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峰
地锦管护中病虫害防治的几点体会
刘德峰
地锦也叫爬山虎,蔓枝密叶,是垂直绿化的优良材料。常攀爬在建筑的墙壁、山石及树干等处,一根茎粗2—3厘米的藤条,2年内墙面绿化覆盖面积可达30—50平方米;具有减少噪音、吸尘、降温吸湿、美化、绿化环境的作用。夏季苍翠,入秋叶色变红,格外美观。
地锦性喜阴湿的环境,但不怕强光。耐旱,忌积水。耐寒,对土壤及气候适应能力强,但在阴湿、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最佳。对氯气抗性强,生长快,耐修剪。
但是,地锦常有叶斑病、白粉病、炭疽病及煤污病等危害,也有蚜虫、双斜卷叶蛾等虫害发生。
黄壁庄水库种植地锦300余亩,原来属于放任生长,粗放管理,常受叶斑病、白粉病和炭疽病等侵害,受害植物的叶片产生黑斑、变黑或发生早期落叶,影响开花,甚至引起死亡,降低观赏价值,同时也受到蚜虫、双斜卷叶蛾等的侵害。在最近几年进行了细化管理,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加强栽培管理,种植密度要适当,及时修剪病枝和多余枝条、增强通风透光性,及时除湿降温,防止湿气滞留,增强地锦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
1、植物休眠期喷3至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销毁落叶,消灭越冬病源。
2、地锦炭疽病,先发生在近地面的叶片上。发病初期产生黄色小斑点,扩展后呈半圆形色斑,直径7—10毫米,发病后期病斑中央组织灰色至灰白色,斑缘深褐色,其上产生黑色小点。发病特点,病菌在病叶残体上越冬,由风、雨、水滴滴溅传播。高温、多雨或空气高温高湿条件下有利于病害发生,可引起地锦早期叶枯早落。
地锦叶斑病,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褐色小斑点,后扩大成近圆形病斑,直径3—6毫米,后期病斑组织变成浅黄色,但叶缘为褐色,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点粒—分生孢子器。可引起地锦早期落叶。
白粉病发生在地锦的叶、嫩茎、花柄及花蕾、花瓣等部位,初期为黄绿色不规则小斑,边缘不明显。随后病斑不断扩大,表面生出白粉斑,最后该处长出无数黑点。染病部位变成灰色,连片覆盖其表面,边缘不清晰,呈污白色或淡灰白色。受害严重时叶片皱缩变小,嫩梢扭曲畸形,花芽不开。
对于叶斑病、白粉病、炭疽病,在伏天,也就是在闷热天气到来之前(大约在7月15日左右开始)每隔7—10天喷一次杀菌剂,连喷3次,可喷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进行防治。二者应交替使用。也可喷施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至800倍液。效果比较理想。
3、地锦常也受煤污病侵害,受害植物的叶片布满黑色的煤粉层,影响开花,降低观赏价值,甚至引起死亡。
防治方法:
(1)煤污病防治应以治虫为主。防治煤污病应结合防治虫害,蚜虫、介壳虫等害虫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糖分,可诱发煤污病的产生,使植株叶片上分布黑色煤烟状的霉层,因此我们应结合防治虫害来防治煤污病。但是我们应仔细判断是否属于由虫害所引起。
(2)在发病盛期,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进行防治。
(3)对于寄生菌引起的煤污病,可喷施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至800倍液。
对于地锦虫害的防治,在黄壁庄水库,地锦上发生的害虫多为双斜卷叶蛾,该虫一年发生3—5代,以幼虫结茧在土壤中越冬。翌年5月上旬出土,幼虫较活跃,受惊后吐丝下垂逃跑。6月为化蛹期,在6月中旬进行羽化,8月为为害盛期。虫害发生时间在春秋两次高峰。春季在5月初发生,秋季在8月上中旬,虫害发生时,可在短时间内将地锦叶片吃光,造成光秃,影响观光和绿化效果,所以,及时观察预测很关键,一定要准确及时,使用农药为48%毒死蜱乳油800—1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等,效果比较理想。
对于防治蚜虫来说,用常规的蚜虫杀虫剂即可,如:氧化乐果、吡虫啉等,但是,蚜虫一年可发生多代,尤其天气干旱时更易发生蚜虫虫害,应注意观察及时防治。对于介壳虫,可喷施40%速蚧杀乳油1500至2000倍液,6%吡虫啉可溶性液剂2000倍液,菊酯类农药2500倍液。上述三种药剂交替使用,每隔7至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至3次,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通过近年来的管理,地锦绿化美化效果有了显著地提高,这点工作经验与各位分享,希望能对各位读者的工作有所参考。林果园艺
(作者单位:河北省黄壁庄水库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