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木格
【摘 要】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高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来看,构建一个和谐的教育机制,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关键词】构建;高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谐机制
在我国,高校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相应的技能培养,二是把学生培养成爱国、爱民的“四有”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现实来看,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高等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有了很大的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尤其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和谐机制还不健全,成为制约思想品德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健全和完善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和谐机制势所必然。
第一,深化高校内部改革的必然要求。我国高校经过30年来的改革,教育体制得到理顺、自主招生扩大、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明显改善、课程设置得到规范、后勤社会化、毕业生双向选择制度等等,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走向了社会化。
但是,高校作为人才的主要渠道,仅仅是上述改革还远远不够,尤其是由于我国的社会制度所决定,以及社会发展所需要,它所培养的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复合型的人才,因此,必须深化高校内部的改革。健全和完善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和谐机制,既是高校内部改革的内容,也是深化高校内部改革的必然要求。只有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和谐机制得到健全和完善,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第二,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综合性、基础性工程。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等学校的重要工作。而在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健全和完善思想品德教育的和谐机制,则是一项综合性基础性的工程。这一工程无论是缺失或是薄弱,势必影响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
第三,增强思想品德教育教育效果的重要保障。国际形势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影响,一方面,使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使另一方面,也使部分大学生在政治立场、理想信念、价值观等方面出现新的困惑,在思想品德方面出现了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问题。而高校的思想品德教育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科学性,落实也不够,所以,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思想认知上的困惑,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健全和完善的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和谐机制,则成为增强思想品德教育教育效果的重要保障。因为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这种和谐机制所追求的是,目标与内容的一致;学校内部齐抓共管、相互协调,形成一种“合力”。
我们在这里所讲的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和谐机制,是指在高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应该建立的由不同方面组成的完整机制,它们在运行中既密切联系、又相互监督,共同作用于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提高。具体来说,这种机制由以下几个方面所组成。
(1)教育目标。从根本上说,在我国,高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就高校思想品德教育来说,学校教育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关注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完善。培养理想人格是新时期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必然选择,也就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目标与价值定位。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力求思想品德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和阶段目标的层次性相统一,宽厚的知识基础与健康人格相统一,高度的规范性与个性发展相统一。
(2)教育途径。教育途径是实现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目标的根本条件。从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来看,健全和完善的教育途径体系,以下几个方面是不能忽视的。
一是 “两课”教育。“两课”是对所有高校学生进行系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生导向。二是学校日常思想教育活动。这种活动在解决学生思想中存在的疑点问题或热点问题,是行之有效的。可以说,它是 “两课”教学的延伸和第二课堂。三是校园文化活动网络。这种是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由多部门参与配合的纵横交织的工作网络,它以高层次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高水平的学术活动、高格调的文娱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高校良好的育人環境。四是社会实践。我们这里所说的社会实践,包括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体察民情、磨炼意志,并将理论内化为个人意识、体现为个人行为,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建立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是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3)教育队伍。全体教职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责任。因此,构建高校思想品德教育队伍的原则是:专兼职教师相结合,提高整体水平。
一是要要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提高全体教师思想品德教育的责任意识和主动意识。二是根据要求和实际需要,配备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思想品德教育专任教师,形成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相对合理的专任师资队伍。三是选拔责任心强、又有能力的专业教师,兼做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以充实教育队伍。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结合的学校思想品德教育队伍体系,当然,提高这支队伍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是必须的。
(4)教育保障。高校思想品德教育保障体系同社会的其它保障体系一样,首要是物质条件的保障。其原因在于,从根本上说,一定的物质条件,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基础,高校思想品德教育也不例外。在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中,学校应该提供经费、场地、物品的支持,主动创造和改善教育条件。
(5)教育管理。改善和加强对高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管理,是落实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就高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来说,建立一个党政齐抓、各部门协调共管、学生党、团支部参与的管理体系,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第一,高校党委是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领导核心。加强党委对学生思想品德工作的领导,这是搞好学生思想品德工作的关键。党委的主要任务是把握教育方向,提出思想品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制定思想品德教育总体规划。
第二,高校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学工部、团委、教务处、马列部 、工会、宣传部、党校等单位组成,负责德育协调工作,与学生党、团支部一起,共同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同时,整合所有思想品德教育各职能部门的力量,组织制定全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具体实施方案。
(6)教育评价与反馈。所谓评价机制,既包括事前的评价,即对教育目标、内容、途径的可行性评价,也包括实施过程中的评价,还包括实施结果的评价;这种评价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反馈机制,一方面与评价机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即将评价的各种信息反馈到决策层,为新的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是将学生中出现的新问题、新要求,反映到决策层。反馈渠道的多样性和畅通性,决定着反馈信息的数量、质量。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评价与反馈是高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育评价反馈体系是构成高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谐机制不可或缺组成部分。
总之,高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谐机制,是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效果的保障,但它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因此,我们必须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从社会发展的要求出发,不断改进和完善这一机制,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