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玉萍
一、作业分层设计
(1)设计理念:①因材施教理论;②最近发展区理论;③多元智力理论。
(2)设计原则:①发展性原则;②动态性原则;③选择性原则;④标准性原则。
(3)分层类别:①作业量的分层。作业量的分层提倡的原则是,A类的作业量相对减少,这样更能激发选择A类学生的写作业的热情。②作业难度的分层。作业难度的分层,其实指的是作业内容的分层。在具体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采用“自助餐”的形式,使学生根据自己实际选择难度不同、类型各异的作业。
(4)设计内容:①课内练习的设计;②课外作业的设计。
课内练习的设计:
A、字词巩固类作业。它主要侧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如抄写字词,看拼音写词语,根据句型造句,关联词的运用等。
B、积累仿写类作业。侧重于背诵、积累经典美文的优美语句(完成专门设计的阅读摘录卡),揣摩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并根据段落和句子的表达特点,进行创造性的仿写。
C、感悟抒情类作业。侧重主观意愿的表达,这里往往是上课过程中,老师分层次設计不同角度的小练笔,让学生自主选择,表达对文本独有的感受。
D、方法应用类作业。这类作业可以是略读课文上完之后,设计一篇或几篇类似的文章,用略读课文巩固的学习方法进行应用,以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外作业的设计:
A、演说交际类作业。它可以是演课本剧,看图说话,课文内容的补说、续说,优秀诗歌、散文等佳作的欣赏吟诵等。
B、读写积累类作业。它可以是名篇名句的摘记(完成专门设计的阅读卡),写读书心得,课文的续写、仿写等。
C、采集编创类作业。它可以是采集、剪贴、展评与课文有关的图文资料,编辑专题手抄报、黑板报,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书法、绘画创作,编辑个人作文集等。
D、考察探究类作业。它可以是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访谈,走近大自然进行考查探究,写出科技小论文或考察报告,尝试写简单的新闻报道等。
二、作业分层实施
(1)作业分层操作流程随着现代化设备的普遍使用,作业呈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没有特殊原因,一般情况下都会以课件投影的方式投放在大屏幕上,以“自助餐”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然后学生登记在《家校联系册》上,方便学生记忆和家长检查。
不过有些学生怕自己的学习能力有限,所以不敢去尝试C类的作业,时间长了,就会显得比较自卑。这时候,为了保护这些同学的自尊心,老师也会采用小纸条的形式单独给他布置作业。还有就是需要以小练笔或阅读题的形式的时候,用纸张的形式会简便得多。当然有时候用校讯通也会比较实用,比如是需要家长进行检测的作业,那就必须要用校讯通的形式告知家长,以便家长随时进行督促检查。
(2)作业分层登记工作规范化。为了做好作业分层登记工作,使之规范化和便于存档,我们设计了两张表格。《作业情况登记表》的登记工作主要是由语文课代表完成,对每一次作业分层,同学们的选择和完成情况作一个记录。《作业分层登记卡》是由学生自己完成,其中第四项关于评价设计,其目的是观察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和情绪。期末的时候由学生对一学期的作业分层情况作一个统计,然后教师进行全面评价。
(3)作业分层指导形式立体化。作业分层指导形式立体化,指的是作业指导主体由单一的教师个别指导,延伸到小组合作等多人共同指导,指导主体更全面。在作业指导内容方面,分层指导包括查漏补缺,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心理上的暗示、辅导、教育。对选择C类的学生多提供一些课外拓展题,充分开发其学习的潜能,培养自学的能力;对选择B类的学生指导重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A类学生的指导重点放在最基本的知识点的掌握和最基本的题型的解决上,鼓励其打好基础。除教师个别的、或者小组进行指导外,还可成立四人学习小组、手拉手小组,一帮一小组等,开展互帮互学。
(4)作业分层评价方式多元化。①作业评价要因人而异。②评价主体多元化。③评价方式多元化。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不能仅仅是对与错、分数的高与低,而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评价手段。
三、研究成效
1.教师的变化
①教师观念的改变。作业布置也不会像以往那样随意的、“一刀切”式的,他们渐渐意识到作业布置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②自身素质的提升。教师为了能设计出更合理的作业,都会精心研读教材,对于教师自身专业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多位老师就这一课题进行了子课题的研究,并且有多人在市、区论文评比中获奖。③教学能力的提高。实施本课题以来,我们发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单一化、平面化,对学生的评价有了许多的创新。
2.学生的变化
①学习兴趣的激发。通过一年的实验,笔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95%的学生对分层次布置作业采取赞成的态度,95%的学生树立了学习语文的信心,对学习语文感兴趣的学生从实验前的56%上升到89%,认为分层次布置作业对学习有帮助的占86%,其中45%认为帮助很大。②学习品质的提高。学生自己选择作业难度时,通常会更深入地探索自己的兴趣,在设计和管理独立作业中体验到成功。
总之,小学高年级作业分层设计,无论对课任老师还是对广大学生,都是百益而无一害,各位老师不妨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