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有云 杨 静 杨 勇
理想是人们以现实为依据、对社会和人生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期、向往和超越性追求,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具有激励和指引作用。军人的意志和战斗力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理想是士兵工作、训练和生活的重要动力。引导士兵树立积极的理想,对他们的现在、未来及终身社会化发展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目前各种思想价值标准充斥于社会之中,与积极思想并存的社会负面信息也会对人们造成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容易模糊理想信念、扭曲价值取向,甚至对主流价值取向进行怀疑和否定。处于特殊环境中的青年士兵,在服役期间面临着很多人生中的重大抉择,能够获得的社会支持相对较为单一。有研究发现,缺乏社会支持和压力得不到排解等因素可能会导致士兵出现自杀意念或者职业倦怠[1-2],而理想可以指引和激励军人面对困难,为前进指明方向。为了更加有效的了解士兵理想现状,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士兵人格的全面发展,引领士兵、特别是青年士兵的信仰追求,亟需对士兵理想进行分析与研究。
现有的士兵理想相关学术论文大多是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来对理想进行理论探讨,且其中以军校学员为对象居多,如研究[3]指出了当前军校学员理想信念的新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等;郝晓萍[4]等提出在对军校学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应本着“软着陆”等几条重要原则。马飞[5]认为当代军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需建立在诚信建设的基础上。潘林祥[6]等通过问卷、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对军校学员坚定理想信念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目前尚未发现从心理学角度对士兵理想进行实证性研究的论文。同时目前已有的理想测量工具均针对学生等青少年群体,因此有必要建立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能广泛推广的士兵理想问卷,从而丰富士兵理想的研究手段,同时进一步拓展理想研究的主题。
为了给基层部队思想教育提供心理学上的依据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有效掌握士兵心理动态,本研究拟在参照现有理想的理论基础上,结合访谈和开放式问卷,按照问卷编制的程序,编制《士兵理想问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考察问卷的各种信效度指标,以此为依据进一步探讨士兵理想结构和现状。
1.1.1 开放问卷研究对象 通过个别施测的方式,对来自中部、东部、西部等地的23名士兵进行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内容涉及了“对理想的理解,理想的分类,影响理想的因素,理想发生的变化,周围环境是如何影响理想的”等一系列问题。
1.1.2 预测问卷的被试 采用整群分层取样发放391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84份(98.2%)。由连队主官担任主试,心理学研究生协助,以连队为单位,通过纸笔方式进行集体施测。
1.1.3 正式问卷的被试 采用整群分层取样方式发放809名份问卷,共收回770份有效问卷(95.2%)。具体施测过程同第二次施测。
1.1.4 现状调查的被试 采取整群分层取样方式共发放问卷2500份,收回有效问卷 2310份(92.4%)。具体施测过程同第二次施测。
1.2.1 预测问卷的形成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个人进行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并结合前人编制的类似问卷[7-8]中的部分条目、网络上有关士兵理想的资料、开放式问卷对士兵的调查等,形成士兵理想初始问卷。针对初始问卷征求学者、部队基层领导及士兵意见,主要看是否符合士兵的实际情况,题目中的字词运用是否得当等方面,将类似的题项进行合并,将不适合的题项予以删除,对容易产生歧义的题项则予以修正,从而获得士兵理想的预测问卷。
1.2.2 预测问卷的结构探索 对预测问卷进行测试,对回收的有效问卷结果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最终形成正式问卷。
1.2.3 正式问卷的结构验证 对正式问卷进行施测,进行信效度检验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确立士兵理想结构。
1.2.4 现状调查 利用《士兵理想问卷》正式问卷进行大样本施测,了解士兵理想现状,进行描述统计和差异检验,考察士兵理想的现状。
后3个阶段的被试均采取整群分层抽样,兼顾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发达、一般、欠发达地区,陆军、海军、空军、二炮和武警等各个军种。4个阶段被试均不重复。
运用SPSS 16.0和LISREL 8.5处理数据,主要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
1)维持良好的声誉。为了能够吸引和保留忠诚的顾客,网络商家必须建立起足够的信誉,尽量树立自身在同类平台中的领头形象,并不断扩大自身的影响力。良好的信誉不但可以提升顾客满意度,亦可使顾客通过分享购物过程来提升社会地位。
首先对384份士兵理想预测问卷结果进行了KMO检验和 Bartlett球形检验,显示 KMO值为0.953,说明题项间的关系优良,适合做因素分析;Bartlett's球形检验显著性概率值P=0.000,拒绝虚无假设,代表总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比较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最终得到7个一阶因素,见表1。
表1 士兵理想调查问卷各因素特征值及贡献率(%)
从表1可以看出,对士兵理想预测问卷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最终提取了7个因素,可以解释总变异量的55.182%,包含44个有效项目,构成士兵理想的正式施测问卷。
因素1中因子载荷在0.4以上的项目共9个,如“我希望领导可以对我未来的发展进行指导”、“我愿意对工作进行创新,体验新事物”等;因素2共10个,如“我希望国防军事力量越来越强大”、“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爱护公共财物”等;因素3共6个,如“我希望能提高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成为一名有用的人”、“我想获得更多的知识”等;因素4中共6个,如“我希望拥有优越的物质条件”、“我想要尽情的享受生活”等;因素5中共5个,如“我将绝对维护国家的尊严与主权”、“脚踏实地是实现理想的基础”等;因素6共4个,如“我希望家人身体健康”、“我希望自己的婚姻美满/感情幸福”等;因素7共4个,如“我想和亲朋好友及战友、领导能相互尊重”、“我希望与战友领导和睦相处”等。
本研究对因素进行命名以两条原则为标准:首先根据最初的理论构想进行命名;然后依据因素分析中所得出的项目负荷值对因素进行命名,一般都是根据项目所蕴含的意义进行命名。各维度命名及解释如下:因素1“职业理想”包括9个项目,主要涉及个体对未来职业类型的态度、职业抱负、工作品质以及择业观的心理设想;因素2“社会理想”包括10个项目,主要涉及个体对未来社会特征的设想和对未来国家面貌的预测;因素3“自我理想”包括6个项目,主要涉及个体对自我品质、价值观、自身状态以及自我发展的心理期望;因素4“生活理想”包括6个项目,主要涉及个体对未来人生、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期待以及对美好生活面貌的设想;因素5“道德理想”包括5个项目,主要涉及个体对文明素养以及贡献社会的期望;因素6“家庭理想”包括4个项目,主要涉及个体对家庭环境、家庭关系等方面的心理期望;因素7“人际理想”包括4个项目,主要涉及个体对社会环境、人际关系及社会支持度的心理期望。
利用770名士兵的正式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ISREL 8.70软件对士兵理想调查问卷的7个维度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拟合指数见表2。
表2 士兵理想调查问卷一阶因子模型拟合指数
根据现有测量学观点[9],从研究结果来看本研究问卷模型拟合度良好。可认为编制的士兵理想问卷的结构较好,是较优模型,符合问卷编制标准及要求。
2.3.1 信度检验 士兵理想问卷的总问卷同质性信度系数为0.875,大于0.80,7个维度的同质性信度系数在0.726~0.778之间,均大于0.60的可接受范围;为了获得重测信度,对正式调查样本群体中随机选择某一中队,1个月后又重新施测,共获得合格问卷54份,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前后两次数据进行分析,士兵理想问卷的理想总分重测信度系数为0.869,而7个维度的重测信度系数则处于0.656~0.801之间,具体见表3。因此,可以认为本研究所编制的问卷信度良好,可以作为士兵理想的可靠测查工具。
表3 士兵理想正式问卷及各维度的信度系数
2.3.2 聚合效度 根据心理测量学相关理论[10]可知: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呈中等程度,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聚合效度;如果相关系数太高则表明维度之间是具有某种程度的重合,有些维度可能并非一定需要;如果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较低,则表明有的维度测量的内容并非是本研究所要测量的士兵理想。
使用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士兵理想正式问卷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都处于0.295~0.600之间,呈中等程度相关;各维度和理想的总得分之间的相关则位于0.592~0.776之间,相关程度较高。这两点基本都符合测量学标准,说明各维度间是独立的,并且可以准确反映问卷期望测量的内容,具体结果见表4。由此可看出本研究编制的问卷维度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
表4 士兵理想正式问卷各维度之间及与问卷总分间的相关(r)
士兵理想问卷采用李克特自评式5点计分法,分数越高,表明评价主体的理想水平越高。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士兵理想总体得分的项目均值(4.730)高于单个项目理论中值(3.000),因此,可看出士兵理想处于一个中等偏上的水平。
对各维度的均分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道德理想(4.831 ±0.354)、家庭理想(4.816 ±0.369)和人际理想(4.815 ±0.369)之间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而这3种理想非常显著的高于其他维度(P<0.01),并且其他维度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维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理想(4.790 ±0.363)、自我理想(4.769±0.391)、职业理想(4.651 ± 0.460)、生活理想(4.538 ±0.542)。
本研究结合两种方式来建构士兵理想的结构,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文献资料分析,另一种是自下而上的个人深度访谈、开放式问卷等方式,过程严谨规范,符合问卷编制的标准及要求。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可以发现:士兵理想分为自我理想、社会理想、道德理想、生活理想、家庭理想、职业理想、人际理想7个维度。从内容上看这7个方面涵盖了士兵的个性、品质、外貌、人际交往、军事素养、职业、人生观、价值观、态度、生活追求、社会向往、抱负和未来取向等丰富的内容。这7个因素相互关联和补充,从而全面展现了当代士兵的理想特点和精神追求。
3.2.1 问卷信度检验 本研究在信度检验方面上使用了同质性信度检验和重测信度检验。信度是检验测验是否稳定和可靠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学者[8]皆认为,信度系数在 0.6 ~1.0 之间,则说明该测验是比较可靠的。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信度系数>0.8说明测验才是可以接受的。本研究结果表明,士兵理想正式问卷的总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5,总的重测信度为0.869。而其余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26~0.778之间,重测信度在0.656~0.801之间。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达到了较好的水平。
3.2.2 问卷效度检验 本研究在效度检验方面上采用了内容效度、聚合效度等主要指标。首先从内容效度上来看,本研究分别通过对以往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个人访谈、开放式问卷以及同学科的专家评定,并对士兵进行了初测和正式施测,多次修改问卷各个题项,使问卷具有了良好的内容效度。其次,在聚合效度上,士兵理想正式问卷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在0.295~0.600之间,相关性呈现中等程度;各个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在0.592~0.776之间,相关较高,问卷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
通过对士兵理想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士兵不同理想维度的水平各不相同,层次较为丰富,道德理想、家庭理想和人际理想三种理想水平最高。一方面,由于部队教育中始终坚定不移地将“政治合格”处于主导和优先地位,从而使得士兵在道德理想方面具有很高的自我要求与向往。另外一方面,由于士兵在部队的生活环境较为封闭、年龄较为相近、关系较为简单,这促使其对幸福家庭生活和和谐人际关系具有较强的渴望[11-12]。家庭理想和人际理想水平很高,也是该年龄段青年群体共有的现象。
与此同时,研究中也发现,相对于其他几个维度来说,基层士兵的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水平较低。职业理想主要涉及个体对未来职业类型的态度、职业抱负、工作品质以及择业观的心理设想。生活理想主要涉及个体对未来人生、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期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设想。由于对于大部分士兵而言,军营生活也是其接受职业教育,增强职业素养,筑牢职业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部队各级机构应更加重视士兵的职业和人生规划,充分发挥士兵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等平台,进一步提高士兵的职业技能,为士兵脱下军装走上社会再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1]孟新珍,丁魁,赵小强,等.驻疆军人职业倦怠量表结果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4):559-561
[2]牛威,王伟忠,朱亚清,等.驻海岛士兵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2):219-221
[3]王斌,张岳方.军校学员理想信念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思考[J].世纪桥,2012,26(15):85-86
[4]郝晓萍.军校学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几条重要原则[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4,17(3):89-90
[5]马飞.当代军校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诚信基础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09
[6]潘林祥.加强对军校学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0,14(1):15-20
[7]周宵.当代青少年理想:结构,现状及特征[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2
[8]王涛,王益荣.青年士兵价值观问卷的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9):47-51
[9]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54-165
[10]漆树青,戴海琦,丁树良.现代教育与心理测量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11-229
[11]苏宗义,丁魁,赵鹏林.军队院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及相关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4,40(14):2575-2577
[12]王爽,李如波.军人心理健康的压力因素及应对措施[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29(23):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