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女性教师专业发展阻碍因素探析

2015-07-08 11:54张欣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专业发展教育

摘 要

小学女性教师比例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主力军,但是其专业发展水平却普遍低于男教师。小学女性教师的专业发展遭遇自主发展意识差、明显缓滞期、发展时间受限、职位上升遭遇玻璃天花板等瓶颈。从社会性别理论视角分析,阻碍小学女性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社会性别文化和生理性别影响、角色冲突、教育公共政策性别意识缺失、个人职业困惑等。

关键词

小学女性教师 专业发展 阻碍 社会性别文化

近年来,小学女教师比例不断提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受社会刻板印象影响。大众普遍认为女性更适合当小学教师,把其看做女性家庭劳动的拓展和延伸。事实上,女性教师已经成为我国小学教育的主要力量,但是其专业发展却不如男性教师。以社会性别理论为视角,探究小学女教师专业发展的阻碍因素,将有利于帮助小学女性教师清除专业发展障碍,提升其专业发展水平。

一、小学女性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

1.专业发展自主性较差

小学女性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意识较差,缺少自主发展动力。据景怀斌的调查,女性与男性的成就动机水平随着教育层次的提高而成正比趋势[1]。在教育领域,同样呈现出这种趋势。尽管小学女性教师比例较高,平均受教育水平亦大幅提高,但小学女性教师的专业发展自主性却较男性教师低。而专业发展自主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内在推动力,小学女性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的缺乏势必阻碍其专业发展进程,进而影响其专业发展水平。

2.专业发展存在明显缓滞期

小学女性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明显的缓滞期,即其专业发展在一定的年龄阶段明显受阻,集中体现在女性教师生育、更年期阶段。首先是受生理影响。女性自然的生理特征会影响女性教师的心理状态,进而影响其精力。比如女性在怀孕期间,由于孕激素对情绪有着特殊的影响,女性教师在这段期间的情绪显示出不稳定趋势,影响其工作精力;在更年期阶段,女性教师由于受体内激素突变的影响,心理状态变得较为敏感、脆弱,精神更为紧绷,将影响其专业发展。其次是受社会性别偏见影响。社会传统性别偏见认为,女性首要天职便是哺育后代,生育及哺育幼儿阶段的女性教师被定义为“伪工作”状态,即处于教师工作岗位。精力却放在别处;而处在更年期阶段的女性群体,往往被认为是女性休养的阶段,不再属于发展的群体。

3.专业发展时间受限

小学女性教师的专业发展时间普遍受限。2011年的一项关于辽宁省4市中小学教师的调查研究发现,近40%的女性教师认为没有时间和精力是专业发展最大的阻碍因素,比男性教师高出接近9个百分点[2]。虽然男女平等的思想日益被大家接受,大部分男性愿意主动承担部分家务劳动,但是女性仍然是主要的家务劳动承担者。小学女性教师由于承担大部分的家务劳动而导致专业发展时间受限。另外,女性不同于男性的特殊生理结构决定女性的专业成长持续时间较男性少,有着明显的缓滞期。时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投入,发展时间受限必然影响小学女性教师的专业发展。

4.职位上升遭遇玻璃天花板

当前,基础教育女性教师总数超过男性教师,但是教育领导者却多是男性。因此,小学女性教师在决策方面话语权较少,进入管理部门时常遭遇无形玻璃天花板。2012年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的调查发现,在356位小学校长中仅有11位女校长。除此之外,女性教师的校长成长之路更为漫长,女校长平均年龄为40岁,比男校长平均年龄高3岁[3]。小学女性教师目前处于一个隐性的“父权制”权力结构中,小学男性教师往往是准领导发展人群,而小学女性教师则是被“权力”边缘化的群体,职位上升遇到无形屏障。

二、小学女性教师专业发展阻碍因素分析

1.社会性别文化和生理性别阻碍

(1)生理性别影响

一方面由于女性教师特殊的生理状态,生育子女的生态任务致使女教师在怀孕、哺乳期间,专业发展时间、精力受限,专业成长持续时间受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女性在50岁左右体内激素会有一个突变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女性教师的心理状态,进而使专业发展受阻。

(2)社会性别文化影响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男女性的差异并不是源于其先天的生理差异,而是由社会文化建构的。即“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4]。小学女性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低于男性教师,其根源并不是女性教师和男性教师的生理性别差异,而是受社会性别影响。尽管当今是倡导男女平等的社会,但千百年来男尊女卑的传统社会性别文化仍旧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人们普遍认为,女性应该以家庭为重、事业次之。男性更适合从事高智商、高技能性工作等。传统的社会性别偏见使小学女性教师甘于或被迫位于附属地位,阻隔了其专业发展。

2.女性教师角色冲突

(1)家庭角色与教师角色冲突

小学女性教师既是承担教书育人任务的教师,又扮演着母亲、妻子、女儿等角色。她们在兼顾教学工作与家务劳动时,其时间和精力往往不能平衡,常常处于轴称式的忙碌状态,用于自我发展和学习进修的时间较少,精力亦受限。工作与家庭角色的矛盾,给小学女性教师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致使小学女性教师专业发展受到阻隔。

(2)教师角色与社会对女性期待角色冲突

一方面,教师是专业人员,其职业具有专业性质,需要教师的不断发展,小学女教师希望取得事业的成功;另一方面,人们希望女性扮演好家庭的角色,小学女教师作为女性中的一员,亦被赋予如此期望。在我国,受社会刻板印象的影响,男性被认为是“工作”属性的群体,职业的成功与否被认为是其成功与否的标志;而女性则被认为是“家庭”属性的群体,一旦家庭生活失败,往往会被大众贴上失败者的标签,纵使其职业成功也不能幸免。

3.教育公共政策的性别意识缺失

当前我国的教育公共政策缺乏性别意识,没有将社会性别纳入决策主流。一方面,女性教师较男性教师职业生涯短。女性教师和男性教师在同等条件下,其退休时间要提前5年。另一方面,女性教师在决策中缺少话语权。无论是相关决策制定者还是学校关键行政岗位,女性领导者的比例都明显少于男性。性别意识在公共政策的缺失实际上是女性和男性在事实上的不平等,是小学女性教师专业发展受到阻隔的因素之一。endprint

4.小学女性教师个人职业困惑

(1)关于教师职业认识的困惑

小学女性教师对小学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有困惑。早在1994年《教育法》便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从法律角度确定了教师的专业地位。但是时至今日,小学教师往往被认为是非专业人员或半专业人员,被视为“教书匠”。小学教学工作在社会上被看做是家庭看护、养育工作的延续。很多小学女性教师在这种影响下,对教师职业本身有困惑,不能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势必阻碍其自身的专业发展。

(2)关于自我定位的困惑

小学女性教师往往对自我定位有困惑。女性的发展有赖于其主体意识的确立,但受社会对女性期待角色的影响及小学教师专业地位不被广泛承认的尴尬状态,女性教师对自身发展的方向感到困惑。女性教师的困惑实质是对合理的女性发展的困惑,是应该追求社会期待的“贤良”女性形象,还是男女性自我发展的实质平等?小学女性教师主体意识的模糊使其专业发展内部动力受到影响,阻隔了其专业发展。

三、社会性别视角下小学女性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1.社会层面的专业发展策略

(1)建立新型的社会性别文化

传统的社会性别文化致使女性教师没有一个优良的专业成长环境,背负着心理压力以及无形屏障。因此,要想小学女性教师的专业发展得以长久顺利进行,须要革新原有的社会性别文化,打破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营造利于男女实现事实性平等的新型的社会性别文化氛围。首先,应宣扬男女平等的观念,使其更加深入人心。其次,要建立有利于女性发展的文化和舆论环境,促进女性发展。最后,应鼓励女性主体意识的解放,推动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2)促进家务劳动的社会化

琐碎的家务劳动占用了当今小学女性教师群体的不少时间,使小学女性教师自我发展时间受限。面对目前女性为家庭劳务主要承担者的现实,只有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才能使小学女性教师从繁重的家务中解放出来,消解社会性别文化对女性家庭角色的刻板印象,从而脱离依附性角色,追寻自我的发展。而家务劳动的社会化需要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基础,因此应发展生产力以促进家务劳动的社会化。

(3)开展女性主义教育

女性主义教育是指尊重女性、关怀女性发展的性别平等观念的教育[5]。性别平等观念不会自发生成,应该对大众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女性主义教育,灌输给大众男女平等的观念。首先,家庭要重视女性主义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应言传身教地对孩子进行男女平等观念的教育,避免潜意识的性别歧视。其次,学校教育要注重女性主义教育。改进教学内容并增强教师的社会性别意识和性别敏锐性,为男女生创造平等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经验。再次,社会要积极宣传性别平等。利用网络、媒体等手段,广泛传播先进的性别平等观念。最后,应针对女性自身进行女性主义教育,女性自身追求性别平等的意念是女性打破社会性别偏见,获得发展的最根本保障。

2.制度层面的专业发展策略

(1)将社会性别纳入到教育决策主流

教育决策缺乏性别意识支撑,是小学女性教师专业发展阻隔因素之一,将社会性别纳入到教育决策中来是女性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首先,提高教育决策者的性别意识。制定教育政策时应考虑到男女教师的平等,避免因社会传统性别偏见,制定出对女性教师有隐性或明性限制的事实性不平等政策。其次,采取措施保障女性话语权。女性话语权的缺少是导致政策出现隐性性别不平等的原因之一,女性应能与男性平等地参与教育相关政策的制定,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表达自己的诉求。

(2)加大教育政策监管力度

加大相关政策的监管力度,保障性别主流化教育政策能够得到有效执行,防止其有意或无意偏离。把社会性别纳入教育决策主流的目标是改变现有的不平等的决策机制和减少社会传统性别文化对政策公正的影响,这势必会遭到传统观念阻碍。加大监管力度可以有效防止政策执行时的冷搁置及偏离现象,最大程度保障女性教师的合法权利。

3.教师个人层面的专业发展策略

(1)女性教师赋权

女性教师赋权是指女性教师认识及获得家庭和社会生活中与男性平等的权利的过程。小学女性教师要想获得专业发展,仅靠创造良好的外在条件是远远不够的,最终要依靠其自身的觉悟和能力的发展。女性教师自我赋权是自我意识的体现,是推动其专业发展的内部动力。小学女性教师要打破社会传统性别文化的束缚,树立与男性平等的意识,勇于挑战生活、工作中的性别不平等现象,积极对自我赋权。

(2)进行三维管理

小学女性教师本身承担着多种角色,角色的冲突致使很多女性教师专业发展受阻。女性和男性的事实性平等需要一定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促成之事,对自己进行科学的三维管理是化解角色冲突的具有现实意义的路径,即女性教师进行自我事务管理、职业生涯管理和家庭生活管理。小学女性教师要科学规划三维比重,寻找三维的平衡点,根据各个时期维度的重要性及紧迫性适当有所倾斜,从容处理各维度事务,促进自我发展。

(3)争取家庭支持

小学女性教师应努力争取家庭对自己工作的支持。社会性别文化观念的转变需要一定时间,女性教师要想突破社会刻板印象的束缚,家庭的支持至关重要。女性教师应积极与家人沟通,努力让家人明白其对事业的期待和追求,共同处理家庭相关事务,在家庭中实现事实性的男女平等。

参考文献

[1] 付红梅.社会性别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8).

[2] 连秀丽.中小学女教师自主发展时间保障问题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0).

[3] 李娟,王长中.中小学女性教师面对晋升的压力与困惑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2(5).

[4] 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5] 杨凤.当代中国女性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张欣(1990-),女,山东单县人,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郭振玲】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业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