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国教师幸福感测量存在两种情况:直接使用(或修订)国外测量工具及自编测量工具。测量工具编制存在理论指标体系构建不完善、缺乏合理性和适用性及对教师群体特征关注不够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可做如下改进:重视教师幸福感理论指标体系的构建、加强幸福感测量的本土化及注重开发适合教师群体特征的测量工具。
关键词
教师幸福感 幸福感测量 进展 趋势
随着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兴起,有关幸福感的研究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这些研究不仅有理论探讨,也有实证研究。教师幸福感的实证研究大多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且使用的测量工具呈现多样化。了解和评价已有的教师幸福感测量工具有利于教师幸福感测量工具的改进,使我们更准确地了解教师幸福感的现状,对提高教师幸福感指数、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稳定教师队伍及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师幸福感的界定
现代幸福感的概念是一个综合体,它包括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综合对三个概念的理解,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是主体与现实生活情境的协调及自我达到完满统一的自我认同及自我欣赏的感觉,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情感占优势的心理状态[1]。教师幸福感是指教师能自由发挥潜能、满足自我物质性和精神性的需要、实现自我理想和自身价值,从而获得的一种积极的主观体验[2]。
二、教师幸福感的测量
教师幸福感的测量是了解教师幸福感现状的重要手段。国内教师幸福感的测量工具主要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1.直接使用(或修订)的国外测量工具
(1)Campell幸福感指数量表(Campbell Indexof Well-being)
该量表由Campell(1967)[3]编制,用于测量个人的幸福程度,量表分为两个部分,包括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问卷。前者包含8个项目,后者包含1个项目。量表采用7点评分,总体幸福感指数把两者进行加权相加即可,该量表具有更为广泛的适用性。
(2)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GWB)
该量表由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指定Fazio(1977)制订,用于评估个体对幸福的陈述的一种定式型测量工具。量表总计33个项目,由6个因子组成,包括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快乐心境、情感和行为控制、松弛与紧张[4]。国内学者段建华(1996)修订了该量表。
(3)生活满意度量表和情感平衡量表(Satisfaction WithLife Scale,SWLS;Affect Balance Scale,ABS)
生活满意度量表于1993年由Diener[5]等人编制,由生活接近理想、生活状况、生活满意、得到重要的东西、肯定人生道路5个项目组成,是测量主观幸福感的维度之一。情感平衡量表于1969年由Brad burn等人编制,共有10个项目,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项目各占二分之一。该量表是用于测查一般人群的心理满意度,即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两者的情感平衡。情感平衡分的计算是取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者的平均分之差[4]。
(4)心理幸福感量表(Psychological Well-being,PWB)
该量表由Ryff制订,量表由自主性、掌握环境、个人成长、与别人积极的关系、生活目标、自我接纳6个因子组成。该量表共有三个版本,每个版本分别由84、54、18个项目组成,每个因子的题目数量相等,采用6点计分[6]。
(5)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 foundl and Scale of Happiness,MUNSH)
该量表由Kozma和Stones[7]编制,是对生活满意度指数、情感平衡以及费城老年病中心量表的一个整合,共有24个项目,由正性情感、负性情感、正性体验和负性体验四个分量表组成,其中正、负性情感项目各5项,正、负性体验项目各7项,此量表在我国多种人群中使用过。
此外,还有Kamman和Flea(1983)编制的情感量表、Neugatten等人编制的生活满意感指数量表[4]、Andrews和Withy(1796)的人脸量表及Cantril(1967)编制的阶梯量表等。
以上量表的编制都是在国外特定的文化背景条件下进行的,可能不符合中国的国情,而且这些量表大多是针对一般人群而言的,对测量教师群体也不合适。
2.国内自编的测量工具
随着教师幸福感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学者们逐渐认识到,找到符合我国教师幸福感标准的测量工具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国内一些学者尝试着自编教师幸福感量表。
(1)综合幸福感问卷(Multiple Happiness Questionnaire,MHQ)
该问卷由国内学者苗元江(2003)[8]编制,分心理幸福感和主观幸福感两个模块,包括生活满意、友好关系、自我价值、利他行为、健康关注、生命活力、正性情感、负性情感、人格成长9个维度,共有50个题目,采用7点计分。该问卷从多维度、多方位、多功能构建了我国本土化的幸福感测量问卷,能够较为全面地评价个体的幸福感状况。国内一些学者在研究教师、学生、军人、老人等不同群体的幸福感时都采用了该测量工具进行实测[9]。
(2)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Subject Well-being Scalefor Chinese Citizens,SWBS-CC)
该量表由国内学者邢占军(2003)[10]编制,由知足充裕体验、心理健康体验、社会信心体验、成长进步体验、目标价值体验、自我接受体验、身体健康体验、心态平衡体验、人际适应体验、家庭氛围体验10个维度构成,共54个项目,采用6点量表评分。该测量工具可用于动态测验和追踪我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状况,也可用来指导改善我国城市居民个体的心理健康现状和心理发展水平。endprint
(3)其他自编量表
国内除了以上两种有代表性的自编测量工具外,一些硕士论文大多采用自行设计的教师幸福感量表进行研究。如侯辰(2007)[11]自编的教师幸福感问卷、漆莉莉和吴卫青(2009)[12]自编的高校教师幸福指数测度的调查问卷、张俊(2012)[13]编制的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问卷、杜丹(2009)[14]自编的初中教师幸福感问卷、李文静(2012)[15]编制的地理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问卷、姜艳(2006)[16]编制的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束从敏(2003)[17]编制的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问卷等。
纵观国内教师幸福感测量发现,国内自编的量表比较注重结合教师的职业特点,多数量表也进行了严格的信效度检验。
三、以往测量工具存在的问题
尽管国内学者根据国外研究,对幸福感测量工具进行了修订,也编制了相应的教师幸福感量表,但这些测量工具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幸福感理论指标体系构建不完善
目前国内各种幸福感理论建设还不成熟、概念呈现多元化,导致幸福感理论指标建构处于纷争的局面。在众多的研究中,学者们更加关注的是主观幸福感的测量,而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测量则没有完全纳入到理论指标体系中。由于理论指标的分歧和幸福概念的多元化,导致了现有量表的有效指标存在差异。这种多元化的测量指标导致了幸福感测量结果不一致,因此无法对其测量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2.测量工具缺乏合理性和适用性
幸福感测量源于西方,国内研究大多采用西方的研究范式,并没有考虑中西方文化差异和中国的国情。教师幸福感的测量也是大量采用国外的测量工具,没有对国外测量工具进行本土化,不能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如果把西方的幸福感测量工具直接拿来使用更是不合理的,研究的结果也必然导致不科学的论断。国内学者在编制教师幸福感量表时,在量表的设计维度上也缺乏一致性,目前还没有哪一种测量工具能获得权威者的普遍认同。
3.对教师群体的特征关注不够
一方面,由于国内教师幸福感测量大多直接使用国外的测量工具,而国外的测量工具只是针对一般人群编制的,并没有考虑到教师群体的特点;另一方面,国内一些自编的教师幸福感量表虽然结合了教师职业的特点,但又缺乏一般人群的共性。因此,如何有效区分两者及其相互关系,结合教师群体特点开发出适合教师群体的幸福感测量工具是未来教师幸福感研究发展的方向。
四、教师幸福感测量的发展趋势
1.重视教师幸福感理论指标体系的构建
国内幸福感测量工具的编制大多是源于实践操作的需要,而缺少理论的支撑。未来发展要重视幸福感理论的建构,构建深入系统的幸福感理论框架。因为幸福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研究幸福感时要综合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对幸福概念的理解,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注重吸收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三种研究取向的合理内核,有效整合多重幸福感理论指标,使指标趋于合理化。
2.加强幸福感测量工具的本土化
关于教师幸福感的研究应该着重挖掘测量工具的本土化内涵,编制量表要作深入研究和科学设计。未来研究要在借鉴国外测量工具的基础上,构建符合中国文化特点的幸福感理论,编制出适用于中国人的、具有本土特色的教师幸福感量表,要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同时还要考虑个体发展和情境变化对幸福感的影响。
3.注重开发适合教师群体特征的测量工具
教师群体与一般人群既具有共同性也具有其群体的特殊性,我们不能把测量一般人群的幸福感量表,直接用于测量教师群体。我们也不能简单地用特定的几个因素来表述教师全部的幸福感,要深刻挖掘教师幸福感的多种影响因素。另外,国内自编教师幸福感量表大多是以某一教师群体为样本,通过对这一群体教师的研究得出结论,把它作为测量教师全体幸福感的测量工具,既不符合事实,也缺乏科学性。未来要注重开发适合教师群体特征的幸福感量表,建立我国教师幸福感的常模,形成一整套系统科学的研究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幼穗,吉楠.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新进展[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2).
[2] 曾抗.中学教师幸福感研究——学校文化管理视界[D].天津师范大学,2008.
[3] Campbell A,SuhEM.Subjectivemeasures of well-being[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6(31).
[4]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5] Pavotw,DienerE D.Review of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J].Psychological Assessment,1993(2).
[6] 王极盛,丁新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2).
[7] Kozma A,Stones M J.The measurement of happiness:development of the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 found land Scale of Happiness(MUNSH)[J].J Geronto,1980(6).
[8]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
[9] 王蓓,苗元江,黄海蓉,朱晓红.高校教师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3).
[10] 邢占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11] 侯辰宜.国小教师幸福感与教学效能之关系研究——以桃园县为例[D].桃园中原大学,2007.
[12] 漆莉莉,吴卫青.江西高校教师幸福指数的测度与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5).
[13] 张俊.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形成与发展规律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14] 杜丹.初中教师幸福感的结构及其特点[D].河南大学,2009.
[15] 李文静.河南省中学地理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河南大学,2012.
[16] 姜艳.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苏州大学,2006.
[17] 束从敏.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
[作者:姜淑梅(1970-),女,吉林磐石人,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心理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郭振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