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术著作的脚注与书后索引

2015-07-06 06:43李洁肖东发
出版广角 2015年3期
关键词:学术著作学术规范

李洁 肖东发

2015年1月2日《光明日报》评选出的好书榜,其中有一本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脚注趣史》,它的推荐语是这样写的:

“这部关于脚注的历史,因它的少为人知而倍显珍贵。该书追溯了脚注的本质和起源,将以往零散的研究线索编织成一部历史,充满了未可预期的人文和思想意趣。脚注不是如一些历史学家所以为的那样,一以贯之或者值得信赖;也并非是另一些历史学家所抵制的自命不凡、独裁专断的花招。脚注是由成分多样且又天才颖悟的人群创造出来的产物,在这个群体中既有哲学家也有史学家。脚注的发展变化历时甚久、波折重重,它的故事将一缕新的光芒照向了史学史尚未被述及的部分中很多幽暗的角落。

脚注对于历史学家至关重要,但真正关注脚注本身的历史学家里,格拉夫敦算是最出色的一位。他將人带向一段趣味纷呈的旅程,像一名出色的侦探一样,以倒叙的方式,从当代主流历史学家们的实践出发,逐步回溯前贤,直至其在中世纪的“史前”源头。他对“脚注学”的梳理,篇幅虽小,却旁征博引,妙趣横生。”

我们认为把这本书推荐出来是有深意的。因为在我国的学术期刊和学术著作中 ,带脚注以及书后附有索引的还不是太多。有的干脆没有,还有的即使有,篇幅十分有限,质量也差强人意。

一篇好的学术著作,不仅要做到逻辑分明,文通字顺,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学术价值,具备创新性。从论著的形式上看,内容摘要、注释、参考文献到书后索引都是同等重要,书后索引虽被称作辅文,但也是必不可少的。 2012年原新闻出版总署从标准规范上,对学术著作的出版提出明确的要求,对不符合学术标准和规范的著作,将来出版基金不予资助,不能参与出版评奖,重要出版物的选集汇录不选。 一部书,如果没有封面、扉页、内容摘要、目录、版权页、条形码、国际书号等附件是残次品。因此,我们要建立这样一个观念:作为学术著作,没有索引和参考文献,也是内容的残缺。美国学者H·宾尼(Binney)说过,“有价值之书籍而无索引,则其为用,消失一半。”可见索引与图书的正文内容紧密相关,就像是人体骨肉和血液的关系,不可或缺,相互依存。

一、做索引的必要性

索引又称通检、引得,是指把书报刊等文献中的具体事项或单元知识,如字、词、句、人名、地名、篇名、主题等,按照利于寻检征引的方式加以编排并注明出处,提供线索的检索工具。“索引”一词最早见于宋代文胜编的《大藏经随函索引》。英语index一词源于拉丁文indecare,具有指示位置的意思。1905年,日本的坪井五正郎将index译成“索引”。20世纪30年代,中国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曾将其音译为“引得”。

学术著作,本来要有创新内容才能出版。任何创新都是对前人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前人做了哪些工作?本人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创新点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要在论著中交代清楚。不论是什么学科都有来龙去脉,书一打开都能找到,通过书后参考文献和索引都能查清楚,使用起来特别便捷。有学者分别在1994年和2004年对国内学者自著书的书后索引编制情况进行调查统计,调查显示编有书后索引的图书占所查图书总数的1.2%(1994年数据)和2.4%(2004年数据),情况实在不容乐观。

首先,做索引是为读者着想。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编辑常常认为编制索引是形式主义,是白白浪费人力、纸张和财力的做法, 总之没有必要。这种认识无疑是错误的。一部鸿篇巨著,包括古籍、辞书和年鉴等大部头工具书,特别是学术著作,内容博大精深,应该在正文后附有多种索引,供读者检索。无索引的学术著作通常会使其价值大打折扣,即便是有的读者对索引不重视,尚未体会到索引的作用,编辑也不能因此放弃编制索引的工作,而应该通过做好书后索引工作来引导读者熟悉索引、利用索引、学会检索,真正发挥索引的价值。书后索引的有无,也是编辑是否将读者放在第一位,是否确确实实为读者着想的重要标志。

其次,图书索引是图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编制书后索引的传统,第一部书后索引是清代名医蔡烈先所著的《本草万方针线》。20世纪30~40年代,我国兴起了编纂索引的高潮,在此期间,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洪业等主持编纂了64种古籍索引,叶圣陶编纂了《十三经索引》﹐王重民等编纂了《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开明书店编纂出版了《二十五史人名索引》。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了钱亚新的《索引与索引法》﹑洪业的《引得说》等索引研究专著,其中,《引得说》是我国第一部有关索引理论和方法的专著,为日后编纂出高质量的索引奠定了理论基础。可见,从那个时期起,索引就已经引起学者、作家们的重视了。索引就像连接读者与作者的一座桥,通过这座桥,读者能够更清晰、全面的学习与掌握作者的观点,也能顺着作者的书后索引查阅到更为丰富的学术观点。

再次,索引是打开信息宝库的钥匙。在国外,学术界和出版社都十分重视书后索引,几乎每一种学术著作都编有索引,有的书还不止一两种索引。一部学术著作,尤其是工具书对书后索引更为依赖,有的国家对书后索引做出明确的规定,如果一部学术著作不附索引,就不允许出版。近日,中国某大学在和国外科研机构的合作当中,由于合作方认为中国学者的著作没有做索引,缺乏基本规范,不予出版,最后迫使我们的学者又耗费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返工补索引。在国际合作中,这样的事时有发生,在美国,学术书需要索引已经是常识性的假设,而且索引本身是判断学术书严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生和博士生所接受的基本训练就是,一本新书到手,先看文献目录和索引,作为其学术价值的判断之一。 正因如此,通常学术书的索引都会请美国索引学会认证的专业人员来制作。另外, 在申请各类研究基金和项目时,文献目录当然更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是最显功力的部分之一。索引是打开信息资料宝库的钥匙和通道,没有索引的工具书只能视为半成品。

最后,索引是编辑实现信息增值效益的重要途径。编辑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实现信息的增值,书后索引的检索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对文献著作内信息的深层开发,实现信息的个体有效性规律。任何一本书,所传达的信息内容只有被具体的阅读者看到并发挥作用时,才会体现出它的有效性价值。当前很多工具书的索引都很不完备,无法多层面地充分开发书中资料的价值。仅靠书前目录是不够的,如果遇到问题,还得从几十万字的著作从头查阅,甚至往往终卷,事倍功半效率太低。有了索引,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点上,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值得大家关注并学习,他们出版的书绝大部分都是有索引的。尽管索引制作周期长,特别是多层条目的索引,需要作者和出版社都投入很多的时间精力,但这已是一个基本出版规范。

二、我国索引要和国际接轨

在我国,学术专著的书后索引制度还没有完全规范与建立。相关的理论研讨也不成气候。但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权威机构以及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们都在呼吁要规范书后索引,这在社会和学术界、出版界,读者和作者中已经得到重视,拥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规范与完善书后索引,不仅决定着我国学术专著的整体质量,对学术道德的规范以及新兴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也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

书后索引还将对我国学术成果的对外交流与传播起到正面影响。那么我国的学术专著如何“走出去”,被国外学者接受,让全世界读者更愿意使用,书后索引与国际接轨也是重要环节之一。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出版人要把书后参考文献、注释和索引等工作按照学术规范做好,将我国的文化建设和传播落到实处。

首先,评奖可避免不必要的争议。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對书后索引表示理解和支持,他提到某年评奖的时候,有五本学术专著,其中有一本涉及儿童文学,后来在网上发布后,引来很多文章议论,原因是文章引用的出处不明,搞不清楚文中的某些段落究竟是谁写的,自然就会引起争议,如果当时有标准和规范,这些争议就完全可以避免。通过这一事例我们不难看出学术的标准和规范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其次,向国际水平看齐。在美国,有专业的美国索引协会(ASI),该协会于1979年设立了“威尔逊索引奖”并拥有成熟的学术讨论会。此外,美国还有现代语言协会(MLA)编制出版了《MLA学术论文写作者手册》(高中生和大学本科生)和《MLA体例手册和学术出版指南》(研究生和学者);美国心理学会(APA )出版了《美国心理学协会出版手册》;芝加哥大学出版了《芝加哥体例手册:作者、编辑、撰稿人必备》和《学期论文、毕业论文与学位论文写作手册》都建立了学术规范各自体系,他们被学术界称为“国际著录规范三巨头” ,从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美国的索引编制、学术规范建设以及著录格式标准等建设已经相当成熟,对索引编制的许多细节都给予了比较充分的研究,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且都做出十分明确和具体的规定,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我国也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成立了中国索引学会,编辑出版了《索引研究论丛》,包括《索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论索引和索引法》《索引工作自动化》《索引技术和索引标准》《报纸索引和新闻数据库》等。此外,由北京长城云天科技公司研制的“索引之星”是国内较为完善的编制书刊索引和目录的专业软件,这些软件已大大节约了编制索引的成本与时间。我们应该很好地发挥学会的作用,将辅助索引工作的专业化软件广泛地应用在实践工作中来,开创我国索引工作的新局面。

[1]潘雪莲,侯汉清,许扬威.图书内容主题索引的自动编制实验[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3).

[2][美]约瑟夫·吉鲍尔迪著,沈弘,何姝 译.MLA文体手册和学术出版指南(第二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

[3]葛永庆. 索引研究论丛:论索引和索引法[M]. 中国索引学会,1994. 8.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学术著作学术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学术著作及教材目录
学术著作及教材目录
学术
学术著作及教材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