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坚益
【摘 要】體育教学中,实心球投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实心球投掷能够发展一个同学很多方面的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同学却不愿意进行这项锻炼,甚至拒绝实心球投掷练习。主要还是因为投掷不够远,害怕别的同学取笑等。而分析投不远的原因有:下肢和腰以及上肢之间的协调能力、出手的初速度、出手的角度、出手的高度等等。本文就针对小学生投掷教学略谈一二。
【关键词】实心球;投掷高度
一部分小学生因实心球投掷得不远而失去了信心,继而产生了恐惧心理,在锻炼时往往将错误的动作重复,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分析其主要原因,除了身体的协调能力较弱外,还是由于出手的角度不好。为克服这个难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了几点,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投掷高度掌握不恰之原因
实心球投掷的高度,是决定实心球能否达到自己理想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在相同条件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出手角度才能有效地提高实心球的成绩。产生高度不适合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老师引导的因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手臂力量较小
小学里实心球有1千克,这个重量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是比较重的,他们在投的时候,往往两个手臂都不能抬得很高,这就导致学生出手高度很低,离投球目标很远。
(二)错误动作的重复练习
实心球是一项需要一定力量来完成的练习,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有些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较差,导致在投掷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错误的动作,而错误动作的产生就容易打破技术动作的平衡,因而造成自身身体不必要的伤害。
(三)教师引导方向欠妥
学生学习掌握投掷实心球技能是通过听、看、练来实现的。教师由于讲解的语言单调、贫乏,没有吸引力,易使学生产生厌倦、逆反心理。练习的手段单调、重复、雷同,运动负荷波动大,也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难以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所以教师引导的方向欠妥也是学生能否学好投掷实心球的关键。
二、实心球投掷高度的解决方案
(一)运用成功的示范、增强学习的兴趣
教师的示范是学生亲自操作模仿的样板。示范动作正确、熟练、利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赞赏。这样,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规范动作的感性认识,并在感知觉中产生连锁式的心理反应,由欣赏羡慕一向往——实践。学习的过程就容易兴趣盎然。
1.持球技术
手指自然张开,两拇指成倒“八”字向中靠拢,两食指成“八”字向中靠拢,其余手指可稍微靠拢,抱球的后半部分,手心空出不得触球,以便集中发力。双手持球时,双臂也要尽量伸直靠拢,以便减小鞭打出手时的分力。当球举至头上方时,两手腕向外翻,使掌心向上,且两手伸直;如果手掌够大,握球的手指间可以靠得紧一点,有可能获得较大的爆发力
2.站立姿势
站位一般有两种,一是两脚前后开立站位,二是两脚左右开立站位。两脚前后开立的动作要求:左脚在前且脚尖触地正对投掷方向,且前脚距投掷线为一脚半长;右脚与左脚距离因人而异,一般距离为本人身高的2/5,大约以投掷者步长的一步半长,右脚脚尖稍向外边展,全脚着地;两腿自然弯曲,右脚脚尖与左脚脚跟在同一条直线上。
3.最后用力技术
有关研究证明,实心球球出手速度中的75%是从最后用力阶段获得,25%是从最后用力前的各个阶段中获得的。最后用力阶段无疑是所有投掷项目最重要的也是最难掌握的—个环节。为了更好地最后用力进行分析,蹬地送髋、挺胸收腹、左脚支撑、送肩鞭打出手这几个阶段,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密不可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将影响投掷实心球的成绩。
4.维持平衡技术
缓冲是身体平衡的本能反应,在球出手后,制动身体的摆动,自身会目主调节身体平衡。在投掷中,能否维持身体平衡而不出线,同样是个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所以要求在实心球出手后,要及时屈膝、屈髋、压肩、后脚上步降低身体重心来维持身体平衡。此外,左脚的支撑与维持身体的平衡密不可分,如果左腿没有支撑,身体重心往前移动加快,出线犯规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
(二)运用表象排练进行练习,以增强成功的喜悦
所谓表象排练法,就是使学生通过唤起运动表象,在大脑中进行排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便是差生,也会有成功的动作,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捕捉这一成功的瞬间,及时给予肯定,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一表象排练法在头脑里面“过电影”,重现自己成功动作的全过程,从心理上为下一次的成功投掷作好准备。
三、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原地正向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是一项克服重量阻力、达到一定远度的、技术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各个技术环节相互影响,密不可分,任何—个技术环节造成失误都将影响到投掷成绩。所以,不仅要求学生具有高度的时间、空间位置知觉,而且要有高度的本体肌肉感觉和平衡知觉,还要有高度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参考文献:
[1]谢福泽.如何使实心球掷得远
[2]宋驮雷.实心球投远须掌握的三个重要环节
[3]周绍忠,岑汉康.体育心理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
[4]王向宏.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