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伪装者”:“五方特务”袁殊

2015-07-06 02:44顾雪雍
华声 2015年21期
关键词:潘汉年伪装者军统

伪装者作为五方特务,袁殊不断变脸,变来变去,变得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了,精神不能不受到刺激而产生心理变态。他回忆几十年的坎坷苦难,精神时时受到折磨,最后竟像疯子一样大哭大闹,狂燥不安。

前段时间热播的国产谍战剧《伪装者》,一集不落地看完了。剧中的明家大少爷明楼——汪精卫政府、国民党军统和中共上海地下党的三方特务,屡屡把人帅到五体投地、不能自已。据说虚构的明楼其实有一个历史原型,而且原型比明楼更厉害——是中共、共产国际、国民党中统、军统和日本人的五方特务。此人名叫袁殊。虽然同为“伪装者”,袁殊的命运却要比剧中的明楼沉重得多。透过本文,历史隐秘的一页也徐徐翻开。

我所知道的“五方特务”袁殊

在中共的情报人员中,袁殊是最神秘的传奇人物之一,他是“五方特务”(中共、共产国际、国民党中统、军统和日寇),他一生参加过许多惊险的地下战斗,为中共夺取政权立下大功。

笔者曾撰写了《奇才奇闻奇案——恽逸群传》一书,而恽逸群(曾任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社长,中共华东局政治秘书)正好是笔者的舅父,恽逸群又是袁殊的结拜兄弟,是同一战线的战友。笔者与袁及其部下均有过接触。

初次见到袁是在1938年上海“孤岛”时期,当时笔者在一所夜大学新闻系读书,白天无事常到袁主持的杂志社看报聊天。袁当时约近30岁,身材矮胖结实,神采弈弈,来看他的人很多,可见他交际广宽,而一个20多岁的摩登女郎则是常客,她是女作家关露,后来才知道她是潘汉年手下的特工。

博学才子成为“五方特工”

袁殊本名袁学易(也曾用名袁霄逸),1911年出生于湖北蕲春县,父亲袁晓岚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会员。袁殊原是新闻学者和名记者,他将英文Reportage译为“报告文学”首先引入中国。他写了《报告文学论》,对它做出定义。根据袁首创的报告文学理论,他的好友夏衍写出了烩炙人口的《包身工》,成为中国新闻文学史上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儒雅博学的文人后来竟成为“五方特务”,成为神秘的传奇人物。事情的经过是——袁创办《文艺新闻》后,接触了不少思想左倾的作家文人如冯雪峰、茅盾、夏衍、潘梓年等,思想越来越左倾,他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又成为中共领导的“中国文化同盟总会”的常务理事,于是他提出参加中共的要求。

一天潘汉年、王之春约他在咖啡馆见面,通知他已被接纳为中共党员,同时根据他的机智和胆略,吸收他为“中共中央特科”的一员,担负更多的秘密特殊工作,要求他逐渐退去左的色彩,变成灰色人物,打入国民党上层,利用合法身份为中共收集战略情报。于是他开始了第一个特工生涯。

按照中共指示,他停办了已出60期的《文艺新闻》,在他表兄贾伯涛(黄浦军校一期生)介绍下结识了湖北同乡、上海社会局长、国民党中统头子吴醒亚,参加了吴手下的特工小组和更秘密的“干社”。

经吴醒亚介绍,他进入中国最大的经济新闻通讯社“新声通讯社”当记者,得以参加各种招待会和进行个别采访,从此袁结识了许多国民党和社会上层人士,获得不少重要情报不断送给潘汉年。

在采访活动中,他结识了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副领事(日本外务省特务)岩井英一,两人关系逐渐密切,建立了情报交换关系,岩井为鼓励他多给国民党情报,每月付他200元活动费。

当时国民党政府正和日本谈判货币汇率和关税问题,引起各方关注,袁从岩井处获得最新消息,及时报道,使袁因消息灵通而在新闻界声誉鹊起。

为了增添更多的保护色,经批准,他和恽逸群等10位新闻记者“桃园结义”成为结拜兄弟。十兄弟中的老大叫杭石君,是《新闻报》记者又是青帮首领黄金荣的亲信秘书,袁又经杭介绍成为青帮的一份子。恽逸群则成为被称为“商界状元”的闻兰亭帮派的“门生”,闻派势力比青帮小,但也有5千“门生”,大多是工商界骨干和各界专业人士。

帮会不从事政治活动,当时不少中共党员和经济界人士加入青帮和其他帮会,动机是想在遭到国民党迫害和歹徒绑票敲诈时得到帮会的保护。有的文章说袁殊是青帮间谍,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参加帮会的人是没有向帮会提供情报的义务的。

可是出人意料,他在1935年忽然被国民党逮捕了。原来共产国际远东局代局长名华尔托的德国人,在上海与中共一起从事反对国民党的活动,被國民党侦悉而逮捕,从此人的通讯簿中发现有袁霄逸的电话号码,就把袁抓捕,得知袁是共产国际的情报员。

后来华尔托判刑10年,袁判刑2年半,押送武汉监狱,随后又转送湖北反省院服刑。在反省院关了8个月,经袁父的国民党老朋友保释出来了。袁虽出狱,并无自由,仍有特务监视,难以公开活动。他摆脱特务逃回上海找到冯雪峰,要求再去日本躲藏一段时间,得到中共同意后偕妻子再去日本,进早稻田大学历史系当研究生。1937年日本掀起排华高潮,袁和不少留学生被驱逐回国了。

回到上海,袁由夏衍安排在时事新闻社编辑日本问题的书刊。七七抗战开始,国民党军统头子戴笠急于找一些日本通了解日本的军政动态,得青帮另一头目杜月笙推荐,戴笠亲赴袁寓,敦请袁参加军统从事对日工作,袁请示潘汉年,潘认为可以多一个情报来源而表示同意。袁从此改名袁殊,和他的名记者身份告别了。他除了收集日本方面情报提供军统,还为军统组织了两次特别行动。一次是派人炸毁上海虹口日本海军的军火仓库,事成后受军统记大功奖励。另一次是组织工人挖地道,到汪伪的特工总部下,企图把特工总部炸毁,不料被军统叛徒向特工总部告密而失败,随即被捕。

特工总部头目丁默村主张把袁杀掉,李士群则主张留着他以供利用,正在杀与不杀的千钧一发之际,袁妻向潘汉年求救,潘早知袁与上海日本特务头子岩井英一有情报交换关系,就嘱她快去向岩井求救。岩井得知后立即赶到汪伪特工总部要人,奴才怎敢违主子之命,只得把袁释放。

为了感谢岩井救命之恩,袁参加了日寇的特别调查组和后来的日本特务机关“岩井公馆”,公开汉奸身份,这个昔日的天才演员,终于演成了世界少有的“五方特工”的反派角色。

默默无闻地生,默默无闻地死

抗战胜利,广大人民都知道袁殊是大汉奸,袁自知在国统区呆不下去,就带了一船枪械投奔苏北去了。戴笠原准备给袁升官派大用场,获悉他已经逃跑,下令通缉却无济于事了。

笔者为撰写《恽逸群传》,曾以小辈身份去拜访袁,袁住在约20多平方米的房间内,家具简陋,年逾古稀的他衰迈多病。他向笔者讲了恽老的往事后,笔者请求他说:“你能否把你的经历告诉我,也为你写本传记?”他摇摇手说:“不行啊!我的经历都是党的秘密,是不能外传的。我们干情报工作的人,只能默默无闻地生,默默无闻地死。”

笔者看他孑然一身,孤苦无依(妻子离婚后再嫁,两个儿子与他划清界线),就问:“你为何不和关露女士同居,互相照顾呢?”他答:“我最近向她求婚,她不同意。”(后来笔者得知,其时关露因受批斗精神崩溃自杀了)作为五方特务,袁殊不断变脸,变来变去,变得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了,精神不能不受到刺激而产生心理变态。

据恽逸群回忆:“有一年春节,袁照例邀请多位老友到他家吃饭庆贺新岁,大家坐在他家客厅里等他,袁从楼上卧室走下来,走到楼梯一半时停下,突然嚎啕大哭起来,等一会走下与大家见面,又谈笑如常,好像没有发生过这一幕。大家也不问他,因为大家明白,经常变脸使他心理扭曲,变得悲喜无常了。”

1987年冬,袁殊在精神和疾病的双重折磨下去世,结束了传奇般的一生,享年76岁。

摘编自共识网,摘编自共识网,作者顾雪雍,1920年出生于常州,抗战时期参加中国远征军,担任随军记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旅大人民日报》、《大连日报》、《常州日报》记者、编辑。

猜你喜欢
潘汉年伪装者军统
大自然中的“伪装者”
伪装者: 找找我在哪……
中统和军统到底有什么区别
《风筝》没告诉你,戴笠并不是吃素的
别让你的员工当伪装者
军统保密慎之又慎
海洋中的“伪装者”
英殖民者对察隅等地的侵略及国民政府的应对——兼论军统巴安组在藏区的活动
潘汉年含冤洣江揭秘
作为当年的审判人员,我们有一种负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