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昊
(重庆市长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科401220)
重庆市某区2003~2014年艾滋病疫情分析
张 昊
(重庆市长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科401220)
目的分析重庆市某区2003~2014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及流行特征,以便为重庆市某区制定防治艾滋病相关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新)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对重庆市某区2003~2014年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3~2014年重庆市某区艾滋病疫情逐渐上升,共计报告718例,HIV感染者443例(61.70%),艾滋病患者275例(38.30%)。718例HIV/艾滋病患者中男585例(81.48%),女133例(18.52%);以40~<50岁[34.12%(245/718)]、家务及待业[27.86%(200/718)]、初中文化程度[52.37%(376/718)]为主,传播途径主要以异性性传播[57.66%(414/718)]、注射毒品传播[20.89%(150/718)]、同性性传播[15.60%(112/718)]为主。结论重庆市某区为艾滋病疫情一类县区,性传播及注射吸毒为最主要传播途径,高危人群普遍缺乏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男男性接触人群、老年感染者逐年上升,已成为当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HIV感染/流行病学;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流行病学;HIV感染/预防和控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预防和控制;疾病暴发流行;重庆
重庆市某区地处重庆市中部,辖区南北长56.5公里,东西距57.5公里,总面积1 423.62平方公里,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和14个镇。重庆市某区自2003年发现第1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以来,HIV/艾滋病累计发现例数已呈逐年增长趋势。为更好地了解重庆市某区HIV/艾滋病疫情情况,为相关部门制定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作者将重庆市某区2003~2014年报告的HIV/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新),选择200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报告的病例(按现住地址统计)。人口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基本信息系统。
1.2 方法 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利用WPS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1 疫情概况 自2003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以来,截止2014年12月31日,重庆市某区现住址HIV/艾滋病报告病例718例,感染率为89.08/10万,HIV感染者443例(61.70%),艾滋病患者275例(38.30%)。至2014年底死亡113例,其中58例为HIV感染者,55例为艾滋病患者,HIV/艾滋病病死率为15.74%,见表1。
2.2 地区分布 重庆市某区内18个街道及乡镇均有HIV/艾滋病病例报告,其中病例报告居前3位者依次为凤城街道、晏家街道、长寿湖镇。渡舟街道辖区内有重庆市某监狱专为HIV/艾滋病羁押人员设立的艾滋病监管区,至2014年年底已登记收押HIV/艾滋病患者194例[27.02%(194/718)]。除HIV/艾滋病羁押人员外,共报告病例524例,其中城区4个街道共报告病例237例[33.01%(237/718)],见表2。
2.3 人群分布
2.3.1 性别比例 718例HIV/艾滋病患者中男585例(81.48%),HIV感染者362例,艾滋病患者223例;女133例(18.52%),HIV感染者81例,艾滋病患者52例。男女比例为4.40∶1,见表1。
2.3.2 年龄分布 718例HIV/艾滋病患者年龄主要分布于20~<60岁,共647例(90.11%),尤其以20~<50岁年龄段为主,40~<50岁年龄组最多[34.12%(245/718)]。死亡患者年龄主要集中于30~<70岁,共97例,40~<50岁年龄组最多[35.40%(40/113)],见表3。
表1 HIV/艾滋病病例报告情况(n)
表2 各街道及乡镇HIV/艾滋病病例报告情况(n)
2.3.3 文化程度及职业分布 718例HIV/艾滋病患者中居前3位的职业依次为家务及待业200例(27.86%)、农民127例(17.69%)、其他109例(15.18%),共436例(60.72%)。散居儿童及学生9例(1.25%),职业不详93例(12.95%)。718例HIV/艾滋病患者中初中文化程度者最多[52.37%(376/718)]例,其次为小学151例(21.03%)、高中及中专120例(16.71%),大专及以上占6.55%,文盲占2.92%,不详占0.42%,见表4。
表3 各年龄段HIV/艾滋病病例报告情况(n)
表4 不同职业及文化程度HIV/艾滋病病例报告情况
2.4 传播途径 718例HIV/艾滋病患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及注射毒品传播,共691例(含注射毒品及性传播类型),占96.24%,其中经性传播526例(73.26%),异性性传播 414例(57.66%),同性性传播 112例(15.60%);经注射毒品传播150例(20.89%),注射毒品及性传播15例(2.09%)。母婴传播6例(0.84%),血液及血制品传播3例(0.42%),不详及其他18例(2.51%),见图1。
图1 718例HIV/艾滋病患者的主要传播途径
重庆市某区HIV/艾滋病患者自2003年首次发现以来,艾滋病疫情持续上升,感染者数量逐渐增多,与重庆市的流行趋势一致[1],自2013年开始趋于稳定,但仍然呈稳中上升趋势。截至2014年12月31日,报告HIV/艾滋病患者718例,现存活患者605例,其中社会人员451例,监管场所羁押人员154例;累计死亡113例,HIV感染者58例,艾滋病患者55例。长寿辖区内各乡镇街道均有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长寿城区4个街道及主要的中心场镇,显示出病例多来自于工、商业及生活水平较好的城区,与城区及中心场镇经济较农村发达、人口流动性较大、辖区内及周边娱乐服务场所较多、人群通过各种途径被感染的机会较其他乡镇多有关[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男女比例为4.40∶1,与我国及重庆市艾滋病疫情男性多于女性是一致的[3]。疫情集中在社会闲散人员中,高发于20~<60岁,以初中、小学、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家务及待业、农民、其他职业等为主,这是由于该部分人群处于性活跃期,而又普遍文化程度偏低,缺乏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安全套使用率低,较容易发生不安全性行为,以致感染[4]。
近年来,艾滋病逐渐呈现从一般人群向特殊人群扩散的趋势[5],老年人群中的流行呈上升趋势,可能与老年人群在发生离异、丧偶或离退休等情况后晚年空虚、孤独,肆意与低档暗娼或临时性伴发生不安全性行为有关。目前,重庆市某区HIV的传播途径主要为性传播和注射毒品传播,其中非婚异性性接触为传播的主要方式,与性活跃期人群性生活频繁,发生不安全非婚异性性行为概率增加有关。同时重庆市某区拥有国家级、市级、区级等重工、化工企业,企业男女员工比例严重失调,人群性需求量大,催生了暗娼的发展,流动人口多,也为重庆市某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带来很大挑战,与熊燃等[6]报道一致。值得注意的是,男男性接触人群(men who havesex with men,MSM)中HIV感染者逐年增加,自2006年明显上升,MSM占15.60%(112/718),与MSM性生活频繁、临时性伴侣多、无保护肛交性行为普遍存在等有关,MSM性传播效率高于异性性行为,且我国MSM多有配偶,这也起到了家庭内传播的“桥梁人群”的作用,目前,逐渐成为我国HIV感染流行的重要途径之一[7]。注射毒品传播所致的HIV感染自2010年逐年趋于平稳,与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的推进和国家相关的大力整治工作具有一定联系。
按照中疾控办发〔2013〕148号文件要求,重庆市某区已确定为艾滋病一类疫情区[8],故而在艾滋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方面显得尤为谨慎,因此,结合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和重庆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要求,重庆市某区仍然需为艾滋病防治工作继续努力并采取有效措施:(1)进一步推动重庆市某区艾滋病高危监测,扩大监测范围,将性病门诊确诊者纳入监测中,在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建立更多有资质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点,提高监测力度,最大限度地尽早发现HIV/艾滋患者[9]。(2)做好感染者的诊断、报告、流行病学调查、随访、管理及治疗等一系列工作,学习并优化抗病毒治疗方案,提高医护人员防控及诊治HIV/艾滋病的能力,确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落实好“四免一关怀”政策。(3)有针对性地进行高危干预工作和专题调查,做到目标性强,效果质量评估良好。建立有需要的哨点监测,如暗娼、MSM、性病就诊者等。及时对重庆市某区艾滋病疫情流行情况进行评估,不断制定和调整针对性强的HIV高危人群干预防控综合措施。(4)加强对各类高危人群的宣教工作,倡导健康安全性行为,增强易感人群安全套使用意识,结合艾滋病流行趋势,与相关部门联合推进宣教工作,提高学生、老年人、流动人口等人群的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将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推进校园、社区和农村。(5)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建立多元化志愿者队伍,提高志愿者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能力,利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提高艾滋病防控工作质量[3]。(6)预防艾滋病在人群中的传播仍然是重庆市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强化政府职责,由政府宏观调控,落实多部门合作机制,建立由卫生、公安、工商等多部门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
[1]丁贤彬,邝富国,凌华,等.重庆市艾滋病流行现状及防制策略[J].疾病控制杂志,2005,9(4):340-341.
[2]刘霞,朱玉秀,甘净,等.2008-2011年双流县艾滋病疫情分析[J].职业卫生与伤病,2012,27(6):371-373.
[3]谭学筠,李大兴,肖伦,等.1997-2012年重庆市九龙坡区艾滋病疫情分析[J].海南医学,2014,25(4):599-601.
[4]周彩霞,潘志萍,陈正义,等.遵义市1995-2010年艾滋病流行情况分析[J].贵州医药,2011,35(11):1025-1026.
[5]徐鹏,刘康迈,吴尊友,等.日本艾滋病疫情处于低流行状态的原因分析和思考[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4(1):66-70.
[6]熊燃,毛宇嵘.2008年11省艾滋病防治工作综合技术督导的发现及问题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16(1):36-39.
[7]汪宁.我国艾滋病预防控制的形势与面临的挑战[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4,38(5):291-293.
[8]中国疾控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控中心关于印发中国艾滋病流行水平分类标准(试行)的通知[S].2013-06-17.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18(1):1-5.
Analysis on AIDS epidemic situation in Changshou district of Chongqing city from 2003 to 2014
Zhang Hao
(Changshou District of Chongqi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401220,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infection status and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in a district of Chongqing city from 2003 to 2014 so as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Changshou district formulating AIDS related prevention strategies.MethodsThe related information data of HIV infected persons and AIDS patients in Changshou district during 2003-2014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AIDS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n the China Information System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nd analyzed by using the 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method.ResultsTotally 718 cases of HIV infection/AIDS were reported in Changshou district,including 443 cases(61.70%)of HIV infection and 275 cases(38.30%)of AIDS.In 718 cases of HIV infection/AIDS,585 cases(81.48%)were males and 133 cases(18.52%)were females.The patients were mainly in the age group of 40-<50 years old[34.12%(245/718)],housework and unemployed [27.86%(200/718)],and junior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level[52.37%376/718].The transmission routes mainly included heterosexual transmission[57.66%(414/718)],injecting drug transmission[20.89%(150/718)],homosexual transmission[15.60%(112/718)].ResultsChangshou district of Chongqing city is a the class 1 county as the AIDS epidemic situation,sexual transmission and injection drug use are the main transmission routes and high-risk groups generally lack the AIDS related knowledge. The men sexed with men(MSM)sexual contact crowd and elderly with HIV infection are increased year by year,which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current 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HIV infections/epidemiology;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epidemiology;HIV Infections/prevention&control;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prevention&control;Disease outbreaks;Chongqing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7.008
A
1009-5519(2015)17-2590-04
2015-04-28)
张昊(1990-),男,重庆沙坪坝人,主要从事性病及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工作;E-mail:3051880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