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科 冯秀娟
年初,我班从外县转来了一名男同学,我叫他小C。初次见面,当问到学习时,他忐忑不安,面露难色,小声告诉我,数学最好,英语不行。我没问到底能考多少,因为我不想他在我面前丢面子。我告诉他:“看得出,你是一位上进的同学,你的数学能学好,相信你有能力学好英语,对自己的学习要充满信心与梦想,我期待你的进步。”或许因为初到新的环境,小C显得格外努力:跟同学学读单词,请教同学难懂的问题,当我们目光相遇时,我总是充满鼓励与赞赏,当课堂操练对话时,只要他参与,我都鼓励他多说,当他思考如何说时,我会和其他同学一起耐心地等待,直到他说出来。老师的肯定与同学的期待,给了他动力和压力。老师赞赏的眼神和同学鼓励的掌声,给了他信心。我能感到他在一天天地进步,第一次月考后,小C考了65分,对于120分的题来说,这算不上一个好成绩。但从小C的眼神和笑容中,我感受到了他的喜悦,对他的成绩,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在我们共同的期待下,小C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前积极背诵,课中主动参与,课后时常请教。他变得爱学英语了。他妈妈打电话感谢我,因为小C进步了许多。他妈妈告诉我:转来之前,小C厌学,特别厌学英语,在入学考试中英语只考了8分,当我听到这个成绩时,我很惊讶:一个考8分的学生,居然在一个月内能考65分,是什么使他能有如此大的进步呢?从周记中我知道了原因:“我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我希望有所改变。在这里,同学们给了我帮助,老师们给了我肯定和鼓励。他们给了我信心。他们期待我进步,我真的进步了,是老师和同学们给了我希望。如果没有他们的鼓励与期待,或许我还是老样子。”此后,他的英语不断进步,现已步入优秀学生行列。
在管理和教学中,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心理学告诉我们,被赞扬、欣赏是人的心理需要,是精神与情感的美食。相反,常处于被批评责罚的境地,容易使人丧失信心。“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肯定学生,这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特别关注老师、同学和家长的评价,当别人把他当作“优秀生”时,他们自然而然地严格自律;当别人把他当作“学困生”时,他们自己也会自暴自弃。所以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把它放大,要善于关注学生的缺点,把它缩小,让学生在尝试自我成功中,找到自信,善待自我,自我约束,自我提高。在成功中迸发思维的火花,引发主动精神,调动内在的能源与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品质,对学生多一分理解与尊重,多一分帮助与信任,多一分关怀与鼓励,多一分肯定与期待,用信任之心点燃学生向上的心灵之光,让每个人都抬起头来走路,散发自信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