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内政治类图书出版观察

2015-07-06 06:43周方茹
出版广角 2015年3期
关键词:类图书畅销书出版社

周方茹

2014年见证了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变化与发展。新的政治议题、经济动向和科技变革都会及时地以文字或以数字代码的形式反映在传统出版业和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崭新数字出版业中。因此,回顾和梳理全年的图书出版情况,不仅是对整个行业发展的审视,也是对社会、对国家的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的再观察与再思考。本文将以2014年政治类图书为对象,以销量、内容为主要的参考标准,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回顾与梳理:出版机构与热点问题。出版机构分析主要是对国内主要出版机构政治类图书的出版情况做简要梳理;热点问题则主要考察2014年国内政治类图书在国内政治和国际问题两个层面上的关注点。

一、出版机构分析

我国每年几十万部学术类书籍的出版主要依靠的是仅占全国国营出版机构总数5%左右的出版社,数量大约在25~30家。这些出版机构大致可分为三类,在政治类学术出版格局中扮演的角色也各自不同。

一类是传统的、德高望重的老牌出版机构,如商务印书馆、人民出版社、社会科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等,此类出版社是出版经典政治理论的先驱者也是主力军。根据开卷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人民出版社和北京三联书店政治类畅销书的市场占有率均全国前十,其中人民出版社的码洋占有率则更是达到10%左右。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君主论》《论美国的民主》《社会契约论》;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反抗“平庸之恶”:责任与判断》及“东方编译所译丛”的《大国政治的悲剧》《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理论与历史》等政治学经典书目仍然占据政治类畅销书榜前200的席位。此外,这类出版社一方面作为政治学经典的出版传承者,另一方面也发挥着政党宣传“喉舌”的重要职能,因此在关于政策走向和领导人实录方面的圖书出版上具备优势。如人民出版社的《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朱镕基答记者问》《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等书在2014年仍能取得平均每季度千余册的销量。在关注国内外学界最新学术成果方面,北京三联书店2013年的《邓小平时代》、上海人民出版社历时三年推出的张维为“中国三部曲”以及商务印书馆2014年的《战后美国在日本的软实力:半永久性依存的起源》《民主崩溃的政治学》等均显示出老牌出版社实力不减的学术出版活力。

第二类是大学出版社,像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等。大学出版社依托大学自身的学术资源和教学资源,在出版学术类教材和学术前沿著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学术出版的种类和数量上名列前茅。近几年,一些大学出版社在学术畅销书榜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根据近年(2012~2014年)的政治类畅销书销量排行情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进步时代》(2013),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守夜人与夜莺》(2014)、《倒转红轮》(2013)、《基地秘史》(2013),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统治史》(2014),均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认知度和可观的销量。另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公天下:多中心治理与双主体法权》自2012年出版以来,至今仍然具备十分可观的市场反馈。

最后一类是最近几年崛起并在学术出版领域逐渐发展壮大的出版机构,如中信出版社、华夏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广西师大贝贝特、新星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此类出版社在学术出版方面起步晚于老牌传统出版社,在学术资源方面不及一些大学出版社的丰厚,然而,他们的优势却在于出版图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另外,在对国内外学术类图书市场信息的把握上,他们也表现得更为积极和活跃。在政治类学术畅销书榜上,他们依然显得很抢眼:中信出版社继《论中国》(2012)、《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2013)以来,2014年又相继推出《西方政治思想史》《右派国家:美国为什么独一无二》《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等学术畅销书,其中《右派国家》一书更是位列亚马逊政治与军事类销售排行榜前五位;广西师大贝贝特“理想国”的《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荣登国内各大书榜,并入选2014年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此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自2013年推出《巨变: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以来,在2014年相继出版的《失败的帝国》《阿拉伯的劳伦斯》及“地中海史诗三部曲”均是对政治历史类学术图书的成功尝试。可以说,相比于国内学术界,这类出版社倾向于将更多的目光投于国外的学术界,他们擅长将国外的学术思想与国内的政治形势、普通民众的阅读需求相结合,加以综合考虑。因此相较于前两个类别,这类出版机构更有可能带动并引领国内政治类学术畅销书的发展。

除此之外,民营出版机构如北京的汉唐阳光、后浪出版,上海的浦睿文化等,均在一定程度上涉足政治类学术出版领域虽然存在发展局限,但仍可被视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学术出版力量。在2014年,我们依然欣喜看到他们在政治类学术畅销书出版中出色的选题策划能力。其中,较为耀眼的案例为汉唐阳光策划的《独裁者手册》(2014年5月出版),本书为理解政治的真正运作方式提供了另一种不同于马基雅维利的见解,对掌权者与公众权力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富有洞见地剖析。一经出版,其销量就排到第二季度全国政治类畅销书的第71位,在第三季度的销量排名则上升至前50位,达到1100册左右。除此之外,汉唐阳光策划的《武士政治》、后浪的《政治的细节》《激荡太平洋:大国四百年争霸史》、浦睿文化的《耶路撒冷三千年》都是在政治理论、国际冲突历史性研究等方面的得力之作。

综上所述,根据对三类国有出版机构以及民营出版公司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2014年在政治类学术书出版布局中呈现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1.“国”“民”两分天下。北京万圣书园总经理刘苏里早在2012年就分析过这一特点。在三年后的今天,这一特点依然在不断地被强化。一方面,民营出版在政治类学术图书领域所做的努力,往往会受到资金、政策等方面的硬性制约而被打折扣;另一方面,某些国有出版社在学术图书的选择上除了“学术”层面的侧重,也越来越对“大众”层面给予更多的关注。这一微妙的转变既是国有出版机构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的反映,也是一定程度上受民营出版机构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因此,在人力投入、资金投入、经验和政策支持方面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面对国有出版机构在政治类学术出版方面的“大众化”趋势,民营出版机构的发展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

2.译著的市场认可度提高。不可否认,当以销量为参考标准,在2014年各季度的政治类畅销书榜上,时政类或政策解析类的书依然是销量重头,如浙江人民出版社的《之江新语》、华艺出版社的《苦难辉煌》、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十问中国梦》等。然而,榜单中越来越多的译著也值得我们给予更多的思考和关注。这一变化的出现,一方面,离不开一些最近几年发展较快的国有出版机构和民营出版机构的“学术大众化”路线;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外国人关注中国”的学术类图书的增多,不论是来自国外重量级的学者还是政要官员。比如我们看到的2014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红星照耀太平洋》,引用了大量中国的学术文章和新闻报道;中信出版社的《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则是国外政要谈论中国的代表性著作。另外,北京三联书店于2013年年初出版的由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写成的《邓小平时代》,在2014年仍能取得平均每季度7000册左右的销量。

二、出版热点问题解析

对2014年国内政治类图书出版情况的全局把握不仅需要对各类别出版机构的认识,还需要从图书内容上进行分类、关注和思考。人们常说“出版是社会脉动的晴雨表”,意思就是图书已经越来越成为反映和讨论“国事家事天下事”的重要载体,尤其以政治类图书为主。某一家出版社的某一本书卖得好,并不能完全说明社会的热点问题,因为或许有偶发因素的存在;如果多家出版机构某一类内容的书均取得不错的销量,那我们就要多加注意和思考,因为或许这些内容就是反映了整个社会脉动在当下跳跃的频次和状态。以下主要从国内政治和国际问题两个层面来对2014年的政治类图书的内容作简要解析。

1.在国内政治层面上。首先,是中共党史的研究。此类书2014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的历史》(金冲及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红色延安口述历史丛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王明年谱》《黄埔对决》等。其中,《一本书的历史》入围2014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初选100本,《王明年谱》则入围30本复选名单。此外,杨奎松的《读史求实》《“中间地带”的革命》也受到较多的关注。在2014年政治类图书畅销榜上,金一南编著的《苦难辉煌》(2013年)、《浴血荣光》(2012年)仍能取得平均每季度累加上万册的销量。

其次,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研究方面的图书在2014年也收获小高潮,一些出版社推出学术价值较高的著作。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中央编译出版社的《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奇》,霍布斯鲍姆着重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在自1880~2000年之间不同历史时期对思想、文化、社会的不同影响,凭借较高的思想内涵和学术价值,这本书入选为2014年上海书展推荐书目;中信出版社的《卡尔?马克思:一个19世纪的人》(作者乔纳森?斯珀伯,美国权威的欧洲社会与政治史学家),将马克思还原到19世纪的大社会背景之中,不仅细致讲述了马克思的人生历程,还以马克思为中心,勾勒出一幅19世纪欧洲社会的全景图。红旗出版社的《青年们,读马克思吧!》首次以两位日本学者书信来往的方式诠释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内容形式上开创了学术图书“大众化”的新路径。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大学中文系韩毓海教授的通俗化学术著作《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是国内为数不多列入畅销书榜的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问题相结合的原创作品。

最后,与政策热点相关的政治类图书依然层出不穷,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中国梦、改革。此类大多属于普及类图书,作者多为政府官员、具有官方背景的学者和官方媒体从业者。关于中国梦题材的著作有王天玺的《神奇中国梦》、李君如的《中国梦与中国道路》、吴建民的《我的中国梦》等。在改革题材方面,中信出版社集结了多方观点,相继出版了《改革的逻辑》《读懂中国改革》两部曲、郑永年的《不确定的未来》、田国强的《中国改革:历史、逻辑和未来》,呈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另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持编写的“全面深化改革书系”邀请国内该领域重要学者深入解读改革中的15个重点问题,成为改革问题更“官方”的出版发言者。由此可见,政策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学术图书市场的亮点,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不能排除为抢占市场先机而不注重图书质量现象的存在。在2014年其他政策热点,如民族问题,并未出现具有代表性的政治类学术图书。

2.在国际政治层面,反思苏联和了解美国依然是2014年政治类学术图书的重头戏。在反思苏联方面,广西师范大学的《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失败的帝国:从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苏联军队的瓦解》、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斯大林传:命运与战略》、中央编译出版社的《朋友还是敌人?》等,无论在学术价值还是市场反馈上都是表现不错的学术著作。在了解美国方面,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好公民:美国公共生活史》提供了了解美国政治文化变迁的新视野;中信出版社的《大争论:左派与右派的起源》梳理了美国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两大派别的思想分野,是了解美国政治思想起源的启发性学术作品;《右派国家:为什么美国独一无二》则单方面剖析了保守主义传统在塑造美国、维持美国成功中的重要作用。然而,仅从销量而言,北京三联书店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仍然是国内普通民众首选的了解美国的政治类作品。另外,中韩、中俄关系的良好发展态势同样也在国内关于韩国总统朴槿惠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传记可观的出版发行情况中得以展现。

同时,不可忽视的一点是,2014年同样见证了与情报机构相关的学术类作品在种类和销量上的显著提升。海天出版社的《监听大国:首度揭开中情局情报霸权的惊世内幕》、金城出版社的《斯诺登档案:世界最大泄密事件内幕揭秘》、中信出版社的《无处可藏:斯诺登、美国国安局与全球监控》、江苏人民出版社的《世界主要国家安全机制内幕》、人民出版社的《美国是如何监视中国的:美国全球监听行动纪录》对情报机构、斯诺登事件和美国的全球监控进行了论述。随着人们对网络安全的日益重视,国际政治中的“虚拟战争”“隐蔽战争”等话题在国内学术出版市场的关注程度将会得以提高。

總体来看,2014年度政治类学术图书的内容不论在国内和国际层面都反映了政策变化与热点问题。这表明了学术类图书正日益成为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其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为政治类学术图书题材和内容的局限性。跟政策走,随热点走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出版机构丧失发掘新话题、新理论、新观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作者单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猜你喜欢
类图书畅销书出版社
内卷
24小时完成的畅销书
我等待……
新形势下教育类图书编辑如何全面提升编辑素质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航天类图书的出版现状与选题策划研究
从一本书的出版到一门课程的建设:浅谈教育类图书编辑的作用
畅销书架
畅销书架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