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实践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5-07-05 08:53:41赵晓阳
2015年52期
关键词:实践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价值

赵晓阳

摘要:毛泽东的《实践论》的诞生是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真谛的理解,它全面体现了实践唯物主义精神,因此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篇章之一。毛泽东本人不仅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而且他的哲学思想凝聚了那个时代的智慧。所以我们应该珍视这一科学理论成果,并在新的实践中运用和发展。

关键词:实践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价值

一、《实践论》产生国内环境

鸦片战争,使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的文明古国逐渐的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进步分子为了实现救国图强的理想,不断地向西方国家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富国强兵之道,他们发动了许多革命运动但是都以失败告终。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中国的进步分子看到了希望,他们从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吸取经验,从而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观察国家的命运,探求全新的革命道路。1935年10月,我国从国内战争转移到抗日战争的转折点,是在红军到达陕北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的,不仅是来自中国内部政治力量的斗争,同时面临着外敌侵犯的严峻革命形势,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开始用辩证的眼光审视过去的方针路线,找出错误的同时,以正确的理论思想和指导方针带领着中国共产党形成统一的正确认识,从此,我国抗日战争革命便拉开了序幕。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实践论》的目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辩证的认识以及披露党群内部的经验论和教条论,领导和教育党群领导和干部,这不仅是历史的需要,同时也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从而达到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國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连,同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水平。

二、《实践论》产生的主要理论渊源

(一)《实践论》吸收了马列著作的许多思想成果

实践论的创作是站在马列著作,尤其是《共产党宣言》的肩膀上,从而确定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认定“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它对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其中具体详细的论述了,马列主义、斯大林思想中关于人类认识的起源、演变发展过程、真理的双重性以及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等问题,重点强调实践环节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及辩证发展的方法论。《实践论》是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基础上,加以全面的、系统的、深刻的剖析和总结。

(二)《实践论》批判继承和科学总结了中国传统哲学

只有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文化的结合、融合、磨合、整合的整个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才能更好的运用。在毛泽东在引导中国先进理论政进程中,一直同中国历史、和哲学保持着思想上的高度一致。虽然《实践论》的理论源自于马克思住的认识论,但中国历史上传统的认识论观念给予了毛泽东同样大的启发。这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理论的批判性继承,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继承和发展。它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

(三)《实践论》与西方哲学及自然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实践论》完成以前,毛泽东通过不断的阅读西方文献、书籍,直接或间接地了解到越来越多的西方哲学思想。

但是,更多地了解西方哲学则是主要通过研究作为世界文明之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例如,列宁的《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在《实践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列宁的“摘要”为毛泽东步入西方哲学的殿堂铺垫了道路,同时也提高了毛泽东的西方哲学素养。

三、《实践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贡献

(一)深刻论述了实践的重要作用

毛泽东科学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他指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但是“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仅只有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许多其他的形式,例如,政治生活,阶级斗争。总的来说,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这就从内涵和外延两个不同的方面对实践这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范畴作了科学的规定。

(二)全面阐述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作用

毛泽东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主要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性质、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毛泽东立足于中国革命实际,确立了实践在认识中的主体地位,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运用于中国革命的过程中,这样简明、全面、系统和结构独特的认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也是首次出现,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中国化。

《实践论》把认识论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把调查研究当作取得正确认识的根本途径。同时,关于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思想,反映了认识论的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四、《实践论》的当代价值

(一)《实践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

《实践论》作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现代化建设时期,都是我们手中锐利的思想武器。二十年的历史教训使得我们得出一条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概括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可以说,近30年来,我们在理论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在政策上的每一次重大调整,在实践上的每一步重大跨越,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体现着《实践论》具有前导性理念的作用,也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

(二)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践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拓典范,尽管已经过去了70多年,但在当代实践新格局的大背景下,它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今天,学习《实践论》有助于提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创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从实践到理论的一次巨大飞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那些迷失方向的人们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

《实践论》不仅在从理论上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结合,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知与行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还在于它也是坚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作者单位:沈阳工大学)

猜你喜欢
实践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价值
从李达到陶德麟的《实践论》解读之路
实践论(节选)
一粒米的价值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浅谈科协组织如何在区域发展战略中发挥其作用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4:14:2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原则与推进路径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3:53:04
《实践论》的时代价值刍议——学习毛泽东实践观的感悟
“给”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06:34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45:27
建国以来《实践论》学习和宣传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