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需要与家长有适当的沟通,这对他们的成长,甚至学习都是有帮助的,只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才能便于孩子生活,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所以让小学生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是很必要的。
【关键词】学生 家长 老师 沟通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80-01
对于社会这个大集体来说,它是由无数个家庭一个一个组成而来的,要想让社会能够稳定的积极向上的发展就必须重视每一个小的分支也就是每一个家庭。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与子女在生活或者观念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导致家长与子女之间会经常的产生一些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就成了必须要处理的问题,也就要求小学生要与家长一定要有适当的沟通和彼此的交流。
一、学生与家长产生沟通障碍的原因
1.之所以小学生会慢慢的与家长产生疏远的感觉,甚至从心底里不愿意去与家长进行沟通,其实这中间有许多问题是家长需要去解决的,现在的家长大多早出晚归的工作,每天忙于社交他们认为只有努力赚更多的钱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所以他每天拼命的赚钱,但是他们忽略了与孩子的沟通,认为孩子在学校有老师的教育和管理就够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教师永远不能取代家长在孩子生活和成长中的作用。这样长久下来孩子自然会对家长产生疏远的感觉,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这样的状态自然也就慢慢的不习惯与家长去交流。还有一部分家长,这种问题多存在老一辈的家长,对子女特别的宠爱,过分的溺爱,小学生在这样的生活氛围下,会慢慢地养成骄纵蛮横的不好影响。
2.对于长辈他们是成人,有很成熟的思想和自我观念,很多时候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给孩子设定好框架,甚至在对孩子的生活行为上也对要求成人一样的要求孩子,这是不科学的,家长不能拿自己的观点去要求孩子,甚至有的时候家长会摆上长辈的姿态对于孩子,带有强制性的去让孩子接受自己硬加给孩子的观点,这样孩子就会对家长产生误解,甚至是逆反心理,长期以往的话孩子就会慢慢地疏远家长,刻意的躲避家长,因为他们不满于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
3.对于家长而言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是优秀的是最棒的,他们往往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盲目的要求孩子盲目的对孩子提出要求,但是家长有时候会忽视这些要求是不是孩子所能做到能承受的,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还是孩子,不应当承受那么多的压力,这种高要求高标准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很大的心理负担,这对他们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二、如何解决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问题
1.对于教师而言要充当小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调和剂,教师应当教会小学生要去关心自己的父母,让小学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同时也要让家长多去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对待问题。
2.教师作为小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中间枢纽,要充分扮演好这个角色,将小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与家长进行一个交流,对小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与家长进行探讨,共同研究出有助于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好的方法。
3.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授课时对思想品德课程也要引起重视,在课程的教学中要让小学生去体会与其他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必要性,让小学生在学习中慢慢的掌握沟通交流的技能,人与人之间只有坦诚相待才会变得相互理解和宽容,这样在生活时才会更加的健康快乐,这不仅能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对社会的和谐维护也起到很好的作用。
4.在相互的交流中难免会出现不同的想法,这时候就需要理性的采纳与选择,不是在任何时候家长的觀点和想法就一定都是对的,很多时候小学生也有对的适合自己的思维模式出来,当小学生与家长出现意见分歧的时候小学生可以委婉的对家长进行提出,注意方式要顾到父母的同时还能让父母接受小学生自己的想法。
5.作为教师应该对小学生的家长有很好的沟通,要让家长从根本上去关心爱护自己的子女,对于小学生平时在学校的表现应当与家长进行沟通,也要适当的了解小学生在家里的一些情况,这样做到小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都能有所了解。教师应当同家长一起给小学生更多的交流的空间和机会。小学生初入社会许多东西还不是很了解,这时期的教学和引导是最为重要的,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时机把小学生往好的方向加以引导。让小学生对父母有一种感激的心理,让他们形成好的思想品德素质。
三、结语
对于小学生来说,家长是他们最先接触到的人,他们的影响也是对孩子最重要也最早期的,所以家长不能忽视孩子的启蒙教育,在孩子进入小学阶段后,学校教师的教育会作为一种辅助,帮助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与引导,所以对于教师而言对于小学生的教育上一定要引以为重,教师要做好小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纽带,与家长一起把小学生往好的方向带领,同时也要增进小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参考文献:
[1]刘惠音.加强交流与沟通是现代家庭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J]. 学理论. 2009(24)
[2]臧玉元,谢凤凰.家庭沟通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高职论丛. 2008(01)
[3]杨红霞.沟通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J].新农村. 2008(10)
作者简介:
许筱莉(1976年6月-),女,汉族,,山东省潍坊人,乌鲁木齐市第八十小学,本科,小教高级,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