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鸿儒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这是常识。“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说的亦是人要珍惜、爱护造物者的恩赐,父母爱情的结晶,不要作无谓的牺牲,自然更不要去戕害、杀戮一切生灵。
然则,“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犹太谚语),“真理”再朝前走一步,就易成谬误。一些人为着所谓对生命的“珍视”,却对“第二生命”(即“真善美的理想”)忽视甚或鄙视,就矫枉过正甚或别有用心了。近日读书见有论家在“关注人的生命属性”的名义下,拿裴多菲是问:“长期以来,我们对生命的认识,只关注人的社会文化属性,从诗人裴多菲的千古诗句中可见一斑。我们社会也会对为了某种‘高尚的精神而轻易放弃生命者,高唱赞歌。其实,生命都不存在了,谈何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呢!”
“生命都不存在了,谈何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呢”,真正是“高超”绝伦之高见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命”都没了,还谈什么“永垂不朽”!
“喂,快来食呀”,人都快饿死了,还谈什么“骨气”与“节操”!“爬出来呀,给尔自由”,人都要被枪毙了,还谈什么“为国捐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代民族英雄文天祥面对横逆仍希冀着“将以有为”,更是大错特错了,因为“生命都不存在了,还谈何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于是,在这些人的眼中,裴多菲的千古名句,就变成了:“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生命”故,两者皆可抛。一切视人类或民族的“自由”高于个体“生命”者全都错了!因为“好死不如赖活”,哪怕像猪狗一样地活着,却有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了!真不知裴多菲先生倘地下有知,将作何感想!
“鱼与熊掌”,抑或“生存还是毁灭”,虽说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然则,早在两千年前,我们聪明而极富哲思的老祖宗便诠释而定了位:“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窃以为,我们古人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与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可以说完全相通,几出一辙,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类为追求正义、尊严与自由的高尚人格与牺牲精神。
十九世纪中叶,在奥地利统治下的匈牙利民族矛盾日趋白热化之时,裴多菲目睹人民遭受侵略和奴役,以诗歌作号角 用满腔激情争取民族独立,还写下了另一篇著名的诗歌《民族之歌》:“起来,匈牙利人,祖国正在召唤!是时候了,现在干,还不算太晚!愿意做自由人呢,还是做奴隶?你们自己选择吧,就是这个问题……”民族斗士、著名诗人裴多菲牺牲时年仅26岁——生命虽短暂,却死得其所,死得伟大!
其实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探究,尽管见仁见智,但彼此的分歧并不在是否要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没人否定这一点),而在当“自由”与“生命”发生冲突时,当牺牲自己可以换取他人“生命”时,你将作何抉择!
遗憾的是:在重树人生“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当下,裴氏名诗居然被一些人反面引证!“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人生信条被无情嘲笑,“自由”与牺牲精神被粗暴地踩在脚下!
所幸我们并未完全绝望,在生死抉择面前尚存一分清醒认识。一位学子在她的习作中写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同等的宝贵,都是一去不复返的旅程。在危难面前,我们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恐惧。然而正义将鼓励我们勇往直前。也许义无反顾的结果是伤痕累累,甚至是牺牲生命,可是我们有责任将正义进行到底,将爱进行到底。”裴多菲先生倘见此文字,我想亦当含笑九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