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在初中教学中的运用

2015-07-05 07:23:26黄彦军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1期
关键词:科学管理观念信息技术

黄彦军

【摘 要】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可供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有选择地运用。重视和加强信息技术、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促进教育信息技术工作快速发展不仅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强教育发展后劲、增强教育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手段,是办公质优、群众满意、实现教育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科学管理;观念

一、信息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它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各行各业,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它们消除了距离的障碍,正十分有效地参与塑造明日的社会。由于这些新技术,明天的社会将不同于过去的任何模式。最准确和最新的信息可以提供,而且往往可以实时地提供给地球上的任何人使用,并能达到最偏僻的地区。人机对话的技术将使人们不仅能发送和接收信息,而且能不受距离和运作时间限制地进行对话、讨论、传递信息和知识。虽然我国也在大力发展并完善教育技术装备,但是由于我国的起步较晚,且由于其他众多原因阻碍了教育技术装备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故与其他国家在这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若想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一定不能忽视教育技术装备的重要,且只有找到影响其发展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解决根本性问题,缩短与国际的差距。

二、分析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对已有设备未能进行科学管理及充分利用。部分学校出资购置了大量的教学设备。在师生及社会高兴不已之余,该设备是否能真正运用于教学仍然是个未知数。这里可能存在两种原因:一是设备功能齐全,用于教育教学方面仅是很小一部分,造成资源大量浪费。二是虽装备了较为先进设备,却没有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与维护或因其他原因而使该设备闲置,造成资源浪费。

(2)对已有设备的维护与维修问题。设备的管理工作一般都安排一些临退休或者是不能从事教学工作的人担任。由于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而上岗,故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因此,他们仅僅能进行设备发放、回收等基本工作,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维修工作却束手无策。特别是对化学、物理、生物、信息技术等方面的高精密仪器的维护与维修更是无可奈何。

(3)教师的认识不足或所具备的知识有限。中国的人口已逐步趋向老龄化发展,在教师队伍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年龄较大的人,他们具备的知识与社会现实的需求已经存在着很大有差距。由于他们自身具备的知识水平本来就有限,又未经过各类培训,认为新型教学设备较为神秘故而远之,甚至有的对其带有抵制情绪,对于新型教学设备的认识与操作也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特别是部分领导对教育设备的完善的认识不够,对该工作的采购等工作也就勉强应付,对其投入的资金等也就有限,严重影响了完善教学设备工作的开展。

三、任务驱动与问题引导共存,丰富学习活动

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组织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在理论知识点前,可以用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内容导读,呈现出本模块的主要知识点。以层次性、递进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关键概念。在设计实践性任务的环节,教师可以紧密联系知识点,布置一个实践性任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步攻克每个知识点,也能充实学生的学习活动。

四、微课资源与要点提示互补,支持自主探究

对于课程中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典型案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录制成微视频,使学生能够按照微视频中的每一个操作步骤掌握知识点,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熟悉操作步聚,完成实践性任务。同时,翻转课堂在课堂中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教师应在不减少基本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多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增强课堂中学生的交互性、协作性,让学生在相互探讨、质疑中实现知识的内化。

五、技术思维与操作能力并重,促进学生发展

信息技术是一门突出实践性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才能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具有实践能力。为了考察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技术思维与操作能力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在每一个大环节中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给出反馈与总结,督促学生对知识、学习过程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能力。通过设计学生自主学习评价这一环节,把“想、看、做、试”贯穿每个教学环节,给学生更多的尝试与体验机会,这对学生的学习情感的培养与技能的掌握都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六、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

首先,要实现观念的转变,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而不仅仅是学习的对象。信息技术的应用要与其他学科课程进行整合,让学生们能学以致用,并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以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其次,配备齐全完备的机房设施,及时更新计算机上安装的软件,定期维护计算机。最后,各学校应当把信息技术课程列入学校的正式考试科目,从而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应加强信息技术教师师资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这样,可以使信息技术教师及时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教学能力。学校还可以招收计算机能力很强的专业人员进校,并对在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定期的信息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七、采取差异教学模式,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因素,根据课程本身的特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采取差异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在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有所得所获。在初中学生入学时,可以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摸底考试或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信息技术掌握程度,了解他们的兴趣和动向。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程度不同的组,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安排难度不同的任务,满足每位学生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差异教学,从而激发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兴趣。评价过程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可以使评价方式多样化。比如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书面作业、实践作业、课题讨论、小型调查研究等以各种形式进行考评。这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为学生与教师之间客观有效的反馈提供了保证。

八、技术思维与操作能力并重,促进学生发展

信息技术是一门突出实践性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才能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具有实践能力。为了考察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技术思维与操作能力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在每一个大环节中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给出反馈与总结,督促学生对知识、学习过程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能力。通过设计学生自主学习评价这一环节,把“想、看、做、试”贯穿每个教学环节,给学生更多的尝试与体验机会,这对学生的学习情感的培养与技能的掌握都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有效的课堂翻转让学生比在传统课堂环境中的学习效果更好。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运用翻转课堂的优势,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将翻转课堂运用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以实际行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课堂教育改革,为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开辟新天地。

综上所述,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在此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去选择教学内容,采取真正有效、合理的教学方式。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出现的问题,教育者也应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思想,而应该努力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新策略。

参考文献:

[1]育洪.《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04

[2]陆军.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06(8)

猜你喜欢
科学管理观念信息技术
科学管理幼兔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种植苦瓜 如何科学管理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8:00
维生素的新观念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20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科学管理创奇迹 流翔高钙显神威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0-27 03:10:50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 12: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