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特性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5-07-05 05:06:32罗璇
2015年52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罗璇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人力资源教学模式就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这就要求高校人力资源教学模式须切实与社会需求相契合,尤其务必要与学生未来的素质教育要求以及未来的就业机制相适应。而这便要求高校结合人力资源管理自身的专业特性,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等等全方位的进行思考与调整。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力资源实践;专业特性

一、引言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中国企业也随之蓬勃发展。我国企业家们在八十年代往往依靠过人的眼光、智慧实现了财富积累。但在新的二十一世纪里,市场经济早已发生了诸多巨变,当前的竞争过多集中在质量与广告的竞争上。现如今企业普遍关心在新环境下如何能打败竞争对手,从而获取更多资源,使企业能更繁荣——这其中最关键的是对人力资源的管理。

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人力资源管理可说是关键中的关键,所以在大学期间,加强培养优秀的人力资源人才成为了新的关注点。

二、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方向的特点分析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目的与性质

人力资源专业是隶属于工商管理一级专业下的二级专业,人力资源课程主要包括六大板块: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和管理;薪酬与福利;绩效管理;员工关系管理。还包含两项基石:人力资源测评和职位分析,而这不仅要从理论上掌握,更需要有实际操作。而人力资源专业运用到企业的实战中,主要是指依据企业战略发展所需,有计划的优化配置其人力资源,通过对员工的招聘、培训、考核等一系列过程,挖掘员工潜能,为企业服务,确保实现企业目标。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讲授模式的特点

基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对实践性和操作性要求很高的学科这一重要前提,所以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性知识的学习,不能仅仅囿于某个教师在教室里讲解课本上的理论和原理,更多的应该应用大量的案例,必要时更应走出课堂,去实习基地或相应的企业进行模拟操作模拟工作。另外,在教学中,更应鼓励培养学生创新观念,变低层次的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到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寻求学习上的突破和自我颠覆性的改变式探索,这才能既学到知识又发现问题,从而打开局面,求得创新。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求新求变求不同。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色——“以人为本”的思想

强调人本化的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同传统的人事管理的最大区别之一。因此在现代人本化管理的机制下,人力资源部门不仅应重视对员工的管理,更应重视员工价值的实现和工作满意度的提高。企业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能最大程度的激励员工。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堂讲授固然是传道授业的一种基本教学手段,但是该手段往往仅能使学生把理论背下来,却难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有机的运用理论,而这就成为了问题的关键。为能解决这一问题,这便需要学生能深入企业事业单位第一线的实际运作部门去从事人力资源的工作或调研。学生在完成学校安排的专业实习的过程中,应把课堂上所学知识理论和原理有机的应用到实践性的实际性的工作环节。最后毕业论文的撰写更是要避免空谈,要把毕业论文的书写当成对本专业的更深一层级的研究和探索。

(二)强化相关其他学科理论学习的基础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是来源于现代经济生产发展的过程之中,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多与管理学科以及其它学科密切相关,甚至多有交叉。而另一方面,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各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愈发密切,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知识也相应日新月异,这便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学习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注重课程实验和沙盘模拟

1、课程实验。文科类的学科同样应注重实验教学。加强专业实验训练,如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模拟软件操作来模拟人力资源各业务环节,体验真实环节以实现能力培养。那么这就对人力资源的实验室提出了更高要求,实验室必须功能完备逼真情景化,才能让学生的真实观摩、操作等提供保障。

2、采用沙盘实验教学。在我国沙盘教学起步虽较晚,但实践效果良好,是最能有效提高学生实践性商战技能的课程实验手段,能最行之有效的高质高量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人力资源管理沙盘模拟训练课程是将情景模拟、案例分析、角色模拟等等多种实践手段相整合的一种全新模式,学生参与意识浓厚,商战氛围逼真。沙盘模拟既能化解傳统课堂教学满堂灌的枯燥性、纯理论性、纯概念性,又能切身使学生投入商战。

(四)改革人力资源管理的考核机制

当前高校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性水平的考核等仍然沿用学习成绩考查的方式。该种方式较为片面化,仅能看出学生的短期记忆能力和做题能力,而难以反映出学生的实践能力。一个全面完整有效的考核机制应该是卷面分数与实践解决问题能力二者的结合分数。如果仅仅是呼吁学生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化实习,却不将其与学生的分数相结合,学生可能仅仅是凭着自觉或者兴趣来实践,甚至认为可有可无,只有将实践环节当成一种考评机制来实行,才能确保学生切实重视。

传统教学手段的变化也相应带来了考核方式的多样性。由于当前我国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多是以行政班级授课,而在改革环境下,应当允许学生依据自身特点自身情况延期学完或提前学完血液;建设完备的网课教学系统,实现“在家也能学习”;课程板块化学习,实行讲座讨论,系统授课与自学相结合;教师带队,让学生去企业进行面授培养;此外,考核方式也应有考试时间弹性化、考核形式网络化等等的变革。通过一系列的机制上的改革,更加契合社会和企业的实际。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而该专业毕业生却严重稀缺。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却存在与企业、乃至社会实际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而各高校在培养目标、专业结构等模式上也基本雷同。当前大环境下对人力资源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从小的方面看要求能应对企业实践与操作的需求,大的方面看要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由此,为了使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与市场相匹配,务必对专业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培养出能适应新形式的人力资源管理高技能人才。(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王丽静.人力资源管理实务[M].2010.

[2]安鸿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M].2007.

[3]李德勇,吴婷.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3).

[4]杨光.浅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问题[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1(2).转贴于233网校论文中心http://www.studa.net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KPI和BCS体系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基于人资管理专业特点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探索
入职初期问题与对策初探
消费导刊(2017年4期)2017-07-24 13:27:43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医药类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卷宗(2016年12期)2017-04-19 12:44:25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路径分析
商情(2017年5期)2017-03-30 23:25:38
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实践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研究
未来英才(2016年23期)2017-03-01 08:51:0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5: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