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程程
摘 要:数学作为我国高中教学的必修课程之一,有利于培养、活跃学生思维,在高考成绩中占很大的比重,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高考成绩。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为我国数学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在改革中又面临许多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材;自主性;创新
从2010年秋季我国高中数学开始进行新课程改革,到如今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改革中存在数学教师对改革的动因认识不清,对新课程研究不够深入、透彻,对教学新模式不了解,还是以旧模式进行教学等问题。课程改革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容易地学到知识。然而,虽然高中数学改革后的教材更简单,但是学生的数学素质还是没有提高。就目前改革的效果来看,还是存在许多问题。
一、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教材多、杂,编序乱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教材与旧教材相比,确实比较简单,学生更易学习。然而,新教材却比老教材多、杂。新教材除了有必修之外,还有选修,这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很多东西都混编在一起,让学生的学习更困难。虽然教材内容多,但是有许多内容是教师不会讲的。学生不知道什么会讲什么不会讲,什么都学习,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量。除此之外,教材顺序混乱,教师讲完某个章节,不是让学生继续预习下一个章节,而是让学生预习另外一个章节,这让学生很苦恼。
2.高中数学教师对新课改不了解
虽然新课改已实施多年,但是高中数学教师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缺乏了解,高中教师还是以旧的教学模式授课。如今的高中数学课堂还是以教师为主导,整节课主要还是教师讲,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很少。教师也没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不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直到考试时才能了解班上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教师对学习好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放任自流。除此之外,高中数学教师还是以自己的传统习惯进行教学。
3.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没有适合的学习方式
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学生和教师的相互配合。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还是以传统学习方式学习,等着教师讲,教师不讲就不会动手做,自主学习能力弱。其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外主动预习和复习课程的人很少,即使教师布置了预习课文,学生还是不会主动去看书。面对不会做的题目,学生不会主动请教教师,特别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因为觉得自己的实力不好,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然后自暴自弃。当然,有很多的学生是因为讨厌学习才不会去学习。有许多学生认为数学很难,特别是文科生,面对数学,脑袋都大了,能避免就尽量避免,更不用说主动学习了。有许多想学好数学的学生认为学数学就是多做题,想要用题海战术来提高数学成绩,盲目做题,不会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二、针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1.完善教材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存在的问题我们也已经了解。教材多、杂,编序乱,教师可以把多余的内容删除,为学生减轻学习负担。此外,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编排数学教材的顺序。对于旧的教材,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开设有关课程,让高中数学教师对新课改有更深入的了解
因为习惯了旧的教学模式,改革让教师适应不过来,对新课改也不是很了解。许多教师只知道新课改,但是新课改的动因是什么,新课改到底怎样做,很少有人知道。首先,我们可以派相关专家给教师讲新课改的内容,怎样展开相关工作。学校也可以让数学教师成立相关学习小组学习新课改。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备课讲课,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能整堂课都是自己在讲课,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最后,不要轻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平等对待。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的自主性
改变以往以教师讲课为主的教学模式。正是由于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课为主导,学生的思维被束缚。在课堂上,我们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多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促使学生思考、探究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要明确自己的任务:作为高中生,最重要的任务是考大学,而不是任性,不想学就不学。最后,我们要引导学生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不能只跟着教师学。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到适当的学习方式,这样我们才会学得轻松。
总之,新课改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其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但是这也为我们提供了机遇。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教学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张罗荣.新课程视阔下高中数学教学得几点体会[J].考试周刊,2014(39):3-4.
[2]王德昌.试论高中数学新课改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学习:中,2013(10).
[3]彭云.关于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文学模式研究[J].中学时代,2014(04).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