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地栽黑木耳栽培技术

2015-07-07 01:17:44孙焕弟
河北农业 2015年7期
关键词:耳片封口床面

孙焕弟

山区地栽黑木耳栽培技术

孙焕弟

黑木耳是中温型菌类,根据试验,在平山1年可生产两批。第一批在上年11月中旬生产栽培袋,3月中、下旬即可下地催耳,6月上、中旬出耳结束。第二批5月中、下旬生产菌袋,8月上、中旬即可下地催耳,11月上旬出耳结束。一般在本地正常的黑木耳发菌期为30—40天,催芽期为7—10天,采耳期为45—60天。

黑木耳培养料通用配方为:锯末83%、麦麸15%、白灰1%、石膏1%,培养料含水率为60%—65%。木屑、麦麸等原材料应选用新鲜、无霉变的原材料,木屑原材料选用阔叶树种,针叶树木屑不可用。

黑木耳栽培袋制作工艺流程主要为:

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养菌管理→做床→下架→催耳→田间管理→采摘→晾晒。

一、拌料

拌料要拌匀,保证含水量在65%左右。

二、装袋

装料时要求上下松紧度一致(菌袋装料时以不变形、袋面无破褶、光滑为标准)。栽培种菌袋规格要求17厘米×33厘米聚乙烯菌袋,其装袋生产流程:装料→压实料面→窝口→扎棍→装筐→装锅。黑木耳栽培种湿重1公斤左右。当天装的菌袋要在当天灭菌,不能放置过夜,以免产生杂菌,发酵、酸败。如当天不能灭菌,应放到冷凉通风处过夜。

三、灭菌

采用常压灭菌方式,待菌包用周转筐连同封口棉花用菌袋分装(每袋约封口100袋栽培袋用量棉花)封好口放置灭菌锅上面,用塑料布和帆布包好,一同开始升温灭菌,待灭菌锅内菌袋内部温度达100℃后再保持12小时,灭菌结束。灭菌后当菌袋温度降到60℃时趁热出锅,将菌袋送入冷却接种区进行冷却。

四、接种

待袋中料温降至30℃以下时,就可进行接种。接种要做到无菌操作,菌袋接种程序为:将冷却的菌袋放入接种箱内,连同二级菌种,封口用棉花也放入接种箱内,用食用菌专用熏蒸性杀菌药熏蒸0.5小时后开始操作。接种时先将双手酒精消毒,再带上无菌胶手套,再将二级种进行表面酒精消毒后,开始接种操作,其接种操作生产流程:菌包装箱→杀菌药剂熏蒸→酒精消毒→将封口用塑料菌棍拔出→接入菌种→棉花封口→出箱。每袋二级种可接60袋栽培种左右。

五、养菌管理

栽培袋接种后要放在消毒后的培养架上养菌,培养架的每层之间高度为50厘米左右,每组培养架要求4到5层,栽培袋应卧倒整齐摆放4—5摞,黑木耳栽培袋培养前期,即接种后15天内,培养室的温度保持在24℃—26℃,使刚接种的菌丝快速恢复生长,菌丝粗壮有生命力,能减少杂菌污染。中期,即接种15天后,黑木耳菌丝生长已占优势,将温度升高到28℃左右,加快发菌速度。后期,当菌丝体快长满,即培养将结束的10天内,再把温度降至22℃左右,菌丝在较低温度下生长得健壮,营养分解吸收充分。这样培养出的菌袋出耳早,分化快,抗病力强,产量高。养菌期间栽培袋内的温度必须一直控制在32℃以下,温度测量以上数第二层和最下层为准。培养室的湿度一般保持在55%—65%之间。黑木耳在菌丝培养阶段不需要光线,培养室的门窗要挂上布帘,使室内光线接近黑暗。培养室每天要通风20—30分钟。保证有足够的氧气来维持黑木耳菌丝体正常的代谢作用。后期,更要增加通风时间和次数,保持培养室内空气新鲜。

六、做床

选地势平坦、靠近水源、排水良好的地块作距地高10厘米,宽200厘米,长度不限的床,床与床之间留有排水沟。床做好后,床面应浇一次重水,然后喷500倍甲基托布津溶液消毒。

七、下架

接种好的栽培袋经30—40天培养,菌丝体就可长满栽培袋。菌丝体长满后便可全部撤下培养架,再进行下一批栽培袋生产。将培养好菌丝体的栽培袋运到做好床面的大田中按3米宽,无限长堆放,运输时要轻拿轻放。用草帘覆盖待温度达到栽培袋适宜生长温度后进行催耳管理。感染杂菌的栽培袋要单独放,放在最后开口。运输时要轻拿轻放。

八、催耳

每袋用专用开口器扎深度0.5厘米,黄豆粒大小的小孔,每袋大约扎150个孔,最底层的口应离地面5厘米以上。口与口之间呈品字形排列,均匀分布,这种打孔方式耳片多为单片,产品质量高。将二个床的菌袋摆放在一个床内进行催芽管理。每平方米可摆40袋,袋与袋之间留3厘米的距离,排放时地面不铺地膜,排放时如地面干燥需喷底水;地面比较潮湿的可直接摆放。排放完毕后,盖上塑料薄膜,薄膜上盖上草帘子,此后开口后的菌袋进入催芽管理阶段,此期不可向袋上浇水,应注意床内的湿度,这个期间床面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85%—90%。过于干燥不利于开口处伤口修复;湿度太大,菌丝易从开口处穿出,影响耳基形成。简便方法是:看塑料薄膜上有无水雾或水珠,如有水珠下滴,则湿度过大,要增加通风度;塑料膜上无水雾或水珠,为湿度过小,要减少通风量,并需要在床两侧喷水增加床面湿度。根据湿度情况来决定通风量的大小。这个期间床面温度要控制在24℃以下,若温度超过24℃,应通风使温度降到24℃以下。耳基形成后,进入出耳期管理。这一时期的管理要点是:直接给水(给水之前将草帘子、薄膜全部撤掉,),给水量不要过大,并防止水灌入袋内,应根据床内湿度、通风度、自然温度、耳芽情况等综合考虑决定。使芽保持在良好的生长状态,每天傍晚进行通风,直至耳芽长到1厘米左右(耳芽干后要高出菌袋平面),开始分床并进入露天管理。

九、露天管理

分床前需在地面上铺设一层地膜,菌袋须轻拿轻放,直立摆放,每平方米摆放20袋,袋间隔10厘米,以免木耳长大粘连和影响空气的流通。在人行道铺喷水带,水泵用自控开关控制。

生产黑木耳浇水是最关键的一环。要采用清澈无污染的河水或井水。pH值是中性,采用专用喷水设施进行喷水,现用的喷水设施主要有微喷喷头,喷水带等。喷水时间应合理安排,一旦定下后就不能改变。如自小开始,早晚浇水,那么直到最后也不能变,不能不管什么时候想浇水就浇水。可以采取:早3点到7点,下午3点到晚上7点的浇水方法。干干湿湿,干湿交替,黑木耳耐旱性强,耳芽及耳片干燥收缩后,在适宜的湿度条件下,可恢复生长发育。干燥时,菌丝生长,积累养分;湿润时耳片生长,消耗养分,在整个管理时期,应掌握“前干后湿”,形成耳芽后保持“干干湿湿,干湿交替”的管理方法。

十、采摘

当耳片背后出现白色的孢子,达到八成熟时要及时采收。若待耳片伸长或向上卷时再采摘就会影响质量和产量。采收时用刀片在耳基处割下,不要带锯沫,保持耳片的清洁。不可用手握住耳片贴根处拧下。

十一、晾晒

采后要及时晾晒,晾晒时要耳片在上,耳基在下,大朵的晾晒时要将耳片撕开,成单片状。晾晒要用网状物,上下通气。晾晒中途不可翻动,要一次性晒干。然后装入编织袋后放置干燥库房储存。

(作者单位:平山县农牧局)

猜你喜欢
耳片封口床面
鱼鳞状床面粗糙特性
非比例多轴载荷耳片的疲劳分析方法
民用飞机耳片结构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
基于三维模型耳片接头几何参数敏感性分析
对瓦里安碳纤维治疗床面模型的评估
淹没植物明渠床面冲淤及其对水流运动的影响
水科学进展(2021年2期)2021-04-12 03:53:28
为什么食品袋封口设计成锯齿状就容易撕开
科学大众(2020年12期)2020-08-13 03:22:18
改进的投影覆盖方法对辽河河道粗糙床面分维量化研究
袖口包装机封口刀的改进
时代农机(2018年5期)2018-02-01 23:20:12
含孔边套筒的厚截面复合材料接头耳片强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