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玉
一个娱乐名人,酒酣耳热之际,说出一番攻击开国领袖的话,这种朝野关心的话题,我要是不掺和一下,那恐怕对不住时政杂志总编辑这个名号了。是的,我准备说说老毕。不過事先声明,除了职业需要,我是不主张大伙儿去凑这个热闹的。
很多人说老毕是酒后失言,又遇人不淑,一不小心摊上大事了,很替他一掬同情泪,这个我是不认同的。尽管“砸锅分子”的标签不一定妥帖,但客观地说,“端体制的碗,骂体制的娘”确已成为当下一种“新常态”。老毕这类饭局相信各位也赶过不止一次,各色权贵也见过若干,他们席间“砸锅”的场景,应该还记忆犹新吧?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么多人对体制有看法,却又不另起炉灶,仍要寄生在体制内混生活?我想,其中一个缘由大家都清楚,那就是体制这碗饭太好吃了。权力是一棵冠盖如云的树,大树底下好乘凉,一旦傍上,要风得风要雨有雨,且终身受益。而从另一个层面看,这也与我国权力与资源结合过紧、市场化程度不够有关。以老毕的才具和人气,本可以不依附体制吃饭的,但如果自动退出,他能有多少平台可供选择呢?他的前同事,黄健翔也好,邱启明也罢,炒了央视鱿鱼后,不还是在体制内栖身么?
当然,我这已经假定老毕是“反体制人士”了。但事实是否真的这样呢?以我们平日在酒楼茶肆遭遇“砸锅党”的经历来观照,或许他们的“砸锅”言谈并不那么正经。诚然,当着歪果仁的面抹黑领袖这种行为怎么说都不恰当,但一些等而下之的政治谈资,恐怕未见得有多大的动机,很多时候就是暖暖场而已。与其上纲上线,不如来探究一下“饭桌政治”的成因。人们之所以热衷于谈论政治话题,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我们的政治过于神秘化,越神秘的事物人们就越有欲望去窥探去打听,这也是为什么饭局上有人爱说有人爱听。在这里,“政治”已经不再是本原意义上的“管理众人之事”(孙中山语),而异化为了“宫廷争斗”“一号大院秘闻”,成了“争权夺利”的代名词。
孔夫子说,“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我当然不是说天下无道,只是觉得如果我们的政治能更开放透明,权力运行更规范有序,那么民众打探政治内幕的热情自然会大大消退。在一些西方国家,很大比例的民众根本不关心政治,他们更在意如何安排自己的健身、旅游等让自己快乐的生活问题。因为政治的成熟运行和发展,已经不需要普通人去操心了。
这次央视处理老毕后新浪做了一次民调,结果显示,有一部分网友表示根本不关心老毕事件,这也许是一个进步。如果我们一时还达不到西方那种“庶人不议”的状态,那就先从“政治脱敏”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