教学北师大版“确定位置(一)”,教材设计的是“下图是小青班上的座位表,说一说小青的位置”,学生对此没有什么兴趣。于是,教师对教材进行了这样的处理: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对学生说:“哪个同学能介绍一下自己的爱好?”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教师趁着这个机会说:“请第2组的第5个同学介绍。”等他介绍完后,教师问:“你怎么知道老师喊的是你呢?”学生很自信地说:“我的位置就是第2组第5个。”教师顺势揭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然后出示“我们班的座位表”,再让学生说一说,“我们班的班长坐在哪儿”“你的好伙伴坐在哪儿”……这样的设计,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在不知不觉中很快地掌握了新知。由此可见,创造性地“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再加工”,让教材更加切合学生实际,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更有活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这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多种形式和措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下面以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为例。
教师:上课前先和学生玩个小游戏。出示两组扑克牌:红心:4、8、10;黑桃:3、7、9。
游戏规则:对这两组牌进行比较大小,每次各出一张牌,谁牌大谁就赢;三局两胜。
教师:谁愿意试一试呢?
学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由于学生总想着赢教师,纷纷先出牌。可是上台表演的学生都输了,他们心里充满了疑惑。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老师每次都能赢?是不是老师总能赢呢?
问题一提出,学生议论开了。教师顺势导入课题:“学了今天的内容,同学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很顺利地进行下面的教学。本节课学生学得很有兴趣,很快掌握了新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数学思想。教师应找准每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大胆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把生活中鲜活的、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引进数学学习的大课堂。下面以“百分数的认识”的教学为例。
教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都找到了吗?说说你是在哪儿找到的?谈谈你对百分数的认识。
学生1:我在我衣服的标签上找到了百分数。标签上标注:棉的成分占70%,就是说衣服上不止有棉花还有其他的成分,棉花占它们总数的70%。
学生2:我看见酒的食品上有标着酒精的度数,如酒精38%,就是说酒的成分中,酒精占了38%。
学生3:流水洗手30秒以上,可清除80%的细菌。就是说手上的细菌有100%,洗去了80%。这条信息我是在网上看见的。
……
学生非常高兴地说出自己找到的一个个百分数,同时也知道了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找到百分数。百分数真是无处不在!教师趁势导入新课——百分数的认识。本课的教学,就是让学生捕捉生活素材,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为更好学习百分数做好了铺垫。
新课改所倡导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和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最能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学会数学,能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亲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多种体验。
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教师可打破传统的操作方式,将圆32等分后逐一剪开,独立成一个一个的小扇形,再让学生自由转化成曾经学过的图形。学生的兴趣很高,在小组内自主尝试、合作交流,多角度地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他们拼出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极大地丰富了对圆形变化的感性认识。接着,教师可再让学生分别观察、研究圆和转变后图形间的关系,进而殊途同归,总结出S=πr2这一公式。这个实践活动,以动促思,启发创新。这种教学“把个体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留给学生感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验到学习的甘苦、领悟到成功的愉悦。
数学课堂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产生的一些情景和问题。如果教师能够善于捕捉和利用这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就能为学生展现灵动的课堂,从而能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探索“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教师设计了一个问题:“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连接起来就能构成三角形?”学生几乎异口同声的回答:“是。”面对这一错误,教师没有及时反驳,而是巧妙利用错误资源,创设了一个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1)小棒的长度是5厘米、6厘米和9厘米;(2)小棒的长度是2厘米、6厘米和8厘米;(3)小棒的长度是3厘米、2厘米和7厘米。利用这三组小棒让学生分别摆出三角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终于明白了“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围成一个三角形,它是有条件限制的”。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不仅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在纠错的过程中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也使课堂呈现出一种人文之美。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有力手段。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把握时机给予正确的引导、评价和鼓励,促使学生学习更投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如教学“三角形的特征”时,学生经过推、拉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后,一个学生突然提出:“如果把三角形的一边断开,再把断开的地方用螺丝旋上,这个三角形还稳定吗?”教师首先表扬这个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提问,同时让学生互相猜猜,看看是否稳定,为什么。有的学生说稳定,有的学生说不稳定。教师让他们互相争辩,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统一了认识。就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
实践证实了第斯多惠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数学教师应尽可能地应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评价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使他们多一点品尝成功的愉悦,多一次享受成功的体验,让成功伴随着他们,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学习新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有效教学”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努力营造适合探究的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这样才会使课堂充满活力,涌现出智慧的光芒,最终实现有效的教学。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