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015-07-07 09:28王敦禹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条船粉笔解决问题

王敦禹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018-02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一般的数学问题只要通过一步、二步的计算就能解决。但现在的教材中确实存在着部分习题所取素材与生活不太贴近,使得低年级学生对题目所描述的内容不能够得到清晰的理解,在解决有些数学问题时感到很困惑,无从下手,且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又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在教学时,教师就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通过感性知识,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环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要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各是什么,弄清条件和问题的关系,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一般都比较简单。因此,教师要采用一些直观地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掌握一个问题一般由两个条件,一个问题组成的。弄清楚解决问题的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各是什么是解决好问题的重要前提。例如:教学时,教师左手拿3支粉笔问学生:“老师两只手里一共有几支粉笔?”学生相互疑视不好回答。老师问:“你们为什么不回答呀?”学生说:“不知道老师右手拿了多少只粉笔。”这时,学生已经注意到了,要解决“老师两只手里一共有几支粉笔?”这个问题,还必须补充“老师右手拿了多少支粉笔”的条件才行。于是老师告诉学生:“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不仅要弄清楚要解决数学问题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找准解决问题的条件是什么?只有具备了足够解决问题的条件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你们明白了吗?”学生说:“明白了。”接着老师左手拿3支粉笔,右手拿2支粉笔让学生看。本应顺势提出“老师两只手里一共有几支粉笔”问题的,可老师而向学生提出了“老师手里一共有多少个本子”这一错误的问题让学生解决,学生发现老师的提问不对劲,感悟到问题和条件不对应。马上举起了高高的小手说:“老师您的提问不对,应该提出‘老师手里一共有多少支粉笔?的问题才对”。老师接着高兴的表扬学生说:“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不仅知道了什么是问题,还能提出正确的问题来。”可见老师有意的设计“漏洞”,在教学效果中起到了四两拔千斤的作用。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不仅弄明白了什么是条件,什么是问题,还明白了条件和问题有对应关系,这样为顺利解决数学问题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二、提出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学生熟知不要过易过难的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在练习中,要注意练习的目的和练习的层次,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思维的乐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例如,先让学生解决这样一组问题:

“河里有5条船,又开来了4条,现在有多少条船?”

“河里有5条船,开走了4条,现在有多少条船?”

“河里的船,先开走了5条,又开走了4条,一共开走了多少条船?”

学生通过比较很快掌握了用加、减法解决这类的数学问题,然后再让学生解答下面一类问题:

“小明一分钟写4个大字,二分钟可以写几个大字?”

“毛笔有8支,毛笔套有5个,要把这些毛笔都套上毛笔套,够吗?还缺几个毛笔套?”

这样将问题不断深入,就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积极探索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越学越有兴趣。

三、借助实图为学生尽早提供感性材料,使学生的认识能力逐步深化。在小学低年级解决数学问题的有些题型中,适合于让学生看一看实物或者实图。通过这种方法更能使学生直观明了的解决数学问题,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小学二年级就要求学生会用乘法解决数学问题。

可以这样说:第一个盘里有四个梨,第二个盘里也有四个梨,第三个盘里也有四个梨,一共有多少个梨?

第一个盘里有4个梨,第二盘、第三盘和第一盘同样多,3盘一共有多少个梨?

第一盘、第二盘和第三盘各有4个梨,3盘一共有多少个梨?

每个盘子里有4个梨,3盘一共有多少个梨?

通过这样一组数学题的练习,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认识能力逐步得到了深化。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正确的解决数学问题打好基础。首先,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题意清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前提。先是要把题目读正确,不读破句,不添字漏字,学会独立阅读题目。其次要会理解题目中的每一句话的意思,弄清题意。例如:“学校要种12棵树,每人种4棵,需要几人种?”学生能理解的说出“学校要种12棵树”就是一共要种树的棵数;“每人种4棵”就是每一个人都种4棵,即有4棵树就需要一个人种;“需要几人种”是指12棵树需要平均分给几个人种。以后,再进一步要求学生能够说出这三个数量分别是:种树的总棵数,每人种树的棵数和种树的人数,要求学生会用自己的话复述题目的意思。总之,教师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都应该要求学生先完整的看,再一句一句的看,要边看边思考题目的意思,最后让题目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完整的认识。再次是正确的思维习惯。思路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要培养学生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思考问题,能根据加、减、乘、除的含义去正确的选择运算。解决问题完成后要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判断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不对,就要教会学生验算的方法,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一种是用估算的方法进行验算。例如下题:1公斤黄豆可以磨5公斤豆腐,20公斤黄豆可以磨几公斤豆腐?在解答时,学生应估计出豆腐的公斤数一定要比20公斤多。如果算出20公斤黄豆磨出10公斤豆腐那就错了。另一种是用逆运算的立法进行验算。例如,在解答上一题时,也可以用逆运算的方法验算:算一算每公斤黄豆是不是磨5公斤豆腐。养成验算的好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数学课的开设不仅仅是教孩子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在这种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这对孩子将来的发展大有益处。在小学阶段,运用较多的解题方法,除分析法、综合法外,还有画图、假设、列表、倒推、转化、操作等。然而,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会运用到一定量的知识经验,离开了知识基础解决问题将无从入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日积月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责任编辑刘凌芝)

猜你喜欢
条船粉笔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算法多样化教学分析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粉笔怎么来的
层层推进逐步建构数学模型
——《应用问题(二)》教学
我们的“粉笔头”
粉笔
粉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