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书英
邯郸市小麦早春管理技术要素
丁书英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最南部,是粮食生产大市,粮食常年种植面积在1160万亩左右,其中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邯郸市也是全国小麦优势产区,常年种植面积在560万亩左右。近年来,全市把粮食生产放在“三农”工作的首位,大力推广粮食高产栽培集成技术,实现了从2003年到2013年小麦单产的“十连增”, 到2013年,全市小麦平均亩产到达459.8公斤,位居河北省第1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全市小麦单产的连年增加得益于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到位,其中返青后到抽穗前是小麦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在此阶段,低温、干旱等气象灾害频发,加强春季小麦田间管理是小麦全生育期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应以“群体合理、个体健壮”为目标,以“促苗早发”为核心,结合苗情特点,围绕镇压锄划、科学运筹春季第一次肥水、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和预防早春冻害等措施展开。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镇压可以提升地温、沉实土壤、减少蒸发,避免冷空气侵入分蘖节附近空隙冻伤麦苗,有助于抑制旺苗地上部生长,控旺转壮;中耕锄划,有增加地温、促根下扎、促苗早发的作用,尤其对群体偏大,生长过旺的麦田,深锄断根可以减少无效分蘖,控制旺长。由于2013年小麦种子发芽率略低,播量比往年略高,群体偏大,且秋季播种以来,全市冬前积温比往年偏高,小麦在12月中旬进入越冬期,比往年推迟了7天左右,叶片比常年多0.5片,尤其是10月7日前播种麦苗达到6叶或6叶1心,镇压锄划可以控旺转壮,减少倒伏风险。早春镇压锄划一般结合进行,一般在小麦返青后晴好天气的午后进行镇压,先压后锄,同时消灭越冬杂草。
早春水肥管理以促进两级分化,提高分蘖成穗率为核心。为避免降低地温,一般麦田提倡免浇返青水,春季第一次肥水推迟到3月中下旬或4月上旬,根据苗情墒情分类管理:对于群体在80万以上的麦田,春季肥水管理的原则是以控为主,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将春一水推迟在小麦拔节期,结合浇水亩追尿素或氮钾复合肥15公斤左右;对于群体在60-80万的麦田应控促结合,巩固冬前分蘖,适当促进春季分蘖发生,提高分蘖成穗率,小麦起身后期浇春一水,结合浇水亩追尿素或氮钾复合肥15公斤左右;对于群体60万以下的麦田和晚播麦田以及缺墒严重麦田,应在返青后期,地温在5℃以上时进行第一次浇水施肥,但水量不要过大,以30立方米1亩左右为宜,结合浇水亩施尿素5~7公斤和适量的磷酸二铵,浇水后要及时锄划,破除板结、增温保墒,第二次肥水在拔节期进行。
小麦返青到起身期,对群体偏大、麦苗细弱,有后期倒伏潜在危险的麦田,在做好镇压锄划、水肥调控的同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培育壮苗,降低基部节间,提高抗倒抗病能力。2012年春,小麦返青后全市气温偏低,拔节后气温又偏高,且春季降雨充沛,4月23-24日又普降大到暴雨,按照以往经验,小麦极易发生倒伏,但是当年全市小麦没有出现大面积倒伏,喜获丰收,达到平均亩产455.2公斤,比上年增产31.9公斤的良好收成,这得益于镇压锄划、水肥调控和化学调控等项技术的落实到位。据2012年5月2日调查,全市麦田小麦基部第一节间平均长度4.8厘米,第二节间平均长度8.3厘米,一二节间总长度13.1厘米,长度结构比例在抗倒伏范围之内。
小麦起身期是使用化学除草剂除草的好时机,此时麦田杂草都已基本出土,喷撒除草剂既能提高杀草效果,又避免麦苗过大受药害。一般使用苯磺隆等防除播娘蒿、荠菜、藜等阔叶杂草,拔节后禁用除草剂,禾本科杂草应采取人工拔除措施。同时,根据病虫情报,及时防治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和麦红蜘蛛、麦叶蜂、小麦吸浆虫等病虫害。
倒春寒是我市早春常发灾害,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防止早春冻害,邯郸市一般晚霜期为4月20日左右,有时小麦拔节后有晚霜危害。发生霜冻后,必须立即加强田间管理,采取浇水追肥等补救措施,以减少损失。
(作者单位:邯郸市农业局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