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是高校开展育人工作的重在阵地,但随着近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高校对生活园区的管理和控制减弱,学校在生活园区开展工作的自主性也相对降低,生活园区的育人作用难以有效实现。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发挥生活园区的育人功能,就有必要对后勤社会化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的管理机制作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高校;生活园区;管理机制
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是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构建完善而有效的生活园区管理机制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营造学生生活园区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一、高校学生生活园区一般组织模式
现有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组织模式有多种形式,按园区所有权归属者可以分为高校和社会企业两类,按园区物业管理者可以分为高校后勤和社会企业两类,按园区学生管理者可以为学生工作部门、后勤或者社会企业。但是就园区的主管部门或者主导力量来说,园区组织模式只有两种,即高校学生工作部门主导型和非学生工作部门主导型。当前高校都在推进深层次的改革,特别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但学校后勤社会化程度越高,学校在学生生活园区开展工作的主动性就越差,园区育人功能也难以实现。
二、学生生活园区管理机制探讨
高校学生生活园区作为重要的育人载体,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必须以高校对园区物业管理和服务的有效控制为前提,有必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有利于服务学生的生活园区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
(一)成立一个机构
学校层面成立学生生活园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作为领导机构负责学生生活园区的管理工作。该委员会由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担任主任,分管后勤工作的副校长担任副主任,成员包括学工部(学生处)、团委、保卫处、后勤部门负责人以及各二级学院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管委会下设园区学生事务中心,包括学生事务办公室和后勤保障办公室两个部门,具体负责生活园区的各项工作。
(二)组建两支队伍
严格而高效的管理离不开高素质的学生生活园区管理工作队伍。
一是专兼职管理人员队伍。选择一批有良好的理论修养和奉献精神,懂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员担任专兼职工作人员,有利于园区学生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这支队伍包括后勤物业管理人员、驻楼辅导员、兼职指导教师等。
二是学生骨干队伍。遵循高校“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建立健全学生生活园区的学生自我管理组织,选拔和培养优秀的学生生活园区学生干部参与生活园区管理工作。这支队伍包括学生党员,学生楼长、层长等。
(三)打造三个平台
1.管委会例会
建立园区管理部门例会制度,包括管委会例会和辅导员、楼、层长例会。前者参加对象为管委会成员、园区各管理部门负责人,协商讨论园区重大管理事項,协调处理园区中存在的问题;后者参加对象为驻楼辅导员、楼长、层长,了解学生对于园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研究、讨论园区活动的安排,对相关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供管理部门参考等。
2.园区事务中心
(1)学生事务办公室。负责开展园区学生思想教育、党团建设、行为指导等工作,管理并指导园区内学生自管组织;对各学院及驻楼辅导员在园区内开展学生工作情况进行考评等。
(2)后勤保障办公室。负责提供园区内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管理,听取学生和学生事务办公室的意见和建议;参与对驻楼辅导员、楼层长的培训、管理、考评等。
3.学生生活网络社区
依托校园网开发针对园区学生的生活指导型网站,由学生骨干队伍进行管理,实现园区事务的24小时受理和处理,并及时回答学生的咨询。
(四)实现四项功能
1.思想教育
依托生活园区开展深入细致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党团组织的引领示范和学生党员和入党积分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引导学生与服务学生相结合,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2.行为指导
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实现知行统一。制定学生行为规范,引导学生从卫生、生活自理等身边事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学生在园区的行为表现纳入学生的综合考评。
3.生活服务
各管理部门协调合作改善生活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标准公开、收费公示、服务规范、反应及时,努力实现生活园区管理服务的科学化、人性化、规范化。
4.文化建设
生活园区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组织的积极性,在生活园区广泛开展学术、科技、体育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同时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使网络成为生活园区文化交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1]王资峰,张恒龙,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组织管理若干问题分析,《思想理论教育》,2006.12
[2]江玲,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管理工作的思考,《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作者简介:
张敏(1979.7~),男,籍贯江苏泰州,工作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