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重视加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之我见

2015-07-04 16:28苏可军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1期
关键词:兴趣体育教学

苏可军

【摘 要】学生对体育教学及体育活动的兴趣常常表现为喜好和目的性,也就是本文所说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本文重点论述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强调两种兴趣缺各自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学;体育;兴趣;直接;间接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构建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学目标由教师制定,学生执行;组织教法由教师设计,学生服从,每一步教学程序都是学生按教师指令运作,现代体育教学模式针对这些弊端进行着改革,着重突出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如“探究发现模式”,“自学互教模式”等。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常常是教师教案怎么写,看看什么教材,课就上什么内容、学生就学什么。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主动性无法体现,自然就谈不上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愿望。通过几年来的体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体育教学不仅要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体育课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直接兴趣

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往往是先从直接兴趣开始,即对体育活动本身的兴趣。因此,我们在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及其方法时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性别学生的对体育直接兴趣,吸引他们参与。体育课有些教学内容可能对学生讲比较枯燥,不能引起他们的直接兴趣。譬如,30米、50米快速跑,一圈又一圈的耐久跑。学生几次练习后会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直接兴趣可以在练习方法手段上多变换。快速跑采用追逐跑、追球跑、听信号跑,让距离等练习,同样也是快速跑,而学生的感觉是长跑常新。耐久跑也不一定绕操场一圈又一圈,可以穿插一些图形跑、自然地形跑、轮流领先跑的方法手段,变枯燥单调为多样有趣,比较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引起学生兴趣还可以通过教师生动的比喻,有趣的讲解、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亲切的语言和教态,以及线条清晰,设计新颖的场地器材布置。体育课上我还常常用以此物比彼物的方法,使学生产生联想,更好的理解并掌握动作。同时有些比喻还能引起学生求知和练习的欲望。同样,教师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是最好的直观教学,“教师动作完成的这么轻松自如姿态优美,我能行吗?”不少学生都会这样想的,我们不是在课上看到,教师示范动作一做完,还没有安排学生练习时,已经有学生在模仿了,场地器械布置是通过情景引起学生直接兴趣的。体育教师要舍得在课前场地器材布置上下功夫,花费时间,让学生一走进操场看到的是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线条清晰的跑道,松软的沙坑,清洁整齐的垫子,有时还可以把器材摆放得美观一点,新颖一点,例如,把垫子放成圆形,菱形、“人”字形等,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场地器械布置的学问确实是不言忽视的。

為了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性,使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尝试把体育教学内容中较为简单的教材,交给学生去讨论,从他们自己的心理角度出发,这样的教材,怎样上,更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让学生去写教案,搭配教材或游戏(可自编游戏)。写好后和教师一起讨论、修改、定案,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情绪很高,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他们也感到这课堂是他们自己写的,在心理上有一种从未有国的满足感。

二、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间接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即使不断变换练习的内容和方法手段,也总是相当有限的,而且要受体育教学内容和学校体育条件的制约。因此,在重视学生直接兴趣的同时,必须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锻炼目的。

目的性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在开学初的第一节序言课上要进行目的性教育,这当然是很必要的,但是不能仅次而已。因为目的性教育不是一次完成的,而要细水长流,逐步地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每节课的开始动员部分以及在课堂进行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的目的性教育不容忽视。如果为了追求课的练习密度而将必要的目的性教育也省略了,这是不可取的。

学习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是体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体育作为一门学科,就应该向学生传授“三基”,使学生具备应有的体育文化素养,同时我们在实践中看到学生有这方面的学习要求。当他们学会某一个体育动作之后,就能产生学习的兴趣。所以,不能误认为学生只图好玩、做游戏、变化样,其实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与他们能否教会他们动作技术、技能有关。如果他们总是学不会,就会对这项运动失去兴趣,就会躲在操场旁边看,不愿意参与的,往往是因为他们不会,怕上去“出洋相”,而如果他有“口手”的,肯定要积极参加,“表演”一下自己,不会只愿当观众的。所以学习兴趣与学习体育的“三基”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并不是矛盾的。

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一个人的素质水平,实际上是他的能力结构效能的综合反映,在素质教育中寻求最佳的知识结构,实现最佳的能力结构,是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这些年国外对学生基础、学历的要求和评价有了重大变化,把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态度提到第一重要的地位,把知识、技能理解退后到末位,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等之前,必须以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为前提。这种基础学习观的排列顺序是同教学流程相吻合的,首先必须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展开思考和判断,并在这个过程中主动练习、掌握各种技能,最后达到认识和理解。通过无数次的循环,学习水平不断提高,以至上升到相当高级的程度,从而使学生由过去的“学会”变成“会学”。当然,过于强调体育兴趣,态度的培养而忽视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就会导致学生运动能力的下降。因此,学习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态度有机的结合,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此外,合理的设置教学目标和评价机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学生只有在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中不断地获得成功,才能产生和延续体育学习兴趣,成功而有效的身体锻炼是学生乐于锻炼的重要条件,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合理的设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置应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相应难度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经常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教师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与学的过程的中建立平等的关系,尊重学生人格以及情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与学生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使他们的学习态度染上情感的色彩,直接决定着学生能否对该课产生兴趣,也影响着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延伸,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挖苦、打击、羞辱学生,不能急功近利的要求学生达到某一教学目标,要耐心、细心的指导,在充分鼓励和作出适当要求的前提下使学生完成相对的教学目标。

总之,直接兴趣和见接兴趣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如果学生只是凭直接兴趣出发,学习则常常不能坚持久,因此不能让学生只凭“兴趣”出发。而如果只有目的性教育的间接兴趣,不重视锻炼学生学习体育的趣味,体育课就不能使学生富有乐趣,不利于目的性的培养和巩固,也不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

综上,在体育课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直接兴趣,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间接兴趣。只有不断加强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才能将学生真正置身于课堂之中,充分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体育教学真正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奚英.浅析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6期

[2]闫登伦.浅议新课标下怎样培养学生体育兴趣[J].体育博览,2011年13期

猜你喜欢
兴趣体育教学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