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层走班教学调查研究

2015-07-08 11:55邱瑶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层级分层问卷

摘 要

为探讨“学科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以青岛十五中高二数学教学为例开展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数学分层走班教学促进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但也带来了低层级学习氛围薄弱、学生心态失衡等弊端。研究结论是只有生源、师资、班额以及学校教育环境等方面具备了必要条件,才能取得理想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

分层走班 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

2004年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启动以来,青岛部分高中开始实行配合学生文科倾向或理科倾向的“选课走班制”;2011年起,青岛部分高中开始试点“小班化教学”,即在小班额条件下面向学生个体开展教学活动;2014年9月,笔者所在的青岛十五中延续以往文、理倾向的选课走班模式,在小班化条件下,在高一、高二年级全面实施“学科分层走班教学”。每位同学有一张自己的课程表,分层学科去不同层级的学科教学班上课,不分层的学科则回到原行政班上课。

此项改革究竟效果如何?实践过程中又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作为亲身参与的教师,笔者有更深切的感受,也掌握了最真实的资料。当然,所有结论的得出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我校特色,放到其他学校不一定成立,但作为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一个实证研究,仍希望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提供实验基础。

一、调研过程概述

2014年12月15日(实行分层走班14周后),对高二年级全体学生进行了关于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状况的问卷调查。问卷由行政班的班主任发放,当场收回。学生总人数523人,收回调查问卷478份,回收率91.4%。问卷题目涉及课堂、作业等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学习压力等问题。

高二数学文、理倾向各分为一、二、三层,层级越高代表学习水平越高。由于期中考试后部分同学调整了学习层级,所以问卷的最后一题设计的宗旨是让学生选择期中考试前、后的学习层级,在统计数据时,除了统计总体数据,还对未调层的文、理倾向各三个层级以及升层、降层的同学分别进行了数据统计。

此外,对师生进行了访谈,并查阅了相关文献,力求从多角度掌握更加全面的资料,做出更加科学的分析,得出更加有意义的结论。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1.学生分层遭遇误解

学校原本计划按照学生的学业成绩初步将学生分层,如果学生依据自身能力和兴趣认为需要调层,则提出调层申请,报学校审批。结果申请调层的人数失控,且均是想由低层调入高层的,最终只能强行按成绩来,没有一个得到调整。这说明部分学生对分层存在误解。他们在问卷中写到“分层教学存在以成绩看人的缺陷”、“不希望分层,同学都戴有色眼镜看你,瞧不起”、“存在给学生分三六九等的倾向”等。

期中考试后,学生面临一次调整层级的机会。与期初相反的是,符合升层条件的学生中竟有人放弃升层,宁可继续在较低层级学习,理由是觉得自身能力尚未达到更高层级,低层级反而更适合自己。这说明部分学生经过半个学期已能够清醒地定位自己。

学生在问卷中建议“自愿决定自己去的层级,有自主权”。选择权的确应该交给学生,分层走班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自主选择,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在自己原有基础上稳步提升。然而实际情况是,部分学生很难放下心理负担,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层级。在层级动态调整问题上,学生建议“大考后全部重新打乱分班,不能只进行小范围调整”(学校只给10%的浮动量),这种“唯分数论”的想法说明学生仅仅把层级当做对自己考试成绩的证明,而不是当做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

2.师资安排偏向低层级

学校先让教师自由申报想要教的层级,然后在尽可能尊重教师意愿的基础上统筹安排。总体来看,教一层级的老师更有教学经验,完全没有部分家长和学生起初担心的低层级师资配备不如高层级的问题。学校还专门为一层级学生安排了义务补课(在校期间的文体活动时间),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分层走班是为了每一个学生都能更好地发展,绝不会放弃某些学生。

其他地区的试点学校有的实行教师“跨层”教的做法,即一位老师同时教不同的层级。但笔者以为,这样做无论是为了体现师资安排的公平性,还是为了方便对教师进行对比评价,都得不偿失,因为每天的讲授内容、上课方式、作业布置等等都不同,久而久之,可能身心俱疲,影响工作效率。

调查问卷中,学生建议“学生公投选择老师”。每个层级由谁来任教是由学校统筹安排的,不可能让学生来选,但如果将来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层级,那么教师很可能会成为学生选择层级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3.分层施教初见成效

分层后,学生的特点更容易被把握,便于教师因材施教。三层数学老师发现学生之间互相比着学,于是把来自不同行政班的“竞争对手”放在同一小组,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一层数学老师了解到部分学生分层前因长期习得性无助而不学习,于是将教学难度大幅降低,将教学内容设计得更加浅显易懂,以帮助学生找回学习数学的兴趣。理科二层数学老师发现学生的“通病”是行为习惯不好,表现为学案、作业敷衍,但脑子够聪明,于是狠抓学生的课后落实,帮助他们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笔者教的文科二层则相反,学案整理一丝不苟,课后作业工工整整,但脑子反应慢,解题不够灵活,因此特别注重挖掘学生所有的思路和想法,一题多解。

调查数据显示,55%左右的学生认为数学课的听课效果和数学作业的完成质量与分层前相比提高了,30%左右的学生认为没变化,15%左右的学生认为降低了。这说明分层施教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已有一定成效,但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在问卷中,一层学生建议“讲的内容应该再多一点,应该多讲点题”、“希望课堂效率高一点”,二层学生建议“偶尔拔拔高”,三层学生建议“加强作业难度与作业量”。这说明各层中均有“吃不饱”的学生,提醒教师需关注“层中层”,即同一层级的学生之间也是有分化的。endprint

4.教学评价何去何从

(1)对学生的评价

不少研究者主张分层走班教学形式下应采取分层考试,比如有研究指出,受到分层教育的学生遭遇了不分层的考试,可能会将学生刚刚燃起的学习热情和信心抵消殆尽,而分层考试能让学生长久地保持成功的喜悦[1]。分层考试的确可以保护一些学生少受打击,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然而笔者认为,高中生毕竟不是小学生,不应该脆弱到承受不住公平的考验。更何况,高考是不分层的,未来社会的竞争也是不分层的。

当然,在平时的小测验中,各层教师也会依据本层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测验,并且是不统一的。

(2)对教师的评价

教同层级的教师之间可进行教学成绩上的对比,而不同层级之间则面临评价难题。因此,分层实际上弱化了教师之间的个体竞争,对于教师来说是好事。通过笔者观察,我校教师并没有因此而懈怠。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如果怠慢本职工作,即使没有成绩考核上的评价,也会有来自学生和家长的评价,更瞒不过领导和同事的判断。

5.影响学习的外部因素发生变化

(1)走班的连锁效应

从调查数据看,不适应更换教室上课的学生仅占17%,比例较低。有研究指出,更换教室的过程是让学生从生理到心理的一个休息,而长期不离开教室,由于大脑的疲劳会使得学习效率很低[2]。学生在问卷中建议“更加广泛地走班,不仅六个班”(我校每个年级12个行政班,以六个班为一个单元划分成两个走班单元)、“多换位”等,侧面反映出他们愿意结识更多的同学。

另外,走班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也把老师从抢占时间的矛盾中解放出来,营造了更加宽松的学习和工作氛围。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堂,有利于提高授课水平;学生更加注重听课效率,学习过程可以变得更加轻负高效。

(2)课堂纪律、学习氛围的变化

二、三层均有65%左右的学生认为分层后数学课的课堂纪律和学习氛围变好了,而一层只有30%左右认为变好,认为变差的比例接近50%(其余20%多认为没变化)。一层学生在问卷中写到“一层的纪律过差,学习气氛差”、“希望纪律加强”、“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等。

与教一层的老师交流可知,部分学生纪律意识淡薄,当他们组成一个集体时会相互影响,助长不良风气,有的学生还上课迟到、早退、旷课。

(3)课后辅导的变化

认为分层后课下向数学老师请教的机会增多、减少、没变化的学生各占33.9%、28.7%、37.4%,可见学生课下向老师请教的机会并没有减少,反而稍有增多。通过平日的观察也可发现,分层后到数学办公室问问题的学生增多了,而且经常看见学生向不教自己的老师请教问题的现象,这说明学生打破了以往师生固定搭配的思维局限,学会了更好地利用师资。

而有研究指出,分层学科不便于任课老师辅导,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这一结论的得出主要是基于很难安排某位教师到行政班辅导的考虑[3]。在问卷中,学生也建议“有专门的时间辅导或加课”。分层走班学科很难占用学生的自习课、活动课、“副科”时间本是好事,却有少数师生不领情,比起迟到、逃课的现象,这又是另一个极端。

6.影响学习的内部心理因素发生变化

在数学学习自信心方面,分层后54%的学生学习自信心增强了,29%没变化,17%减弱。与总体数据差别较大的是升、降层的数据,升层的学生中74%自信心增强,没有减弱的,而降层的学生中自信心减弱的比例接近40%。可见升降层对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影响较大,升层的学生自信心明显增强,而降层的学生自信心容易受到打击,如何保护降层学生的自尊心,帮助他们端正心态、找回自信心是需要教师思考的。

在数学学习压力方面,压力增大、减弱、没变化的学生各占40.7%、23%、36.3%。我校期中、期末各层都采取统一考试,两次考试后均进行层级调整,因此学生的竞争压力并未减少。笔者认为,就我校而言,分层教学对学生有一定的鞭策作用,压力的适度增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7.学生对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总体态度

认为数学分层走班教学促进了自己学习的学生占71.8%,比例较高,一层的数据是58.6%,虽低于71.8%,但也超过半数,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认可数学分层走班教学。不过,由于全年级统一实施分层走班,没有设置实验班与对照班,所以其实尚未有成绩上的数据能明确说明分层走班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有效果。

希望继续实施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学生占53.3%,刚刚过半,各层的支持率均不高(一层41.3%,二层56.8%,三层60%,升层62.9%,降层23.6%)。一层和降层的多名学生在问卷中表达了对分层走班的极力反对和抵制。

虽然七成的学生认可分层教学促进了自己的学习,却只有五成的学生希望继续分层,这说明学生对分层走班的态度不是完全由学习决定的,要记住学习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三、结论

1.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利弊总结

(1)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优势

对于学生来说,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①让学生学会为自己负责,激发内在学习动机;②学情更容易把握,便于教师因材施教,有助于学生按自己的能力前进;③学生交往面增大,高层级学生之间积极的学习态度相互促进;④能够避免拖堂、占课,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⑤学生更加注重听课效率,更会利用师资,作业质量得到提高;⑥对学生有一定的激励和鞭策作用。

对于教师来说,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①教师能更多地关注学情,教学更符合学生实际,教师不再被统一的教学进度牵着鼻子走;②教师上课更加灵活,更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整合教学内容,工作积极性高涨;③教师更乐于带着研究的心态开展工作;④教师之间的竞争压力减小,心态更加积极、阳光。endprint

(2)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弊端

对于学生来说,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①低层级学生之间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相互影响,可能导致课堂纪律、学习氛围变差,影响学习效果;②低层级和降层级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自卑、心理负担过重、性格偏激等;③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能变被动为主动,可能会出现成绩的滑坡。

对于教师来说,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①教一层级的教师管理学生的难度较大,教育教学工作中面临的挑战更大,容易产生不良教学情绪和低成就感;②同一学科的老师同时上课,导致青年教师听课的机会减少,不利于其业务水平的提升。

2.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建议

(1)做好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

让三层级学生在更具竞争的学习氛围中、在更高的学习目标引领下,完成更高强度的学习任务,迸发出更大的潜力;让二层级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克服自身的不足之处,成为更好的自己;让一层级学生听得懂课、做得对题,重拾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总之,让每一个孩子都提高。另外,必须做好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其明白学科分层是为了尊重学生的学科学习差异,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教师会根据不同层级学生的能力和特点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让课堂和作业都发挥最大的效用。

(2)让学生自主选择层级

层级是学生自愿的选择,还是学校强制的举措,对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因此,学校只能提供参考意见,最终的决定权在学生手里。学校可以制定“选层指南”,类似于选修课程的选课指南,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意见。

同时,在学生选层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进行个别指导。教师应当帮助学生诊断其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而不能抱着对其将来不担责任的态度,不管不问。

(3)一层和降层学生需得到格外关注

通过加大宣传、学生自主选层等措施,可以减少一层和降层学生的抵触情绪,但学校仍要格外关注他们的学习和心理状态。除了前期工作要做好,更重要的是要用后期的教育教学事实来赢得学生的支持,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问卷中,一层学生建议“希望老师可以多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找回学习数学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是导致学业成绩不佳的重要原因。教师需要尽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趣味,同时一定要多强调平时表现,多鼓励,让一层级学生也能找到学习这门学科的成就感。比起横向比较,更提倡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即在自身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取得进步。

(4)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无论哪个层级,学生和家长最在乎的都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问卷中,学生的很多意见或建议都是针对老师的。实施学科分层走班教学,教师之间不应有较大差距,这样才能保证每位教师都能胜任这种教学模式。青年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发挥其工作热情高涨、工作中锐意进取的优势,提升其教学反思与科学研究能力。

3.实施学科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的必要条件

(1)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强

每位学生都有一张自己的课程表,什么时间干什么事都只能靠自己,没有旁人可以依赖。教师也很难再占课、加课,不再靠压榨学生的时间来提高学习成绩。没有了“强压式”的管理,少了催促和“逼迫”,如果没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学生可能会无所适从,虚度光阴。

(2)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和扎实的专业功底

无论教哪个层级,教师都应当以学生为本,尊重和帮助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教一层级,更需要高尚的师德和丰富的教育智慧。此外,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当十分扎实,否则难以胜任各个层级的工作。

(3)班额符合小班化教学的要求

小班化教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有利于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分层后,同一个教学班的学生仍然会存在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如果班内人数过多,那么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个个体,教学质量也就打了折扣。

(4)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尊重学生差异,让学生在更加多样化的课程体系中自主选择,找到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平台。学科分层走班教学通常运用在必修课程中,与选修课程及其他学校课程的选课走班教学相结合,为学生创造有选择的教育。可以说,素质教育的大环境是学科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成长的沃土,课程的变革是教学组织形式发生变革的根本推动因素。

参考文献

[1] 陈丽丽,陈康.分层考试:突破分层教学的“瓶颈”[J].素质教育大参考,2004(9).

[2] 杨琴.美国普通高中“走班制”教学模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

[3] 姜德仁.高中“分层走班制”教学的利弊及趋利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2(9).

[作者:邱瑶(1991-),女,山东临沂人,陕西师范大学在读教育硕士,青岛十五中教师。]

【责任编辑 白文军】endprint

猜你喜欢
层级分层问卷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问卷网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