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评估研究

2015-07-08 23:15殷阿娜王厚双
当代经济管理 2015年8期
关键词:开放型经济绩效中国

殷阿娜 王厚双

摘 要 在对开放型经济内涵界定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开放型经济绩效评估综合指标体系并对1985~2012年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进行了实证评估,评估结果表明: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已形成了显著的倒U型曲线趋势特征,自2007年后呈现持续下降态势。进而文章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对近年来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下降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开放型经济;绩效;评估;中国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5)08-0001-04

一、引 言

将开放经济作为一个专门范畴来研究最初始于西方经济学家。开放经济在西方经济学中只有一个英文单词:“open economy”,西方经济学认为开放经济即为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经济形态,开放经济的主要内容是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因此,对于开放型经济的研究,西方学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构建衡量贸易开放度和资本开放度指标的设计上,并且以此来判断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开放程度如何,是否是开放型经济等。

中国学者们也从多个角度对开放经济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但受经济条件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我国学者对开放型经济并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概念,并且对开放型经济的内涵研究和实证评价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20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学者对于开放型经济发展评价方面的研究也主要致力于在学习西方经济学对开放经济的认识基础上研究来研究贸易开放度和资本开放度。90年代之后,中国学者对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评价研究逐渐丰富起来,致力于构建综合指标体系来反映我国的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例如中国北京市统计局(1992)[1]构建了共计14个具体指标的综合指标体系来反映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程度。周长城、谢颖(2008)[2]梳理了国际经济社会综合指标体系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在新的发展观下,衡量中国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应该从更高的视野角度去设置,这样才具有能进行广泛比较和分析的意义。刘晓玲(2013)[3]构建了反映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是基于开放型经济狭义内涵上的评价指标的设计。王晓亮、王英(2013)[4]构建了共计24个具体指标的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7个省市进行了评价。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不难发现:长期基于西方经济学对开放经济的认识影响下,对一国或区域开放经济的发展评价方面,国内外研究一直难以摆脱对开放程度评价的研究层面上,而忽视了更重要的开放体制给一国或区域所带来的发展效益和发展质量上。

本研究认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应该反映开放的动态性和持续性,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发展从一开始就是全面开放的,未来也不会存在一国或区域经济发展的完全开放,除非这一超级大国在各行各业都具备世界经济中的绝对优势。因此,本论文认为开放型经济应该满足以下4个基本特征:①开放型经济是与封闭型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两者之间有质的差别;②在开放型经济中,商品、资本、劳务、技术等要素可以较自由跨界流动,其流动性呈现不断增强,最终趋于和直至达到完全无限制;③参与国际分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优化资源,生产效率不断提高;④政府基本按照市场经济的机制和规则进行管理活动,政府职能和市场机制不断协调。据此判断,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都是致力于发展开放型经济,且开放程度逐步上升,未来进一步开放的趋势非常显著,因此,我国的宏观经济即为开放型经济。在此基础上,本论文实证研究了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30余年的发展绩效轨迹,为“构建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了理论与实证分析。

二、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

从开放型经济的广义内涵出发,遵循全面性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动态性与稳定性相结合、整体性与独立性相结合、一般性与可比性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了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经济发展效益、社会发展效益和资源环境效益3个层面。其中,经济发展效益反映经济开放的国家体制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成效;社会发展效益反映经济开放的国家体制所带来的社会进步;资源环境效益反映经济开放的国家体制伴随着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资源承载和环境压力。该指标体系下设共37个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指标设置重在考察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成绩和效率,在发展规模基础上更加重视发展质量的提升,本论文不考虑无法定量化的政策制度因素相关的指标。指标的选取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相关专家意见,力求使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能够切实发挥科学评价、经济规划、决策导向的重要作用。

三、实证研究

(一)研究方法

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是由Hotelling于1933年首先提出的。主成分分析法通过一种降维处理技术,将多个变量化为保留绝大多数原始信息的几个独立主成分,对于多指标综合评价具有消除相关影响、客观定权和合理评价的优势。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步骤:①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②对标准化阵求相关系数矩阵;③求解相关矩阵的特征方程,取得特征根与特征向量;④确定主成分;⑤运用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

(二)数据采集及预处理

根据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综合评估指标体系,选取研究区间为1985~2012年,采集以上37项指标共28年的相关数据,原始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年鉴》、《中国外资统计》、《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公报》,人均耕地面积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网站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数据。指标体系中9个逆向指标(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通过取负值进行了正向化处理,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按1978年可比价计算。各指标数据的标准化采用了Spss 软件自带的Z-score标准化方法。endprint

(三)实证结果分析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总绩效进行实证研究,得出1985~2012年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总绩效得分如表2所示,绘制中国开放型经济总绩效得分图并拟合趋势线如图1所示,拟合三次曲线的拟合优度最高(R2=0.8758)。

可以看出,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总绩效基本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85~1996年),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呈现低速震荡前行的特征,位于倒U型曲线上升阶段的中低部。在这一阶段,中国从完全的封闭型经济打开了对外单边开放的窗口,从沿海开放向内陆延伸,初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由于开放经济发展的基础弱、单边性、探索性的发展特点,因此,这一阶段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呈现出了低速、震荡、前行的发展特征。第二阶段(1997~2006年),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呈现高速、稳定、增长的特征,这一阶段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得分值由1997年的-0.49增长到2006年的1.22,绩效得分翻了2倍有余,绩效年平均增长率高达66%。这一阶段,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和2002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开放型经济在国际经济稳定大环境下飞速增长,2006年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得分达到历史最大值,这一阶段处于倒U型趋势线快速上升到顶部的阶段。第三阶段(2007年至今),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呈现不稳定的下降趋势特征,除2010年绩效得分上升外其他年份均出现了绩效下降,下降速度在2007年、2008年和2011年均高达28%以上,2012年下降速度有所减缓,为3.7%。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加剧并于2008年底全面爆发所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近年来国际经济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国际经济发展低迷,加之我国国内近年来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等因素影响,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呈现出了不稳定的下降趋势特征,形成了明显的倒U型曲线下降趋势发展特征,表明目前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四、近年来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下降的主要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对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的实证评估,得出自2007年以来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出现了持续下降的趋势,深入剖析发展绩效下降的主要原因,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

(一)外部因素

浮现于2007年,全面爆发于2008年底的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及其后期效应是造成我国开放型经济自2007年以来发展绩效出现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一是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持续低迷,欧债危机也持续蔓延,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全球需求持续萎缩,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对我国长期以来以出口和外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我国外贸增长速度2007年为26%,2009年一度出现较大的负增长,2012年也仅为7.9%;外资增长速度自2007年后下降趋势较为明显,2009和2012年均出现了负增长,分别为-2.6%和-3.7%;我国外贸对经济的贡献度和外资对经济的贡献度自2007年后均出现了大幅下降,分别从2007年的18%和31%下降至2012年的-2.1%和25%,分别下降了20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二是近年来,全球经济“再平衡”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 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制造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更趋激烈,进一步抑制了我国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三是2008年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持续升温,发达国家力推制定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则,制定了越来越多的环境技术标准,为贸易保护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对我国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工业化进程造成了全新的环境约束,以高碳排放为特征的中国制造业还未实现彻底转型已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竞争压力。

(二)内部因素

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国际竞争力弱,在当今国际服务贸易引领经济快速增长的潮流中,我国落后的服务贸易已成为制约我国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一大瓶颈;生产要素结构中,我国近年来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导致制造业生产成本上升,同时也削弱了吸引外商投资的优势,并且中国技术的自主创新仍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且受制于引进技术的瓶颈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限制,使技术创新拉动经济增长的效应短期内难以提高;投资和消费结构中,我国向来重投资、轻消费,违背了经济发展本身的规律,投资和消费结构的不协调造成了我国目前难以发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城乡结构中,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依然存在,城乡差距持续拉大,民生问题日益凸显,并且因地区差异而更显错综复杂。另一方面,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资源与环境压力增大,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已日益成为制约我国开放型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2012中国矿产资源报告》中统计,中国每年大量从国外进口石油、铁、铜等大宗矿产资源,其对外贸易依存度已处于高位,2011年主要矿产对外依存度为:石油56.7%,铁矿石56.4%,铜71.4%,铝61.5%,钾肥51.5%。从能源供求状况来看,中国从1992年开始其能源消费量超过能源生产量,且缺口呈现不断拉大的态势,2012年,中国能源供需缺口高达29 884万吨标准煤。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30余年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使我国环境透支严重。2013年以来,我国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甚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和污染天,据统计,我国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2012年分别比1985年增长了7.9倍和5.3倍,环境问题已对我国的开放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五、提高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的几点建议

目前,为了转变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倒U型下降趋势线轨迹,中国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为了切实提高中国未来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促进中国开放型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从对外策略和对内策略两方面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endprint

对外策略上,一是为了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以及TPP协议,我国应大力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并加快推进其他区域、次区域合作,努力通过深入发展对外合作来寻求资源与拓展市场,这是中国开放型经济新时期的重要战略;二是借助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拓展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通过向金砖国家企业进行放贷,推动人民币逐步国际化,同时通过金砖国家的经济需求来消化我国制造业的产能过剩,进而拉动我国的经济发展;三是国际金融危机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20国集团取代8国集团已成为大国经济政策交流对话与协调的新平台,中国在全球治理变革中应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努力改变发达国家主导全球规则制定的局面。

对内策略上,一是大力发展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生产成本,抵消由于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所带来的经济影响,未来中国经济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永葆活力;二是深入进行分配体制改革,通过分配体制改革缩小贫富差距,培育消费能力,发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三是创新资源与环境发展战略,重点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和环境的市场机制和治理体制,引导居民调整生活消费方式等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平衡资源供求和减少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统计局外向型经济外经统计课题研究组.关于建立外向型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J].统计研究,1992(4):26-31.

[2] 周长城,谢颖.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8(1):89-94.

[3] 刘晓玲.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对外经贸,2013(9):30-32.

[4] 王晓亮,王英.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8-30.

[5] 刘耀彬.开放经济下贸易、环境与城市化协调评价与情景模拟 [J].华东经济管理,2013(5):28-33.

[6] 李伟伟.中国外资利用效率测评及其时空变化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2(6):733-741.

[7] 韩玉军,陈华超.世界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J].国际贸易,2006(10):32.

[8]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Abstract: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open economy connotation,the article made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China's open economic development during the years of 1985-2012.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a's open economic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has obviously formed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verted u-shape curve,and presented a tendency of sustainable descending since 2007. The article also further carried on a thorough analysis on the main reason for this performance declining from two perspectives of external factors and internal factors and propose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open economy;performance;assessment;China

(责任编辑:张积慧)endprint

猜你喜欢
开放型经济绩效中国
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
浅析赣江新区给南昌带来的红利
“营改增”对水上运输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