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
徐达内对营销市场的先决判断力: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别人是火什么做什么,他是做什么火什么。
在全民创业的氛围下,创业容易,但坚持11年并不简单,11年多个项目、一手操控,更不简单,而让每个项目全部成功,简直难上加难!但徐达内做到了。
在创业前,徐达内是《文汇报》历史上最年轻的的主任助理、《东方早报》的副总编。然而,即便取得如此成绩,徐达内还是选择跳出体制,走上创业之路。
从2004年开始,徐达内先后创立多家公司,在这些创业项目中,EG365与媒体札记发展稳定,盈利颇丰;而最新创立的新榜刚获2020万A轮融资,公司估值超2亿,徐达内的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
你也许觉得上述经历已是传奇,然而,真正令人惊呼的是:在创业过程中,有一段时间徐达内身兼多个项目,甚至还得挤出时间撰写FT中文网的专栏《媒体札记》,其独具开创性的政经评论也为他赢得亚洲新闻奖(SOPA)。创业项目涉及多个领域,从设计、媒体到数据挖掘,无不成功。徐达内对营销市场的先决判断力: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别人是火什么做什么,他是做什么火什么。
创业路漫漫,究竟需要怎样的双商与体力,才能成就一个徐达内呢?
喜欢齐达内的徐达内
见面时,北京城正浸在秋雨中,潮湿混着寒风在空中肆虐,仿佛南方的冬季。7年前,正是相似的气候下,徐达内开启了自己的《媒体札记》主笔生涯。
2008年初,他因雪灾被困安徽,突然接到好友方三文电话:“你快看,我们网站那个艳照门专题太牛逼了!”闲来无事,徐达内顺手写了一篇比较不同门户报道“艳照门”的分析文章,被在FT中文网工作的前同事高嵩看到,对方邀请他,“来我们这写专栏吧。”
一开始,取笔名叫“老徐”,高嵩摇摇头,“再想想”。“那就徐达内吧,谁让我喜欢齐达内呢。”笔名定了,写文章却没有想象中的容易。每次下笔,徐达内要读30多份日报的头版、要闻版、评论版,还要看三四百个微博、微信,以及意见领袖的评论意见。
《媒体札记》因其亦庄亦谐的文风、独到犀利的角度,收获不少粉丝,并被亲切地称为“煤渣”。甚至追随他创业的员工,很多人都是“看着媒体札记长大的”。
爱惜羽毛的徐达内,对每篇文章都会投入大量心血。但他发现,因为缺乏量化的标准,“选择什么素材纳入专栏,有时心里没底。”
直到去年7月25日,微信开放阅读量数据,他发现,很多原以为热门的内容,阅读数其实寥寥无几。他和朋友商量,不然做个公众号排行榜,看看到底谁最火。
5天后,第一期排行榜通过《媒体札记》公众号发布,阅读数远远超过平时的文章,甚至有人主动找到他要求入榜。徐达内嗅出了这个领域的商机,几天后,他和朋友组建项目组,注册公号“新媒体排行榜”(之后改名“新榜”),甚至“忽悠”刚来《媒体札记》实习的小姑娘做了第一代“榜妹”。
放弃热门的专栏转而做数据分析,在徐达内看来是“顺势而为”的改变,“我有这个需求,感受到大家有需求,恰好我有这样的资源能力,那我就做了。”
媒体札记无法抵达的彼岸,新榜可以做到一些
事实上,“新榜”并不是徐达内第一次创业。
2007年,而立之年的他离开《东方早报》,创立公司EG365,面向国内媒体批量供应信息图表,同时为商业公司以及给政府机构做项目或科普画册。
离职前,徐达内是报社副总编,但总是不适应,“感觉自己像被供在神坛上的佛龛。”报纸每天交版时间是12点,徐达内11点拿到版面,剩下一个小时的修改时间,“只能改改错别字,远离了业务一线,觉得有些失落。”
一次,他脑子一热,把头版头条从头到尾彻底修改了一遍,第二天记者抱怨,“我的稿子不是这样啊。”徐达内笑着说,“就像一直在当教练,终于有机会去踢场球,太过瘾了!”
现在的他,希望能摘下文化人的标签,变成一名生意人,“我更希望大家把我看成一名遵照商业规律做事的商人。”
事实上,去年8月“新榜”成立以来,徐达内已经不再主笔《媒体札记》,而是交由詹万承负责。
前段时间,徐达内更新了一篇《侈谈体面》,导语中明确注明:写在“新榜优选”广告匹配交易平台公测上线时。他毫不避讳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公关,“负责PR的同事跟我说,我们的平台上线了,你搞点啥,我说搞点啥呢?她说你写个东西吧。”
“客观地讲,《媒体札记》质量确实有下降,以前成稿后我会看一遍,现在越来越没有时间。基于这种情况,会给大家设置一些禁区,变成了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审查。”
内容没有办法让大家满意,徐达内有些焦虑,“与其不及格,还不如不做,也算是爱惜羽毛吧。”在广州地下车库的走廊上,他和詹万承交谈了一分钟,做出《媒体札记》无限期停更的决定。
詹万承在最后一篇媒体札记《徐徐达内》中与网友告别,“出现于2008年的媒体札记,作为一叶扁舟,她的使命或许早就已经完成了。”
“那些媒体札记无法抵达的彼岸,新榜可以做到一些。”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新榜”之后,最让徐达内苦恼的是出差多了。
“前两年,只有太太出门上班,妈妈跟我们住在一起,一天三顿统统在家里吃,不出门。”徐达内笑着说。
那时他的生活作息更像是一个“家庭主妇”——晚上10点睡觉,早上6点起床,“上午把女儿送去幼儿园,开始写文章,写到12点吃午饭,再稍微收点尾,1点左右肯定结束了,写完把邮件发给FT中文网或编辑,我就下班了。”
之后,徐达内会习惯性地睡一个小时午觉,起床后看看书,3点45分准时出门接女儿放学,回来陪她玩,晚上看书或看电视剧。
电视剧和娱乐节目是他宅在家中的休闲方式,“以前早上起床,会吃着早饭看《康熙来了》。”最近他爱上英剧《Big Train》,因为剧中“totally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一次,他在朋友圈中说,“下载一套《昼颜》作为火车上的消遣会不会不太合适”,5天后,他就已经在高铁上看着《昼颜》打发时间。但对此并不是毫无节制,“看《北平无战事》打破了自己平时的作息规律,要检讨。”
除了追剧,徐达内最大的爱好是足球。他带着球鞋,在世界各地旅行时“蹭球踢”,柬埔寨暹粒的菜地、巴黎埃菲尔铁塔下、东京国立竞技场,都出现过他的身影。
在上海,周三和周五晚上是固定踢球时间,出差多了,他会在周五下午赶回上海,“提前把车停在机场,后备箱装着球衣球鞋,飞机降落后,直接开车到球场。”
創业一年多,徐达内没感觉自己特别激动过。“新榜”办公室隔壁是一家讨债公司,上午8点会准时传来整齐划一的口号声:完成业绩!奋发进取!从我做起!“我不是他们公司的,听了都热血沸腾,觉得是不是应该学一下?想了想还是算了,喊不出来。”
5年前,徐达内的朋友方三文从网易副总编辑岗位离职创业,“他属于直接了当、目标明确的风格,要做什么很清楚,就奔着这个狂奔而去,我特别欣赏他的作风。”
一次聊天,徐达内问对方,“创业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创业公司中,十个活一个不是很正常吗?”方三文云淡风轻地说,“如果失败了,就重新做,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