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磊
摘 要:英国19世纪著名的诗人、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撰写了创世巨著《呼啸山庄》,其中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是贯穿于整个小说的“灵魂人物”,文中倾注大量笔墨诠释了希斯克利夫童年所遭遇的屈辱和各种磨难、对女主人公凯瑟琳坚贞不渝的爱情、疯狂的复仇之路。最终,人性的善良、爱情的永恒、亲人的团聚为这个看似“怪异可怕悲剧”的小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关键词: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复仇
一、前言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这部小说以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爱情为主线,以狂飙般猛烈的情感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展现了当时畸形社会环境中人性的变化:人性因扭曲而萌发的疯狂复仇。希斯克利夫的疯狂报复,淋漓尽致地塑造了一个冷酷、偏执的人物性格形象,也表达了他非同一般的反叛精神。这就是当时特定环境下塑造了人物的偏执性格,而这种偏执性格将会决定其悲剧命运。
二、特定环境塑造偏执性格
《呼啸山庄》以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之间的爱恨为主线,讲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希斯克利夫出生在一个社会动荡的年代,小小年纪就被抛弃,流浪在街头。呼啸山庄善良的老庄主-恩肖收养了他,使他和凯瑟琳一起平等地读书、学习。此时生活在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与他人的社会关系是平等的;但在老主人去世后,社会关系重组,辛德雷成为呼啸山庄的新主人,希斯克利夫则处在社会空间的最底层,饱受辛德雷的谩骂、拳头和皮鞭,在世人的冷眼中受尽了侮蔑和炎凉,遭受了种种难堪、屈辱、自卑和压抑。但希斯克利夫为了和凯瑟琳在一起,默默的忍受着种种屈辱、痛苦,因为甜蜜的爱情让他打算为了凯瑟琳去奉献一生,“永远生活在凯瑟琳的阴影下”,即使被她的哥哥辛德雷使唤,遭受无穷的嘲讽,他也毫不介意。他把自己的爱全都给了凯瑟琳,除了拥有凯瑟琳的爱,他什么都没有了,甚至是人格尊严。对于一个生活在这种特定环境的人来说,凯瑟琳就是他的生命,是他唯一活着的希望。然而,美好的东西却是转瞬即逝,凯瑟琳的爱并没有持续多久。由于生活在那个动荡、世俗的社会,凯瑟琳无法抵制金钱的诱惑和内心的虚荣, 最终选择嫁给了画眉山庄的主人-埃德加。虽然她说“我对埃德加的爱像是树林中的叶子,在冬天变化树木的时候,时光便会变化成叶子;我对希斯克利夫的爱则像树下面永恒不变的岩石,虽然看起来它给你的愉快并不多,可是这点愉快却是必需的、永久的。” 然而,对于希斯克利夫来说,凯瑟琳的移情别恋使他彻底绝望。相信当希斯克利夫听到凯瑟琳说:“嫁给希斯克利夫就会降低我的身份”时,几近肝肠寸断。希斯克利夫当时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他无力肯定自己,决意出走,用复仇来对话,对社会的不公正进行了强烈的抗议。希斯克利夫也由此变得痛苦,因痛苦又变得扭曲。生活在凄风苦雨中的希斯克利夫,面对生活的狂风骤雨必然会像倾斜的枞树一样,扭曲地生长并释放出强大的力量,像熊熊的火苗疯狂地燃烧着,最终实施了残忍的复仇计划[1]。
三、偏执性格决定悲剧命运
有句谚语:“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希斯克利夫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播种下了仇恨、残忍的性格,就将会收获其悲剧的命运。在希斯克利夫出走三年后,他重返身心曾经饱受践踏的空间呼啸山庄,此时的他,完全是一个魅力十足的富有绅士。然而,希斯克利夫看似平静的表面是为了掩饰他内心的狂暴,因为他回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实施他蓄谋已久的复仇计划[2]。希斯克利夫先是从辛德雷手中夺走了呼啸山庄,并亲眼目睹了辛德雷醉酒后,狼狈不堪的倒在他的面前。随后,希斯克利夫开始频频出入画眉山庄,搅乱了凯瑟琳和埃德加正常的平凡的生活。凯瑟琳因无法承受情感和精神的双重折磨而处于崩溃的边界,但仍然无法阻止希斯克利夫的无理取闹,凯瑟琳最终因精神压力承崩溃去世了,而埃德加则终日生活在痛苦之中。然而,这些都没能满足他的复仇心理,希斯克利夫诱惑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他不择手段,骗了伊莎贝拉的感情。结婚后,伊莎贝拉受尽种种精神上的折磨,最后她被迫背井离乡,客死在异地。
同时,希斯克利夫的复仇火焰仍没有熄灭,希斯克利夫还把恶魔爪牙伸向了“下一代”,他诱使辛德雷的儿子-小哈里顿说粗话,骂他自己的父亲,加深父子间的仇恨。而对于埃德加的女儿-凯茜林顿(小凯瑟琳),希斯克利夫则更加残忍,他不仅限制凯茜看望临终的父亲,而且在她试图反抗时,对她的“头脸一阵暴雨似的狠打”。他还强迫小凯瑟琳嫁给自己的儿子-小林顿,凯茜处于一种悲观、无助的状态中,最后自己的丈夫小林顿也去世了,她难以承受这一系列的打击,变成了一个傲慢、绝情、冷酷的女人[3]。因此,年轻的一代:哈里顿·欧肖(小哈里顿)、林顿·希斯克利夫(小林顿)、凯茜·林顿(小凯瑟琳),完全被他玩弄于鼓掌之中,他慢慢地摧毁了这三个小孩原本善良纯洁的童心,一步步实施着自己的复仇之路。这种疯狂的报仇泄恨,貌似悖于常理,但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不同寻常的叛逆精神。希斯克利夫的爱情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四、残忍的外表下隐藏善良的天性
虽然希斯克利夫的复仇计划进行的非常顺利,但是他不再有报復的快感,反而越发痛苦,因为在他看似残忍的外表下,隐藏着最初的善良天性。临死前,希斯克利夫能够放弃在下一代身上继续报复的念头,就表明了在他残忍的外表下还存有一点人性的善良。甚至于他自己最后也承认:“无止境的报复只会带来糟糕的结局。”最终,希斯克利夫怀着对凯瑟琳的思念,连续四天不吃不睡,以自虐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使人们不得不深思:在罪恶、仇恨、怨毒的土壤里,能否开出美丽的人性之花?
当弃儿希斯克利夫受到老庄主的收养和关怀以及得到凯瑟琳的爱情时,他是善良的,是心存感激的。但老庄主的去世,特别是凯瑟琳对爱情的背叛改变了他生存的环境,他的性格为之扭曲,导致他疯狂的复仇。尤其当凯瑟琳死后,希斯克利夫把仇人都逼上了绝路,他活在痛苦的记忆里,呼唤着他深爱着女人的名字--凯瑟琳,并等待着昔日恋人鬼魂的出现。人们发现,在雪地里有两个鬼魂越走越远。他们互为灵魂的伴侣,作为对方的另一个自我而存在于心灵的空间,他们一旦分离,自我便被驱逐,灵魂也将孤独无依。如果说在其复仇的残忍上其人性是恶的话,那么在爱的执着与坚守上其人性是善的。希斯克利夫身份的转变以及仇人们的死亡,使他复仇的动因也开始瓦解,残存的爱再次萌发,他又走向了“善”。但从本质上来讲,希斯克利夫的转变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下矛盾冲突的产物,他善良的本性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被扭曲、被侮辱、被摧残,使他变成了恶魔,对身边的人进行疯狂地报复。希斯克利夫一生的悲剧归根到底是源于当时的畸形社会污染的结果。这种由善到恶,由恶向善的转变,也丰富了希斯克利夫这个人物形象。
五、结束语
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催人泪下的,但结局却是完美的。小说告诉了我们一个千古不变的真谛:人性是善良的,爱是永恒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过分残忍的性格,完全是他周围的环境所造成的。希斯克利夫临终前,放弃了报复的念头,表明在他残忍、冷酷的外表下隐藏着人性仅有的一点善良。只是由于残酷的社会现实致使他的人性遭到了扭曲,迫使他变得暴虐、残忍、无情。希斯克利夫由善到恶,由恶向善的命运揭示了社会环境的巨大作用,体现了人物真实的行动轨迹。这种由恶向善的人性的复苏也是一种精神的升华。
参考文献:
[1] 贺道中.从对恶的放纵到理性的回归——浅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复仇[J]. 异域文苑, 2009(12):50-52.
[2] 尚萌.〈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扭曲性格分析[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0.
[3]Emily Bronte.Wuthering Heights[M].Shanghai: World Publishing Press, 2003.
(作者单位: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