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和“酵母”

2015-07-07 04:31:31郭广一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5年6期
关键词:言教言传身教

郭广一

如果把班主任工作比作蒸馒头的话,“身教”就是“面粉”,而“言传”则是“酵母”,二者缺一不可。但面粉太多酵母太少或者面粉太少酵母太多,都难以蒸出美味的馒头来。二者应有机结合、比例适当。

案例:张老师初次担任班主任,积极性很高。学校分配清洁区后,她在班上开了班会并给学生分好值日组,自己每天早早到清洁区,带头打扫,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和带动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的良好班风。一开始,值日学生知道班主任在清洁区,还能按时来打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学生开始迟到或者干脆不来,能按时来的就是几个听话的女生和班主任自己了。同时令她尴尬的是,虽然在教室里她每次看到地上有纸屑就马上捡起来,但一个学期过去了,学生们似乎对此习以为常,见到她捡地上的垃圾却无动于衷,让她有点伤心的同时也很困惑:“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这样?”

在这个案例中,为什么学生没有竞相效仿老师呢?班主任的身教为什么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呢?

社会学习理论的创立者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模仿”的方式学到的,通过观察学习,人们习得道德行为。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重于言教”。但班杜拉同时又指出,在观察学习过程中,示范者本身的特征、观察者本人的认知特征以及观察者和示范者之间的关系等诸多因素影响着学习的效果。也就是说,身教的效果如何,不仅仅取决于做出道德行为的教师的特征,还取决于学生本身的道德认知水平和特征,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等因素。

就做出“身教”行为的班主任而言,在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方面与学生越相似,越容易引起学生的观察模仿;能力越强,越受学生欢迎;越有人格魅力的班主任做出的行为,越容易被学生模仿。就学生而言,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越高,和班主任在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越相近,越倾向于模仿班主任的道德行为。就师生关系而言,师生关系越融洽,则越容易引起学生对班主任的行为的观察模仿。

可见,如果想让“身教”发挥应有的教育效果,班主任除了要深入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等特点,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密切师生关系外,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也是必不可少的。而道德认知水平的提高,在我国目前的教育背景下,“言传”则是主要途径。缺少或者没有恰当的“言传”,“身教”则会事倍功半。当然,“身教”缺位,“言教”也是苍白无力甚至无效的。

就上述案例而言,张老师不仅仅应率先垂范为学生做出榜样,更要通过“言传”,如召开主题班会、与学生个别谈心、指导学生写周记、开展相关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使学生明是非、知荣辱,明白班主任的良苦用心,从而以班主任为榜样,向班主任学习。同时,还应该通过民主讨论的方式制订相应的班规,坚持示范、言教、奖惩机制的有机结合,让自己身教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形成良好的班风。

猜你喜欢
言教言传身教
浅谈在教育中身教大于言传
长江丛刊(2020年21期)2020-11-18 16:10:28
论思想政治工作中言教与身教的有效结合
青春岁月(2017年6期)2017-05-13 20:52:34
浅析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黑河教育(2017年3期)2017-03-21 15:08:35
言传不如身教——漫谈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角色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9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意会”和“言传”
议政治课中“素质教育”与“主体性”的关系
身教重言传 最美孝为先
海峡姐妹(2015年5期)2015-02-27 15:10:47
身教重于言教
身教重于言教
中国火炬(2009年1期)2009-07-24 14:2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